任何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都離不開當時背景,老舍一生的創(chuàng)作正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在20世紀50年代,藝術作品多以歌頌祖國、弘揚社會主義為主旋律,《茶館》則將時代背景鎖定于清末民初,以豐富的人物展現(xiàn)當時社會變遷和老北京的濃厚文化氛圍,并引發(fā)社會的強烈反響?!恫桊^》的最大特點就是進行人物塑造,并不追求情節(jié)的完整性,而是利用一個又一個的人物形象展示當時社會不同階層、不同性格的人物命運?!恫桊^》中人物種類多樣,如吃皇糧的旗人、清宮太監(jiān)、信奉西洋文化的傳教士、油嘴滑舌的算命先生、唯利是圖的官差等,雖然出場人數(shù)眾多、臺詞有限,卻能夠通過簡短的對話及形象設定,迅速展現(xiàn)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從而讓《茶館》作品成為傳世經(jīng)典。
《茶館》中人物形象描繪
人物數(shù)量眾多?!恫桊^》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選擇以茶館為主要場景,茶館本就是人員聚集的區(qū)域,能夠容納當時社會不同階層、不同性格的人物,對不同人物形象進行了細致的描繪。正如老舍在《答復有關〈茶館〉的幾個問題》中提道“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容納各色人物,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同時,對《茶館》作品中的人物數(shù)量進行統(tǒng)計,各類角色相加為70余人,主角是牽動劇情主線的人物,配角則用于填充故事背景。如此眾多的人物數(shù)量,老舍能夠將每個人物形象都刻畫鮮明,甚至僅使用一兩句臺詞就讓人印象深刻,足以見證老舍的創(chuàng)作功力,如《茶館》中二德子與常四爺、松二爺發(fā)生沖突,該人物作為次要人物,卻被人牢記,欺軟怕硬的形象被刻畫得非常鮮明。
主次人物清晰。《茶館》中的出場人物數(shù)量眾多,但人物之間的主次極為分明,茶館掌柜王利發(fā)無疑是貫穿劇情的核心人物,作為茶館掌柜,王利發(fā)善于判斷局勢、為人精明,既有著商人圓滑自私的一面,又有著善良重感情的內心世界。常四爺作為茶館的???,盡管出身名門卻不滿封建社會現(xiàn)狀,不僅看不慣洋人的飛揚跋扈,還喜歡打抱不平。相比之下,其他人物出場次數(shù)較少,但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生性軟弱、膽小怕事的松二爺,阿諛奉承、圓滑市井的唐鐵嘴等,都能夠作為次要人物,對劇情的發(fā)展起到很好的補充,讓《茶館》作品變得豐滿,卻又不會搶占主角的重要地位。
《茶館》作品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人物性格鮮明,即便人物形象眾多,但不同人物都極具“標簽化”,尤其是次要人物,能夠在有限的出場時間里,利用簡潔的語言彰顯人物特點,并且隨著時代背景的變遷,展現(xiàn)人物性格的變化,如秦仲義在初期看到乞討之人,直接對王利發(fā)說“轟出去”,完全暴露出資本家的陰狠性格,而在后期卻轉變?yōu)椤伴_工廠、開個頂大的工廠,那才能救國”,又凸顯出資本家的愛國情懷。這些簡單的語言表述,不僅體現(xiàn)了人物的性格,也讓人物更加栩栩如生,更加接近真實的生活。再比如宋恩子、吳祥子在舊社會唯利是圖、欺壓百姓,在民國依然甘愿成為走狗,即便是他們的兒子,也將這種性格延續(xù)下去,成為時代的污點。
《茶館》中的人物形象解析
