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發(fā)展,博物館IP需求增加,以秦嶺博物館為例設計文化IP,助力文化發(fā)展?;诜枌W理論,通過數字AI工具輔助轉譯的方法,結合秦嶺博物館的需求進行文化IP的設計。分析秦嶺博物館的文化內涵,設計出符合其文化精髓的IP形象和相關產品并評估。以秦嶺博物館文化IP設計為例,提供符號學數字轉譯設計文創(chuàng)產品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符號學;博物館;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數字轉譯;IP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4)20-0138-05
引言
博物館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藝術、科學等多元文化內涵,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長,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其地位和作用愈發(fā)凸顯。在當今社會,博物館已經成為傳播知識、弘揚文明、促進文化交流與傳承歷史的重要場所。
一、研究背景:博物館文化IP現狀
博物館在物理層面負責搜集、保存和研究文物,展示歷史文物與史料,使后人了解前人的智慧與成果。這些文物是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展示了人類社會的歷史變遷。博物館還展示科技成果和自然史標本,提升公眾的科學素養(yǎng)。博物館在精神層面是民族文化的寶庫,展現了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館內的藝術品提升游客的審美品位。博物館還通過舉辦科普活動,使科學知識深入人心,并致力于挖掘和推廣本土文化藝術,弘揚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為游客帶來了豐富的藝術體驗。
博物館文化資源為設計師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元素和風格,助力提升設計品質和審美價值。這些資源反映了不同歷史、地域和民族的特點,為設計創(chuàng)作提供了多元化創(chuàng)意元素,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同時,博物館提供的視覺素材和圖片豐富了設計師的創(chuàng)作素材,有助于提升設計作品的豐富度和多樣性。作為文化傳承場所,博物館具有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有助于提升設計師的文化素養(yǎng)。通過融入博物館資源,設計作品可以深化文化內涵,從而提升整個設計行業(yè)的水平??傊?,博物館文化資源在設計領域具有重要的價值。
當前,各地博物館均開展IP 特色化發(fā)展,結合當地歷史文化特色,打造獨具魅力的IP 形象,通過IP 設計煥發(fā)了新的商業(yè)活力[1]。如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唐妞”,既弘揚了傳統(tǒng)文化,又增強了地域文化認同?!疤奇ぁ盜P 的設計從符號學角度來看,其結合了陜西的歷史文化,保留唐代仕女俑的豐腴和妝容的符號特點,進行符合現代審美的符號重構設計?!疤奇ぁ边@一形象的推出,迅速獲得了廣泛的關注與喜愛,成功塑造了陜西地區(qū)首個登上春晚舞臺的動漫IP形象。
另一邊,甘肅博物館的IP“馬踏飛燕”也帶來了巨大經濟效益,不僅在社交媒體上引發(fā)了廣泛的討論,大量的討論還為博物館帶來了關注度。這一現象進一步證明了文化IP 對博物館的巨大價值。在甘肅博物館的“馬踏飛燕”這一IP 中,符號學的運用顯得尤為明顯。這一IP 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博物館內漢代銅奔馬文物特定角度下的符號造型,通過現代化的藝術處理,將其轉化為一個丑得可愛而又不失原有特色的卡通形象。
