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管理是教學的保障。課堂管理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日常教學中,教師常陷入課堂管理等同于“管課堂紀律”“班級管理”“管理到位”的誤區(qū)。課堂管理的原則是:用任務讓學生忙起來,用關(guān)注讓學生有自主性,用激勵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捎谜n堂管理口令、課堂管理手勢、課堂管理印章、課堂管理Q幣、課堂計時器等工具讓課堂管理更精準。
關(guān)鍵詞:課堂管理;管理誤區(qū);管理原則;管理工具
課堂管理是教學的保障。課堂管理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艾F(xiàn)代教育學之父”赫爾巴特指出,如果不堅強而溫和地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學都是不可能的。[1]近年來,管建剛家常課研究團隊致力于課堂管理的研究和實踐。作為其中一員,我在跟隨團隊研究和實踐的過程中,提煉總結(jié)出課堂管理的誤區(qū)和原則,以及用“工具”精準管理課堂的方法。
一、 課堂管理有三個誤區(qū)
(一) 等同于“管課堂紀律”
不少教師認為,課堂管理就是管紀律。然而,課堂管理和管理紀律并不是一碼事。管紀律是被動的,課堂管理是主動的。當課堂出現(xiàn)紀律問題,如在該聽講時學生竊竊私語,在該寫作業(yè)時學生玩鬧,教師去制止,這時,教師管理的是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而不是真正的課堂管理。
(二) 等同于“班級管理”
日常教學中,把課堂管理和班級管理混為一談的不在少數(shù)。兩者有著交叉重疊的部分,但班級管理的范圍要比課堂管理寬得多。兩者的側(cè)重點也不同——班級管理是班主任的工作內(nèi)容和崗位職責,其目標是建設良好的班級秩序和班集體,主要管理內(nèi)容是班集體的建設和班級日?;顒?。而課堂管理是各個學科教師的職責,其目標是保持良好的課堂秩序,激發(fā)積極的課堂氣氛,促進有效教學的開展,主要管理內(nèi)容是課堂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時間和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等。
(三) 等同于“嚴格管理”
不少教師受到已有教學模式和教學經(jīng)驗的影響,認為課堂管理就是對課堂秩序的嚴格控制;認為學生在課堂上能聽從指揮、保持安靜聽講就是做好了課堂管理,課堂上甚至制定了相關(guān)的懲罰措施讓學生“閉嘴”。在教師的高壓控制之下,學生會想著規(guī)避懲罰,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這樣的理解誤區(qū),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在課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對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存在一定影響。
二、 課堂管理還有三個原則
(一) 用任務讓學生忙起來
華東師范大學的一份報告得出,一般的課堂上有60%-80%的學生容易開小差。[2]我們認為,主要原因之一是很多學生只在課堂上“聽聽”,參與度不夠。在我們的改革中,任務單是重要抓手。每一節(jié)課,每一個學生都要完成一份任務單。任務單的內(nèi)容都是每篇課文后面要求完成的剛需作業(yè)。借助任務單,把40分鐘的一節(jié)課分成四段,每一段中安排限時的小任務。緊湊的任務讓學生每一分鐘都有事做,固定的程序讓學生熟知下一步該做什么。通過這一課堂管理程序,學生時時有事做,事事按程序做,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同時減輕了教師的管理負擔。
(二) 用關(guān)注讓學生有自主性
我們所追求的課堂狀態(tài)是“學生滿眼是學習,教師滿眼是學生”。當學生有70%的課堂時間專注于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更多的精力便可用在課堂管理上。如此,教師能看到一個個具體學生的具體行為,從而去關(guān)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管理每一個學生的行為,更有針對性地管理課堂。教師應在課堂上“管住嘴、邁開腿”,即控制教的欲望,把時間還給學生自主學習;走近學生,看到學生的真實表現(xiàn)。由此,針對性的關(guān)注會讓學生更有自主性。
(三) 用激勵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
我們認為,有效的課堂管理是親切的,而不是板著臉用所謂的“師道尊嚴”去嚴肅課堂紀律,采取壓制性的方法來管理學生。壓制性管理方法不僅影響師生間的溝通和情感,也不利于課堂管理。我們倡導親切而有溫度的課堂管理,如教師要微笑、彎腰俯身、蹲下來管理;要積極看待學生在課堂中出現(xiàn)的各種行為,對于好的表現(xiàn)要求表揚到細節(jié);對于出現(xiàn)的問題行為,要正向激勵,幫助學生改正其行為,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guān)懷與指導。學生“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從而主動管理好自己的行為,減少問題行為出現(xiàn)的頻率。