順民王利發(fā)是《茶館》中的核心人物,也是茶館的掌柜,是推動劇情發(fā)展的主線?!恫桊^》中交代,王利發(fā)生于清末,獨立支撐父親留下的茶館,為人精明強干,善于左右逢源,與茶館中諸多常客關系要好。王利發(fā)認為“街面上混飯人緣要緊”,并以為“多說好話、多請安,就不會出岔子”。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國民黨特務搶占茶館,他最終懸梁自盡了此一生。從《茶館》全篇窺探王利發(fā),可以看到其“善良與冷漠”相聚一身,大傻楊乞討時王利發(fā)愿意給他一個銅板,也愿意請?zhí)畦F嘴免費喝茶。但是,王利發(fā)面對康順母女被拐騙卻不加以阻攔,也會毫不客氣驅趕乞討之人。在王利發(fā)眼中,商人的唯利是圖可以理解,且自己也是可憐之人,但也愿意同情不如自己的底層百姓。所以,“善良與冷漠”相聚一身讓其性格變得糾結、掙扎。除了“善良與冷漠”,“順從與反叛”也是其性格特點,王利發(fā)一心想要茶館興旺,時刻討好來客,以“不得罪人”為人生格言,即便在茶館內發(fā)生沖突,王利發(fā)也會盡量充當“和事佬”,這些都體現(xiàn)出王利發(fā)的順民性格。但是,在國民黨進入北京之后,王利發(fā)反復被欺壓,終于達到忍耐極限,于是對二栓子的態(tài)度從反對變?yōu)橹С郑⑴c茶館同生共死??梢姡趵l(fā)一生愿為順民,但難以實現(xiàn),最終只能做出反叛,書寫悲慘的一生。
硬氣常四爺也是貫穿于《茶館》的核心人物,并且始終以“硬氣”的形象示人。在《茶館》開篇,常四爺與二德子發(fā)生爭執(zhí),馬五爺出面進行調解,避免了一場紛爭。但是,常四爺以“就不佩服吃洋飯的”直抒胸臆,全然不顧馬五爺?shù)恼{解之情,也表達了自己與洋人處于對立位置,絲毫不畏懼洋人。這一點在作品中有多處體現(xiàn),比如“咱們身上有多少洋玩意”,都能表現(xiàn)出常四爺始終站在洋人的對立面。隨后,常四爺也由于“大清國要完”的言論被抓走,也展示出了常四爺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詮釋了其“硬派”愛國情懷。常四爺出獄之后,開始投身于救國救民運動,并且依靠自己的力氣賺錢,選擇以賣菜作為生計,即便面臨著生活上的困難,常四爺也沒有自怨自艾,而表現(xiàn)得十分硬氣,即便再次遇到當初誣陷自己的宋恩子、吳祥子,常四爺也沒有一絲害怕,依然表示出“硬氣”的性格特點,對兩人的敲詐行為表示不屑。但是,常四爺在國家悲劇命運的前提下,過高估計了自身的能力,并沒能最終戰(zhàn)勝大勢,沒能改變大環(huán)境。可見,常四爺?shù)娜宋镄蜗笫瞩r明,可以用“硬氣”予以詮釋,“硬氣”的常四爺敢于和洋人斗,敢于和官宦斗,但最終仍被淹沒在歷史的浪潮之中,沒能通過自己的“硬氣”改變自身和國家的命運。
《茶館》中自高秦仲義的角色也十分重要,在當時的時代極具代表性,秦仲義是民族資本家的代表,一直主張以實業(yè)救國,始終不把權貴放在眼中。在《茶館》中秦仲義就敢于正面挑戰(zhàn)龐太監(jiān),完全不會阿諛奉承,足以顯現(xiàn)其自高的特征。同時,秦仲義是茶館的東家,在對待王利發(fā)的情感上,雖然同情和照顧王利發(fā),但始終有著東家派頭,比如“這點房租錢已經(jīng)不夠喝茶的”“如今這世道沒人在乎給不給窮人一碗面”“我要收回房子,把錢攏在一起開工廠”等,這些語言都能夠展現(xiàn)出秦仲義的自高性格特點。但是,在《茶館》后篇的描寫中,自高的秦仲義并沒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救國,反而被他人搶去了工廠、拆掉了機器,他痛斥當時政府,痛斥當代社會,最終也被逼無奈接受社會的現(xiàn)實。在人生的最后階段,秦仲義不再選擇自高,而是表示“有錢哪,就該吃喝嫖賭、胡作非為,可千萬別干好事”。這些言語透露出秦仲義的無奈,也讓一個自高之人最終認命。可見,秦仲義的自高形象在《茶館》前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逐步將秦仲義的自高泯滅,讓秦仲義不得不為世道低頭、不得不為時代下跪。
《茶館》中人物形象的藝術塑造