三星堆博物館憑借其豐富的藏品和獨特的文化內涵,成功推出了青銅面具IP,成為文化創(chuàng)新和傳承的典范。這款青銅面具IP 形象成為三星堆博物館的代表性形象,也成了當地文化旅游的重要品牌。三星堆博物館通過青銅面具IP 的推出,實現了文物與現代設計的完美結合,讓古老的文化遺產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三星堆博物館成功地將青銅面具IP 轉化為具有市場價值的文化品牌,為當地文化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基于符號學理論來看,3 個IP 的設計均利用了博物館自身的文化符號,并將符號對文創(chuàng)IP 進行了很好的融合,說明IP 設計與符號學的緊密聯系,如圖1。
然而,目前大多數中小型博物館的IP 設計仍存在一些問題。1. 博物館IP 設計方法多樣化,但缺乏系統(tǒng)性指導。當前,我國博物館IP設計多依賴于設計師的個人經驗和創(chuàng)意,缺乏對博物館整體定位、目標受眾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這導致IP 設計在表達和應用上存在不充分的現象,無法形成合力。2. 博物館在IP 設計時往往過于強調地域特色,而忽視了博物館本身的屬性。這樣的設計容易導致游客對博物館IP 的認識模糊,限制了其商業(yè)價值的發(fā)揮。目前,尚未形成針對博物館本身屬性設計的統(tǒng)一方法,各地博物館在IP 設計上仍存在諸多不足。3. 博物館在IP 設計過程中,面臨著設計師與博物館人員之間的知識結構差異。委托的設計師雖然具備專業(yè)的設計技能,但相比博物館人員可能缺乏對博物館更為深刻的理解,這可能導致IP 設計的效果不盡如人意。與此同時,博物館人員雖然對博物館文化有深入了解,但可能缺乏相關的審美素養(yǎng),難以將文化內涵轉化為具有市場吸引力的設計元素[2]。
二、符號學數字轉譯的理論基礎
(一)符號學在文化設計中的應用。
符號學是一門研究符號系統(tǒng)、符號現象及其運用規(guī)律的學科。美國著名符號學家查爾斯·威廉·莫里斯(Charles William Morris)在其理論中提出語形學(Syntactics)、語義學(Semantics)和語用學(Pragmatics)3 個分支學科,共同構成了符號學完整的理論體系,符號是表達意義的中介,是人類思維和交流的基本工具。在文化IP 設計中,符號學有助于挖掘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提煉具有代表性和辨識度的符號元素。設計師需從傳統(tǒng)文化中提煉具有代表性和辨識度的符號元素。這些符號可以是具象的物體、抽象的圖案或傳統(tǒng)的圖騰。通過對這些符號的數字化處理,可以使其在現代審美中煥發(fā)新的生命力。
對于相關的文化設計,符號學理論起到了極大作用。文化設計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而符號學理論在其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符號學作為一種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對于深入理解和創(chuàng)造具有獨特文化內涵的設計作品具有重要意義。符號學理論有助于挖掘文化設計的深層內涵,幫助設計師更好地傳達設計理念,激發(fā)觀者共鳴,提升文化價值。同時還能提高文化設計的創(chuàng)新性,讓設計師對傳統(tǒng)文化元素進行現代化改造,增強原創(chuàng)性。有助于強化文化設計的傳播效果,提高設計作品的辨識度和傳播力[3]。
(二)符號學數字轉譯方法及意義。
數字轉譯方法是將傳統(tǒng)文化符號與現代數字技術相結合的一種創(chuàng)新手段。通過數字化技術對傳統(tǒng)文化符號進行再現、創(chuàng)新和傳播,使文化IP 具有更高的藝術價值、商業(yè)價值和傳播價值。數字技術為文化IP 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法。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人工智能(AI)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使得數字轉譯過程和方法迎來了全新的變革。尤其是在Midjourney 和StableDiffusion 的繪畫大模型開發(fā)方面,AI 技術的應用極大提升了設計效率,使得設計流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速。
