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們,你們關注過影視劇中的慢鏡頭嗎?這種拍攝技法會聚焦于人物的動作,通過慢放,將動作的完整軌跡清晰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讓我們能看清動作細節(jié)。慢鏡頭是如何呈現(xiàn)出這種效果的呢?
我左手握住牙膏,右手使勁,小指不經意地翹了起來,像極了蘭花指,那手形,絕對和梅蘭芳大師有一拼。我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牙膏,圈成一個不太標準的圓,兩根手指齊心協(xié)力,指肚一用力,潔白的牙膏“哧溜”冒出個小腦袋,又“哧溜”趕緊縮了回去。不想出來?這么怕我“吃”掉你嗎?
之所以能把“擠牙膏”這個可能僅需幾秒的小動作寫得這么生動、豐富,細細品味,其實是因為小作者將整個動作分成了幾個部分來寫。
動作開始前,手是有造型的———左手握住牙膏,右手使勁,小指不經意地翹了起來……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牙膏,圈成一個不太標準的圓。雖然這只是開始前的準備動作,但小作者描述得十分細致,讀者可以根據(jù)描述進行想象和聯(lián)想。小作者還將自己擠牙膏的手形和蘭花指相比,有了參照物,腦中的畫面還能更加清晰,給讀者留下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除了使用參照物,運用修辭手法,比如比喻、擬人、對比等,或者增加一些“內心戲”,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準備工作做完,動作正式開始———兩根手指齊心協(xié)力,指肚一用力,潔白的牙膏“哧溜”冒出個小腦袋,又“哧溜”趕緊縮了回去。牙膏隨著動作的進行出現(xiàn)了變化,小作者也將這一細節(jié)寫到了作文中。這樣,一次完整的“擠牙膏”就寫完了。
在“擠牙膏”中,手的造型是動作準備,“指肚用力”是動作實施,牙膏變化是動作對象的變化。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就能得到一個動作“慢鏡頭”小技巧:動作準備+動作實施+動作對象的變化,也可以叫它動作“三步走”。
《白公鵝》里也使用了同樣的技巧。白公鵝邁出一步之前,總是先把白色制服下的鵝爪高高抬起,再把那像折扇似的掌蹼一收,這樣先站一會兒。邁步時,它會不慌不忙地把腳掌放在地上。邁步后,作者觀察到了它能夠用這種姿勢走過最泥濘的道路而不弄臟一片羽毛,這屬于動作實施后的細節(jié)和動作對象的變化?!皠幼鳒蕚?動作實施+動作對象的變化”,動作描寫“三步走”,慢鏡頭聚焦,再加上精妙的比喻,白公鵝走路的樣子就這樣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出來,讀者也能輕松地在腦海中復原整個動作過程,畫面自然就生動起來了。
當你認真思考,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三步走”可以應用到所有動作描寫中。
場景一:扇小紙片
科學課上我們用小紙片做過靜電實驗,有些小朋友會“玩心大發(fā)”,想要比試一下誰能用巴掌“扇”跑更多的紙片。“扇”這個動作用“三步走”要怎么寫呢?
動作準備:抬起手臂(姿勢想象)+手形變化(形狀想象)
動作實施:手臂下沉+手腕扭動(對速度快慢的描寫+聲音等其他非動作描寫)
動作對象的變化:被“扇”的小紙片的變化
三步相加,“扇”這個動作就可以如慢鏡頭般具體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
他垂著的手臂像彈簧一樣瞬間繃開,突然高高揚起。半空中,半握的拳頭迅速張開,在手臂帶動下快速下沉,途中手腕一扭,手掌仿佛變成了一把蒲扇,裹著風聲,呼嘯著奔紙片而來。“呼”的一聲,紙片一步三回頭,不舍地向地面飄去。
場景二:立定跳遠
你擅長立定跳遠嗎?立定跳遠的準備動作很多,但是躍起的過程很短,倘若只寫“跳”的一瞬間,內容肯定不夠豐富。不過,如果用“三步走”來寫一寫呢?
動作準備:欲上先下
腳尖點地,腰腿緊繃,腳后跟高高蹺起,上身微微前傾,雙手半握拳,雙臂弓于軀體兩側,眼睛凝視前方,屏住呼吸。
動作實施:躍起的瞬間
腳尖用力一點,雙臂突然向前,折疊的雙腿伸直,腦袋后仰。
動作對象的變化:空中的姿態(tài)
雙腳離地,全身高高躍起。
將“三步走”合并,再加上一些修辭和細節(jié),“跳”這個動作就可以這樣寫:
身體張開,他腳尖點地,腰腿緊繃,腳后跟高高蹺起,如同一把拉滿的弓;隨后半蹲,他上身微微前傾,雙臂弓于軀體兩側,雙手半握拳,如同一個被壓縮到極致的彈簧。他的雙眼凝視前方,屏住呼吸。悠了幾下,他感覺時機已成熟,不待同學反應過來,腳尖突然發(fā)力,雙臂倏然向前,雙腿伸直向前躍,臀部前收,腦袋猛地向后仰。這時,他的雙腳已經離地,全身高高躍起。那姿態(tài),多像一只飛翔的雄鷹!
當你們遇到了難題,你們會“撓頭”嗎?是不是撓撓頭,更容易靈光一現(xiàn)?學完了“三步走”,我們試著寫一寫“撓頭”這個動作,看看你們學到了多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