以言行和思想塑造象征意義人物形象?!恫桊^》中人物形象性格特征鮮明,而向讀者傳遞不同人物性格的重要渠道就是言行和思想,《茶館》中人物的語言精練,尤其是次要角色更能夠以三言兩語展現(xiàn)自身性格,也能揭示出背后的思想覺悟。以唐鐵嘴的語言為例,唐鐵嘴始終給人以圓滑勢利的形象,與其算命職業(yè)息息相關,在某個場景中曾說道“我已經(jīng)不吃大煙了”,看似唐鐵嘴已經(jīng)改邪歸正,正要為唐鐵嘴的形象轉變稱贊時,唐鐵嘴下一句說道“我改抽白面了”,精煉的語句形成了高效的反轉,出乎意料卻又合乎情理的一句話產(chǎn)生了強烈的幽默效果,而當這種幽默褪去,反而會引起讀者的傷感和沉痛,無數(shù)國民被毒癮所侵害,卻又完全不自知。同時,唐鐵嘴還說道“大英帝國的煙和日本的白面同時伺候自己”,也能折射出唐鐵嘴的思想滑稽荒誕,已經(jīng)成為被剝削的對象,卻還沾沾自喜??梢?,《茶館》利用言行和思想塑造人物形象極為成功,簡短的幾句話就勾勒出唐鐵嘴的人物形象,也借唐鐵嘴的形象象征當時部分深受壓迫卻依然尋找各種理由自以為是的國民。
以相同場景人物形象折射社會的變遷?!恫桊^》描繪的是從光緒戊戌年間到民國階段的故事,時代背景也從封建社會向民主社會轉變,具有一定的跨時代性。《茶館》作品利用茶館的場景記錄了時代的變遷,起初茶館中人聲鼎沸,說書的算命的共聚一處,隨后茶館改成公寓勉強維持生活,最后茶館越變越小,直至被搶占。老舍利用茶館的興衰變遷折射出當時社會的興衰。比如常四爺起初家境殷實,極為講究茶葉的品質,而后來常四爺以賣菜為生,憑力氣吃飯。再看松二爺,起初在茶館里提籠架鳥,劉麻子得到心儀之物都愿意給松二爺把玩,而后來松二爺居無定所,吃上頓沒下頓,最終被活活餓死。再看劉麻子,從拐騙康順父女,能夠與當權者龐太監(jiān)“做生意”,后來又稀里糊涂被當街問斬。在相同的茶館,隨著時代的變遷,人物的命運已經(jīng)發(fā)生改變。正所謂“一個大茶館一個小社會”,茶館在60年中歷經(jīng)風雨,從興盛到衰敗,正如當時的社會走向,普通人只能順應時代,不愿做出改變的人終將被淘汰。
以豐富的語言特征詮釋獨特地域風味?!恫桊^》作為傳世作品,能夠廣泛傳播與其使用的語言也密切相關。《茶館》將故事的發(fā)生地設置在北京,人物的語言都以純正的北京話為主,北京話不僅是普通話的基礎,也能夠讓多數(shù)讀者理解明白。《茶館》作品中所有的人稱代詞都為“您”,“您”字不僅僅表示尊敬,還能體現(xiàn)出疏遠、諷刺的意味。同時,《茶館》中人物的稱呼多以“爺”收尾,不僅體現(xiàn)出北京人尊稱習慣,還能體現(xiàn)出人物之間的尊卑關系,比如松二爺初見二德子稱之為這位爺,表現(xiàn)出松二爺并不知曉該人物身份,馬五爺則直接稱呼其二德子,足以說明馬五爺?shù)牡匚辉诙伦又?。再比如劉麻子稱呼常四爺,而常四爺則稱呼其老劉,也能夠說明兩者之間存在身份差異。此外,《茶館》中還使用了諸多北京的方言,比如“今兒個”“兩半兒”“鐵桿莊稼”等,都具有明顯的北京地域特色。除此之外,《茶館》中豐富的語言特征還包括幽默諷刺的藝術風格,比如松二爺“我餓著,也不能讓鳥餓著”、唐鐵嘴“兩個大國伺候我一個人,這福分還小么”等,既體現(xiàn)出人物的特征,也能利用幽默諷刺的語言使讀者深思,讓作品更上一個新的層次。
通過閱讀《茶館》,不僅見證了當代社會的變遷,還能看到一個又一個人物的悲劇故事。以茶館掌柜王利發(fā)、仗義執(zhí)言常四爺、民族資本家秦仲義為代表的人物,都經(jīng)歷了茶館的興盛與衰敗,也預示著國家命運從盛到衰。圍繞《茶館》進行研究,其核心和重點就在于人物形象解析,選擇將王利發(fā)、常四爺、秦仲義作為主要分析對象,總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而分析老舍在創(chuàng)作《茶館》時的藝術塑造能力,肯定以言行和思想塑造象征意義人物形象、以相同場景人物形象折射社會的變遷、以豐富的語言特征詮釋獨特的地域風味等方式對于人物藝術形象塑造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山東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