三、 “工具”,讓課堂管理更精準
課堂管理中,我們可以用好以下幾種工具:
(一) 課堂管理口令
課堂上學生出現(xiàn)問題行為時,教師常會用語言提醒。我們可用課堂管理口令把學生的注意力快速拉回課堂,如:教師說“誰在聽”,學生答“我在聽”;教師說“說看黑板”,學生答“就看黑板”。課堂管理口令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打開書、捧起書、合起書等,管理學生的讀書、寫字等課堂常規(guī)行為,使其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如:教師說“語文書”,學生答“打開來”;教師說“捧起書”,學生答“往外斜”;教師說“書本合攏”,學生答“左上角”。小學生的注意持續(xù)時間較短,自我管理能力較弱。在課堂管理時,比起訓導和提醒,用簡短的、朗朗上口的口令來組織管理課堂,效果更顯著。
(二) 課堂管理手勢
我們以手勢代替教學指令——教師伸出的手指數(shù)量,可指定學生朗讀詞語的遍數(shù);教師擺手腕的頻率,可指引學生讀詞語的節(jié)奏;教師的手舉起的高低變化,可控制學生的朗讀音量;教師的手掌快速滑動,就表示學生的朗讀速度要加快,反之,滑動越慢,朗讀速度就越放慢。學生在自由讀課文時,也可以用手勢表示讀的遍數(shù),讀完一遍伸一根手指,讀完兩遍伸兩根手指。手勢是一種無聲管理,是課堂管理中師生默契的體現(xiàn),可大大節(jié)省課堂時間。
(三) 課堂管理印章
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tài)不會一直保持在高位,期間會有懈怠、有游離,這時就需要教師的激勵來管理。我們注重課堂激勵,要求一節(jié)課有70%的學生得到“激勵印章”。學生朗讀時,教師走下去傾聽,表揚讀得好的,鼓勵讀得有進步的,都可敲章;學生完成作業(yè)時,教師走下去巡視,姿勢端正的敲章,字寫得好的敲章,作業(yè)速度快的敲章……學生跟同伴比,學習表現(xiàn)勝出的可以敲章;跟自己比,比之前表現(xiàn)進步了可以敲章;小組競爭時,作業(yè)全對的組可以全員敲章……印章或敲在書本上,或敲在任務單上,要用力敲,讓課堂上時不時響起“噠噠噠”的敲章聲,以此激勵學生保持良好的課堂狀態(tài),更高效率地完成學習任務。
(四) 課堂管理Q幣
我們還設計了面值為1、2、5、10等的課堂管理Q幣。此Q幣可以和課堂管理印章結(jié)合起來用。課上敲的印章,積累到一定數(shù)量,便可以兌換Q幣。比如,每周五可進行一次印章?lián)QQ幣活動,滿10個印章可兌換1Q幣;每個月可組織一次Q幣換獎勵活動,兌換的獎勵可以有物質(zhì)兌換和精神兌換兩種。物質(zhì)兌換可以換獎品,也可以用來抽獎;精神兌換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意,如30Q幣兌換“自選同桌一周券”,50Q幣兌換“免做課后作業(yè)一次券”,80Q幣兌換“和老師交換一份午飯券”……課堂管理Q幣,是課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了兌換Q幣的形式,課堂印章就不會流于形式。學生會爭取更多的印章,自覺規(guī)范自己的課堂行為。同時,Q幣的積累也體現(xiàn)著學生的優(yōu)秀行為“儲蓄”,帶給學生學習成就感和學習動力。
(五) 課堂計時器
我們的每一節(jié)課,都有一份需要學生當堂完成的任務單。每一張任務單上有四個任務,每個任務都有相應的用時建議。以第一課時任務單為例,任務一的“讀”建議用12分鐘,任務二的“寫”建議用10分鐘?!皶r間”與“任務”互相對應,兩者密不可分。實際操作中,大任務要細化成多個小任務,細化的小任務要設定細分的時間。在“細分的時間”里做“細化的任務”,才是有效的時間管理。如任務一的12分鐘,任務和時間細分為:自由讀課文3分鐘,讀詞語2分鐘,讀句子2分鐘,再讀課文3分鐘,還有2分鐘留給教師評價和管理……課堂的時間管理不是寫在紙上的,也不是教師當堂估算的,而是用計時器進行的。有插入PPT的動畫計時器,有吸在黑板上的實物計時器,無論用哪一種,都必須是可視化的。學生完成任務時,計時器在運轉(zhuǎn)著,能真切感受到時間在一秒一秒走,剩余時間也一目了然。這種時間流逝的緊迫感,無形中催促著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有效的課堂管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進行的課堂管理改革,借助口令、手勢、印章、Q幣、課堂計時器等管理工具,做到管理有策略、管理有方法、管理有抓手,有效提升了課堂管理效率。
參考文獻:
[1] 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M].李其龍,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8.
[2] 管建剛,樊小園.直擊學習效率盲區(qū)[J].人民教育,2022(10):26.
(錢海燕,江蘇省吳江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花港迎春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