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教育背景下,美術作為高中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需要深入理解教育行業(yè)的發(fā)展動向,培育創(chuàng)新思維,積極研究信息化教學手段,并巧妙地運用于美術課堂,以此進一步提升高中生的美術修養(yǎng)。通過有效的訓練,提升高中生的藝術技巧,充分利用教學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降低課堂教學的難度,從而提升教育的質量和效果。由此可見,對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構建美術高效課堂的實踐策略做出分析與闡述,很有必要。
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
一、提升課堂教學質效
在以前的高中美術課上,圖片和文字信息的數量有限,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可能會感到乏味和抽象,教師的口頭講解、簡潔的描述和抽象的總結,很難引發(fā)學生對美術的情感反應。而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打破時間和地域的束縛,使得學生能夠從日常生活中去領悟美術,并將其融入美術的實踐中,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把信息科技運用在高中的美術教育上,可以全方位地改善課程設計,改革教學模式,擴大學生的美術觀念,使他們在熱情、活潑的課堂環(huán)境下進行藝術欣賞和探索。大量的資源實時分享、富有生機和形象的場景構建、詼諧有趣的作品講解,以及靈活且直接的微視頻介紹,都讓美術教學變得更為豐富、活躍和多樣。
二、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
通過綜合分析以往授課經驗可知,在高中美術課上運用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深入課堂學習之中。在收集、篩選、整合和重塑資源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提升了自我學習的能力,也增強了實踐探索的技巧,降低了對教師和教科書的過分依賴,從而真實展示出學習的核心地位。信息科技不只是一種教育工具,也是一種學習的資源。將信息技術引入美術教學,利用圖像和文字的結合、視覺和聽覺的結合,以及多元化的資源支持,釋放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保持活躍的思考并積極參與實踐。這樣一來,就能夠協(xié)助學生在不斷認知、實踐和強化的過程中,實現美術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美術作為一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學科,更需要學生保持旺盛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創(chuàng)作平臺和方式方法。例如,利用數字繪畫軟件,學生們能夠自由嘗試各種顏色、筆觸、材質等,大膽創(chuàng)作出與傳統(tǒng)繪畫不同的獨特作品;通過3D建模,他們能夠打破平面束縛,嘗試立體造型創(chuàng)作;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圖像的功能,還能為學生的創(chuàng)作提供新穎的靈感來源。與此同時,網絡的虛擬空間也為師生提供了展示分享創(chuàng)意作品的便利平臺,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促進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形成良性循環(huán)。
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單一
當前高中美術課堂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多為教師在講臺上闡述理論知識,學生在座位上被動接受,缺乏實踐互動環(huán)節(jié),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上扮演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學生僅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雙向交流互動,難以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單一的教學模式也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每個學生的先驗知識、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式都有所不同,采用單一模式的課堂教學無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無法照顧不同學生的差異性。長此以往,學生難以獲得高效的學習體驗,學習效果自然也會大打折扣。
二、缺乏直觀呈現
由于美術教學具有很強的形象性和視覺性特點,單純依賴教師口頭講解和板書很難展現出美術作品的真實細節(jié)、構圖布局、色彩搭配等重要內容,給學生學習造成一定障礙?,F有的教學方式大多采用平面圖像演示,但這些二維圖像無法真實呈現立體造型的全貌,容易使學生產生觀察視角的固化和理解上的偏差。一些專業(yè)的美術技法如漫畫手繪、素描寫生等需要現場示范和動態(tài)演示才能傳授精髓,單純依賴圖片講解很難完全說清楚其中的訣竅和技巧。同時,美術鑒賞教學也需要多角度、多層次地觀察分析藝術作品,單一途徑很難全面呈現作品的獨特魅力。總的來說,由于缺乏直觀有效的呈現方式,導致學生對美術知識的接受存在一定的壁壘,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資源利用率低
盡管網絡時代為美術教育提供了大量優(yōu)質教學資源,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僅利用有限的少數資源,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網絡資源的價值。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教師對于網絡資源的搜索、甄別和整合能力較為欠缺,在海量信息面前容易陷入“資源過?!钡睦Ь场M瑫r,一些教師對于新興的數字化教學技術缺乏足夠的認知和應用能力,未能將網絡資源與實際教學有機融合,造成“資源富余但利用率低下”的尷尬局面。在部分學校,受硬件設施條件的限制,多媒體教室緊缺、網絡信號覆蓋不足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豐富網絡資源在美術課堂上的應用。缺乏系統(tǒng)的資源庫建設和資源共享機制,各校各班級在利用網絡資源時存在“重復勞動”的弊端,造成寶貴資源的重復浪費。由于種種原因導致網絡時代海量的美術教學資源在實際課堂中的利用率不高,難以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是目前高中美術教育亟須解決的一大難題。
巧用信息技術構建高中美術高效課堂的 " "實踐策略
