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已經入秋,在略有寒意的午后,我捧起豐老的專集,讀著讀著,心中不禁泛起層層漣漪。
豐老經歷過動蕩不安的戰(zhàn)爭年代,但他的作品沒有提到生活的苦楚,也沒有絲毫的抱怨,依然熱愛著生活。他用清新自然、樸實真摯的文字描寫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生活的一茶一飯,陪伴家人的一點一滴,畫面溫馨、有趣、充滿愛。
豐老的作品到處都有生活的印記:小孩子怕凳子臟,要給四個凳腿穿上鞋子;孩童在亂涂亂畫,連貓咪也會跑過來鑒賞一番;閑來無事觀察螞蟻搬運食物;自得其樂地給生活物品賦予喜怒哀樂的表情;對死氣沉沉的自鳴鐘改造成了一幅“燕逐楊柳圖”;用油畫的調色板刀切芋艿、削蘿卜,還振振有詞“芋艿、蘿卜中所含的人生的滋味,也許比油畫中更為豐富,讓它嘗嘗吧”……這些原本都只是平凡普通的生活瑣事,瞬間充滿了情趣,有滋有味。
往日舊事通過豐老溫暖細膩的文字描寫,鮮明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給我的孩子們》中,孩童要把“一杯茶橫轉來藏在抽斗里,要皮球停在壁上,要拉住火車的尾巴,要月亮出來,要天停止下雨”;《憶兒時》寫到父親吃蟹的場景“八仙桌上一盞洋油燈,一把紫砂酒壺,一只盛熱豆腐干的碎瓷蓋碗,一把水煙筒,一本書,桌子角上一只端坐的貓”;《送考》發(fā)榜時有的臉色慘白了,有的臉色通紅了,有的茫然若失了,有的手足無措了,有的哭了,但沒有笑的人……
豐老的作品充滿了人間煙火氣,讓我捕捉到生活中原本被忽視的許多細節(jié)。放學后和小伙伴們在陽光下盡情撒歡,互相追逐嬉戲,回到家就慌忙地把書包扔在凳子上,呼喚著小伙伴一起捉蟲逮蟬,憑著聲音就能判斷知了的藏身之地;杏子成熟的時候,我們會憤憤不平地抱怨小鳥啄了樹上的果實,然而隨手摘下的果實往衣服上擦一擦,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那酸甜可口的味道依然記憶猶新;下雨天也要出去淋雨,濺著一身泥土跑回家,少不了被父母責罵,但想起來也是快樂的;我記得坐在院子里給每只小雞取名字,奶奶一臉無奈地笑又調皮地關上了門,也記得我跑在前面,媽媽不緊不慢地跟著,一起追趕冰激凌車的夏日……
每一頁的煙火日常里,都蘊藏著啟迪人心的智慧,熱愛生活且質樸無畏地前行,這便是豐老給我們最大的饋贈。
蘇州市吳中區(qū)楓津實驗小學 六(7)班 王書曉
指導老師:朱旗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