以Midjourney 和Stable Diffusion 的繪畫大模型為例,這些模型能夠根據設計師的創(chuàng)意需求,快速生成相應的設計方案。這在以往的設計過程中,是難以想象的。以往,設計師需要從零開始構思,經過反復修改,才能完成一個設計方案。而現在,借助AI 技術,設計師的創(chuàng)意想法可以迅速轉化為實際設計方案,極大提高了設計效率。
因此,近年來興起以AI 技術為輔助的數字轉譯方法,對文化資源的設計具有極大意義。數字轉譯方法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逐漸成為文化資源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鍵手段。基于符號學等基礎理論的支持,AI技術在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中的應用也為文化資源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新思路??梢詫崿F對藝術作品、設計圖案等的自動化創(chuàng)作。這將大幅提高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的生產效率,同時也為設計師們提供了更多靈感來源。通過符號學為基礎,以AI 技術為輔助的數字轉譯方法對文化資源的設計具有很大意義。既為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也為文化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注入了活力[4]。
三、秦嶺博物館IP設計策略及方法
(一)秦嶺博物館文化內涵及特色。
秦嶺,作為中國地理的一條重要分界線,自古以來就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秦嶺博物館應運而生,旨在挖掘和傳承這片土地上的寶貴文化遺產。秦嶺地區(qū)歷史上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博物館內陳列著豐富的歷史文物,見證了秦嶺地區(qū)的歷史變遷。秦嶺博物館展示了秦嶺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動植物標本、礦產資源等,充分展現了秦嶺作為我國自然資源寶庫的地位。秦嶺地區(qū)的民俗文化獨具特色,博物館內通過實物、圖片等形式展示了當地的傳統(tǒng)民俗、民間藝術、農耕文化等,讓游客深入了解秦嶺民俗風情。
(二)秦嶺博物館IP 設計目標及原則。
在設計目標上,著重于充分展示秦嶺博物館的文化內涵:通過IP 形象設計,使秦嶺博物館的文化內涵得以充分展現,讓參觀者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秦嶺的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同時亦增強了博物館文化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提升了博物館在公眾心中的地位,增強其在文化領域的影響力。有助于促進博物館整體形象建設,使其在眾多博物館中脫穎而出,提高博物館在公眾中的辨識度,使社會大眾更容易記住并認同秦嶺博物館的品牌形象。
在原則方面上,1. 融合秦嶺文化特色,充分挖掘秦嶺地區(qū)的文化元素,將其與博物館的特性相結合,展現出獨特的秦嶺文化魅力。應緊密結合秦嶺博物館的定位,體現博物館在展示秦嶺自然資源、歷史人文和保護成效方面的核心價值。2.IP 形象應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獨特性,避免與現有形象過于雷同,能夠在眾多博物館中獨樹一幟。
同時充滿活力,生動有趣,易于為廣大游客所接受和喜愛,使博物館更具親和力。3. 具有適用性與延展性:IP 形象應具有較強的適用性和延展性,能夠輕松應用于各類宣傳、推廣和周邊產品中,提高博物館的知名度和品牌價值。
通過以上設計目標和原則的建立,有利于后續(xù)設計過程中的富有創(chuàng)意、充滿活力、蘊含秦嶺文化特色的IP 形象,為游客呈現一個更加鮮活、立體的秦嶺博物館[5]。
(三)秦嶺博物館的符號學數字轉譯設計策略。
1. 提煉核心符號
在秦嶺博物館的數字轉譯設計中,從博物館建筑文化、藏品文化和所在地域文化3個維度提煉出具有代表性和辨識度的核心符號。這些核心符號將成為數字轉譯設計的基礎元素,有助于提升游客的認知度和歸屬感[6]。
