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昊先生相識相交有年,深知其極度癡迷中國畫大寫意畫風。其激蕩的點線得之于新文人畫“南線”董欣賓、鄭奇二位先生正脈。昊先生深研山水,又擅作花鳥,在花鳥畫中最愛荷花。
昊先生喜歡畫荷,先前畫作既有風荷珠露,亦有零落之姿。近年來,他筆下的荷花則透出一種冷雋的氣質,格調寧靜冷淡、蕭疏曠遠,讓人想起明人高啟詠芙蓉:“如此紅妝,不見春光,向菊前、蓮后才芳。雁來時節(jié),寒浥羅裳。正一番風,一番雨,一番霜。”現代工筆花鳥大家陳之佛在《學畫隨筆》中曾言:“畫之沉雄蕭散,皆可臨摹,惟一‘冷’字,則不可臨摹?!边@里的“冷”,我想只有心愫高潔之人才會有此清暉之態(tài)。
昊先生性情,筆到之處酣暢淋漓卻又不失細膩。他畫荷花的手法大膽闊綽、濃淡相宜、疏密有序、奔放挺拔,他總是能用極少的筆墨藝術符號去概括和提煉出事物潛在的氣質,其潑墨敷色、勾勒陳線都極具個性,頓挫逸朗之余,彰顯結體開闊之氣象,輔以最擅長的水墨和青花色作畫,線條遒勁、變幻萬千,其韻淡逸,其情濃烈。這樣的美感使得他的荷花作品顯得特立獨行。這何嘗不是畫家個性的真情流露?畫中不僅寄予了畫家對道家離塵出世的向往,更是對當下現實人生的時時自省。
(作者系南京書畫院副院長,金陵美術館副館長)
王 昊
更斯藝術館執(zhí)行館長、藝術總監(jiān),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中國畫山水畫藝委會委員,江蘇省中國畫學會理事,江蘇省直書法家協會理事,民盟南京市書畫院副院長,中國美協敦煌藝術研究中心創(chuàng)作委員,南京視覺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南京市美術家協會理事,南京市美協花鳥畫研究會常務理事,南京書畫院金陵美術館特聘畫家,南京市雨花臺區(qū)美術家協會主席。
眾家評說
用筆寬且松,可造矣。
—董欣賓(“新文人畫”南派領袖,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國畫院著名畫家、藝術理論家)
既重視傳統(tǒng),又放眼當代,需要具備“雙法”,即技法和想法。從畫里畫外我們都能感受到王昊對傳統(tǒng)技法的錘煉和對當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深層次思考。
—皮道堅(華南師范大學美術系教授,著名美術批評家)
《自抱高懷》系列山水對王昊來講具有雙重性格意義,不僅是其對自然山水抒發(fā)的崇高敬意,更是心靈深處對人生、人性高質量的思辨性表達。
—陳孝信(著名美術批評家)
大寫意是最能表達中國畫精神的,將眼前所看到的景觀通過大筆墨直接揮寫,既寫心又表現自然物象,是中國文化里人、天地、自然合一宇宙觀的最佳體現,尤其在今天為迎合藝術市場而細筆工彩制作滿天飛的時代,有王昊這樣的大筆墨是值得慶幸的。
翻開中國美術史,二十世紀的幾大畫家:黃賓虹、齊白石、劉海粟、傅抱石、潘天壽等都是大筆墨,我欣賞王昊兄的作品,他能把自己對外物的觀察和理解加上自己的人文感受,以渾厚蒼茫的點線放筆直取,營造出一種既出自傳統(tǒng)又頗具當代意味的畫面。意境格調俱佳,很耐人尋味。他的明天,更值得期待。
—崔見(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江蘇省國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藍調荷花和古松這兩個系列,是王昊對傳統(tǒng)題材、傳統(tǒng)表達方式人云亦云的不滿,進而所作的具有當代表現性意味的成功嘗試。
—張正民(南京師范大學美術館館長,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王昊的作品給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其用筆的書寫性。他用特制的長鋒羊毫將物象的形、神、氣韻一一娓娓道來,直指人的性靈……
—夏可君(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哲學博士,著名藝術理論家、批評家)
王昊的畫,恰如其人,熱烈、率性。一旦長鋒在手,頃刻之間,點劃狼藉,滿紙云煙。稍遠觀之,則山、水、人、物有序隱約其間,充滿活力。
—聶躍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導,著名畫家)
王昊的藍調讓你入夢,因為夢的至純,王昊在其中有不盡的虔誠和玄想;王昊的墨筆,一花、一人、一山、一水總不棄氣韻的活體。氣生萬象,韻呈斯文。氣韻,毛筆的根呀!王昊在藍調與墨韻中訴說……
—劉春(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師,書畫鑒定博士)
王昊作畫放筆直取,沉雄老到且飄逸靈動。
—李曉峰(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原美術創(chuàng)作研究所副所長,美院基礎部主任,著名美術批評家)
王昊的中國畫,筆墨灑脫沉雄,大道也。
—徐建明(江蘇省國畫院專職畫家、藝委會副主任、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王昊的山水筆墨率性,構圖新穎,意境精深,局部與整體收放有度,自成一格而又入規(guī)矩,精彩!
—薛亮(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傅抱石紀念館館長,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畫面意境高妙,具有現代精神又不乏傳統(tǒng)功力。
—盛梅冰(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導,著名油畫家)
王昊兄的作品追求詩情和意境,氣息高雅,非一般畫工輩可夢見也。
—李安源(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