一、巧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方式
作為高中階段的美術課程教師,如果想要搭建高效課堂,就要重視信息化手段的運用,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氛圍,轉變以往學生被動學習狀態(tài),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以逐步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將課本上的畫作和背景資料通過電子教學設備展示和解釋,以此來改善課堂環(huán)境。這樣,高中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就不再僅限于課本內容,而是能夠從不同的視角去理解美術,逐步培育其美術素養(yǎng)。例如,在高中美術課上,帶領學生學習“各異的風土人情”這部分內容期間,通常課本中的資料素材有限,高中生若僅憑有限的畫作進行整體理解,往往會存在著一定偏頗。針對此,教師便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設施向大家展示更多課本以外的畫作,教師應當引領學生依據畫作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自行分析和交流畫作內容,這樣可以提升整體的教學效果,并協(xié)助高中生培育出更優(yōu)秀的藝術修養(yǎng)和美術素養(yǎng)。
二、巧用信息技術,充實教學內容
基于實際狀況分析,在進行美術教育時,單憑教師口頭解說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成果也常常無法達到預期。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呈現一些關于民間藝術的歷史演變、其獨特的技巧風格,以及其所包含的優(yōu)秀的情感理念。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使用PPT,為學生展示一些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形式,比如泥塑、臉譜、剪紙、年畫和刺繡等。或者向學生詳細解釋這些藝術形式的歷史演變,讓他們通過觀看圖片和視頻,深入理解和欣賞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這樣就能通過引領學生觀看民間藝人制作的全過程,加深對該類技藝的印象,從而了解技藝的科學性以及觀賞價值,這對于培育學生的綜合素質、傳承傳統(tǒng)文化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如,在高中美術課上,帶領學生學習“淳樸之情——民間美術”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則可指導學生欣賞各種民間藝術,如年畫、剪紙等,這些藝術作品都富含春節(jié)的氣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地引入了一些手工制作的內容,以便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民間的手工制作作品。在教授剪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紅色的紙張和剪刀,并配合富含傳統(tǒng)風格的古箏藝術,營造出濃厚的傳統(tǒng)文化氣息,讓學生沉浸在傳統(tǒng)文化學習環(huán)境之中。在此期間,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展示剪紙藝術的精美照片,并向學生展示一些易于掌握的剪紙技巧,使他們能夠真實地感受到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魅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此外,為了能夠提升課堂的人文氛圍,教師則可為學生介紹一些關于剪紙和年畫的起源和來源的教學內容,以便讓學生全方位地理解這種傳統(tǒng)藝術。
三、巧用信息技術,促進視聽結合
作為高中階段的美術課程教師,倘若想要搭建高效美術課堂,則可借助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優(yōu)勢,將視聽教學融為一體。這樣一來,不但能夠增加美術教學的多樣性,而且還可以引領學生們更深入地觀察、分析和欣賞美術作品,使得靜態(tài)的美術作品以動態(tài)的形式呈現,讓學生們體驗到學習美術的樂趣。因此,高中美術教師必須認識到,信息技術為美術作品在視聽環(huán)境中的展示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實踐中,教師應當通過播放視頻、展示圖片等方式,讓高中生全身心地投入美術作品的鑒賞中,從而提升美術課的學習效果,并實質性地提升高中生的鑒賞能力。例如,教授高中美術(湘教版)山水畫相關內容的時候,這節(jié)課的美術知識圍繞著我國傳統(tǒng)的山水畫展開,十分適用于構建可視化的環(huán)境,此時高中美術教師就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上播放名為《只此青綠》的視頻,其以《千里江山圖》為背景,在柔美的舞蹈動作與音樂襯托下,千年之前的山水畫作仿佛“活”了過來,使畫作重煥生機。這種教學方式不只是推動了視聽的融合,也增強了美術教學內容的多樣性,讓高中生在觀看視頻時能夠體驗到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獨特魅力。
四、巧用信息技術,展現教學重點
美術是一門涉及各種視覺體驗的課程,其中包含許多抽象的知識,高中生在接觸這類知識時往往難以吸收,也無法深入理解。此時,教師則可利用微課視頻來輔助美術教學,通過微課直觀地展示抽象的知識,將復雜的內容簡化,直接呈現課程的重點,那么就能提升教育的效果。例如,在高中美術課上,帶領學生學習“建筑藝術”這部分內容期間,教師如果只是利用平面的結構示意圖和自己的講解來闡述這類內容,學生很難真正理解相應的知識內容。若是教師使用兩三分鐘的微視頻來替代這段知識的講解,則可通過動態(tài)圖像的拆解和重塑,使課程重點以三維立體的方式呈現給大家,如此一來,不僅提升了教學效率,同時也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利用信息技術來展示課程重點對于美術教育有著巨大的益處。
美術學科以審美為中心,其實用性和實踐價值極高,對于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提升其全面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持續(xù)進步,高中美術教育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然而,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繪畫作品的審美能力不足、藝術欣賞水平的缺乏等因素,導致了高中生的審美觀念較為欠缺。因此,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實現高中美術高效課堂構建的實踐策略,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作者單位:江蘇省洪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