(1)博物館的建筑文化:秦嶺博物館作為在商洛舊博物館基礎上的新建建筑,位于商洛市區(qū)西大門,依托地形和新建造技術,形成了獨特的建筑造型語言。新秦嶺博物館主題為“山水玉璋”,設計融入立體城市理念,順應地勢,屋頂變?yōu)檫B接廣場與山體的“城市陽臺”和觀禮臺,展現城市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外形靈感來自東龍山遺址的“夏代玉牙璋”和商鞅封邑的“秦代商字瓦當”,玻璃門廳源自甲骨文“商”字酒器,東邊曲線象征商於古道。博物館圍繞著建筑造型特點,設計的LOGO 與建筑互相呼應宣傳,形成自身獨有的建筑文化,如圖2。
(2)博物館的藏品文化:秦嶺博物館的核心藏品主要以展示秦嶺自然生態(tài)和歷史文化為主題。其核心藏品涵蓋地質地貌、生物多樣性和歷史文化等方面。地質藏品反映秦嶺山脈的形成和地質構造;生物藏品展示秦嶺豐富的生物資源;歷史藏品則體現秦嶺地區(qū)的歷史變遷和地域特色。出于文化內涵考慮,歷史藏品具有更多的人文背景和故事,相比生物和礦物更便于作為設計資源利用,因此設計以歷史藏品為主,其他藏品為輔,從而更好地利用秦嶺博物館藏品文化。
(3)博物館所在地域文化:可從陜西秦嶺的最為熟悉方言文化著手,陜西秦嶺地區(qū)方言作為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體現了當地人民的智慧與傳統(tǒng)。秦嶺方言屬于漢語北方方言區(qū),具有獨特的語音、詞匯和語法特點。秦嶺方言承載了豐富的歷史信息,具有歷史價值。作為交流工具,方言增進了地域凝聚力和認同感,具有社會價值。同時,方言中蘊含民間智慧和文化內涵,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文化價值。因此,利用秦嶺方言結合博物館的IP 設計,有利于加強民眾用戶的認同感。
基于以上3 個文化,通過符號學角度提煉對應的文化符號,作為后續(xù)博物館文創(chuàng)IP 設計的重要組成元素,如圖3。
2. 基于符號學角度進行解讀識別和AI 輔助轉譯
第一步:在進行數字轉譯之前,需要考慮好為秦嶺博物館選擇什么樣的IP 形象。此處選擇秦嶺地區(qū)的代表性動物朱鹮作為主題,朱鹮作為秦嶺四寶之一,其親民的珍稀動物屬性很合適作為秦嶺的名片。因此,初步繪制簡單的線稿,將朱鹮與現有的LOGO 符號進行簡單結合,再交予數字AI 工具進行擴展。
第二步:前文通過所提到的建筑、藏品和地域3 方面文化核心符號的提煉,生成了一系列的文化元素符號,對這三類元素符號進行重構組合后,通過人工篩選分析可以將符號生成對應的文本,留給后續(xù)數字轉譯設計的流程備用。
第三步:根據符號學原理生成的對應文本,再加入需要添加的其他文化需求,利用數字AI 畫面工具Stable Diffusion 設計出一定數量的初稿。用以高效率地形成大量的視覺意向圖并進行比對。在生成意向圖并進行比對的過程中,AI 輔助設計可根據需求和偏好,自動調整符號的大小、形狀和顏色等參數,實現個性化設計。并采用迭代優(yōu)化的方法??梢赃M一步調整和完善設計方案,直至滿足審美、實用和象征等多方面需求,如圖4。
3. 對轉譯后的符號進行重構
然而,AI 輔助工具生成目前仍具有一定不足之處,AI 生成的圖像僅僅存在于平面,結構不符合現實邏輯,更不能作為實物參考,因此需要人工進行符號修復,使得IP 的設計符合使用的邏輯,便于后續(xù)的開發(fā)和落地。
在秦嶺實物IP 設計過程中,對應秦嶺博物館的特色藏品和朱鹮的造型特色,對IP 造型進行元素符號修復和增添,并賦予更多的文化內涵如“披青銅為身”“納溫玉為核”“點紋樣為彩”和“化瓷白為腹”等,從而生成最終的IP 成品,融合了博物館的各種文化,具有豐厚的秦嶺博物館文化韻味,如圖5。
四、秦嶺博物館設計應用與評估
(一)設計的IP 形象及產品
秦嶺博物館作為我國一座以秦嶺為主題的博物館,旨在展示秦嶺地區(qū)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生物多樣性。為了使博物館更具吸引力,在精心設計一系列博物館的IP 形象及產品前,需要考慮IP形象設計的目的和應用,更好地利用設計IP 的資源。秦嶺博物館文化IP 具有親切感、生動性和辨識度,使游客一眼就能認出這是秦嶺博物館的標志。因此,在手辦盒包裝上,秦嶺博物館的LOGO 和標識簡單直觀,尤為明顯,與內部的手辦所擺放的造型形成呼應,賦予用戶打開包裝盒的生動體驗,使用戶將秦嶺博物館與該IP 手辦產生緊密的聯想,如圖6。
同時,為了拓展秦嶺博物館的影響力,圍繞該IP 形象,研發(fā)一系列博物館文創(chuàng)周邊衍生產品。產品包括抱枕、T 恤、水杯和紀念品等。在設計這些產品時,充分考慮到消費用戶的使用環(huán)境,如居家、著裝和外出等,增加用戶對這些文創(chuàng)產品的使用頻率,使用戶對秦嶺博物館產生親近感。如圖7。
當下線上數字媒體作為文旅的重要宣傳平臺,為各地博物館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關注度和營收,因此該IP 設計還應當便于線上宣傳和推廣工作[7]。利用社交媒體、官方網站等平臺,推出博物館IP 形象的相關數字文創(chuàng)表情包,如圖8,表情包結合陜西秦嶺方言做出生動的表情動作,并在背景配有含義解釋,可以拉近用戶親近感,帶動用戶協助宣傳。同時表情包還可以與旅游業(yè)、教育業(yè)等相關行業(yè)合作,開展聯合推廣活動,擴大秦嶺博物館的影響力。
(二)符號學視角下的設計評估
評估角度基于語義學(Semantics)、語形學(Syntactics)和語用學(Pragmatics)3 個類別[8]。主要為語義學的符號意義、語形學的符號形式、語用學的符號使用和符號語境,在博物館IP 設計中,這3 個學科下4 個要素分別對應了文化內涵、設計風格、游客需求和展示環(huán)境。通過分析這4 個要素的關系,可以更好地評估秦嶺博物館IP 設計的成效,如圖9。
1. 在語義學的領域內,設計評估的核心在于對地域文化內涵的精準解讀與有序整理。在運用莫里斯符號學理論的基礎上,設計基于地域文化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時,是否對地域文化符號的深層次含義進行深入分析,并將此作為設計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設計師是否轉變其關注焦點,由產品形態(tài)的單一設計轉向文化內涵的充分展示。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對地域文化符號的系統(tǒng)整合顯得尤為關鍵,以便提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此外,是否結合目標受眾的具體需求,對文化符號進行精心篩選與歸納,從而確立一個明確的設計主題也是重要的評估角度。這樣才能確保地域文化符號能夠巧妙地融入到產品設計之中,使得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成為傳遞地域文化內涵的關鍵媒介。
從符號意義上,不論是實物模型還是平面視覺,該IP 設計上吸收秦嶺博物館的建筑文化、藏品文化和地域文化,結合了3 個文化元素,相比傳統(tǒng)的IP 設計多只立足于一個文化出發(fā)點,具有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使得游客在觀察到該IP 的同時,能夠接收足量的文化信息,不用到達秦嶺博物館就對博物館有個初步的全面認知。
2. 在語形學的領域中,設計的評估在于是否精準提煉并凝聚地域文化符號的獨特風貌,為產品注入認知價值。在進行以地域文化為核心設計理念的文創(chuàng)產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有無關注消費者的具體產品需求。在挑選地域文化符號時,是否精確遵循消費者的認知習慣,以確保所選符號能夠有效 激發(fā)消費者的情感共鳴。通過提煉符號的美學內涵,并采用抽象化、解構主義及重組等設計技巧,打造出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視覺標識。這些標識將直接塑造產品的風格、形態(tài)及其承載形式,進而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并激發(fā)其視覺感知。
從符號形式上,該IP 選擇秦嶺四寶之一的朱鹮作為原型,美觀度上基于青銅器的色彩和大膽的色彩勾邊,使得造物視覺上具有古物的基調。識別度上基于建筑和LOGO 演化而來,與秦嶺博物館形成緊密結合。跳出傳統(tǒng)IP 多采用的人物形式,對“朱鹮”設計原型從行為和性格上采取擬人設計,并針對博物館的文化藏品進行結合,將秦嶺博物館的多個符號造型在同一個IP 上進行和諧統(tǒng)一。
3. 從語用學評估視角出發(fā),設計是否充分引導消費者對文創(chuàng)品牌的符號消費,傳播地域文化。與常規(guī)產品不同,文創(chuàng)產品承載著傳播文化的獨特使命。在當今消費文化的語境中,符號的內涵轉化為“符號消費”中的一種寶貴資源,通過塑造文化符號的價值,消費者在符號的互動中得以沉浸于文化的體驗。人們喜愛文創(chuàng)產品因文化內涵。提升地域文化傳播,需將文化符號融入品牌核心,并用新媒體廣泛傳播。文創(chuàng)設計應建立品牌體系,凸顯文化符號價值。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結合數字環(huán)境來拓展受眾對地域文化符號的感知來增強對地域文化的親切感,從而實現對地域文化符號的深刻理解與感知,擴大地域文化的影響力。
從符號使用上,該IP 立足于博物館的文化宣傳角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本地游客的地域歸屬感,富有方言文化的表情包設計可以使得游客喜歡并在數字社交環(huán)境上采用,參與到博物館的文化宣傳當中,且表情包的設計對外地游客同時具有一定教育意義,能夠教導游客秦嶺方言的說法和含義,向外地游客展示了秦嶺的文化魅力。
從符號語境上,該IP 具有一定的擴展?jié)摿Γ梢越Y合場所展示的藏品和氛圍,設計對應的IP 平面視覺動作,作為博物館的解說大使,為傳統(tǒng)博物館的展示流程增添趣味。該秦嶺IP 的設計起源立足于博物館建筑造型,基于博物館的現代建筑風格,與博物館的氛圍呼應較好。
結語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文化IP 設計正逐漸成為各類產業(yè)的核心競爭力。如何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具有獨特魅力的文化IP,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符號學數字轉譯方法在這一領域中的應用,為文化IP 設計提供了新的視角與思考方向。博物館IP 發(fā)展是新時代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博物館應緊抓機遇,不斷創(chuàng)新,為推動我國文化事業(yè)繁榮發(fā)展貢獻力量。
未來,博物館IP 發(fā)展是新時代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博物館應緊抓機遇,不斷創(chuàng)新,為推動我國文化事業(yè)繁榮發(fā)展貢獻力量。符號學等基礎搭配AI 工具的數字轉譯方法正逐步成為主流。通過深入挖掘傳統(tǒng)文化、融合現代科技、拓展傳播渠道以及關注用戶體驗,文化IP 設計有望在數字化時代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基金項目: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數據驅動江蘇博物館文化資源的文創(chuàng)轉化研究”(21YSD018)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王穎.博物館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的品牌形象設計[J].設計,2018(14):139-141.
[2]聶虹,胡雨潔.新文創(chuàng)視域下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體系構建探索[J].設計,2023,36(05):35-39.
[3]聶影.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品的設計開發(fā)新思路[J].設計,2021,34(18):112-115.
[4]張佳佳,陳香.基于符號學理論的傳統(tǒng)器物轉譯設計方法及實踐——以“尊”為例[J].包裝與設計,2023(05):114-115.
[5]陳香,楊詩怡.文化消費視角下文創(chuàng)產品可持續(xù)設計策略研究[J].包裝工程,2022,43(14):320-325.
[6]劉月蕊,賈詩敏,趙蔚.多維度衍生視角下博物館角色IP設計開發(fā)研究[J].包裝工程,2020,41(16):254-259.
[7]賈詩敏.基于博物館文化IP的文創(chuàng)設計開發(fā)研究[D].東華大學,2020.
[8]李淳,孫豐曉,焦陽等.基于莫里斯符號學的地域文化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1,42(20):188-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