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3—6歲是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要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教師應為幼兒打造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表達的興趣,同時結合學前教育領域內容開展語言實踐活動和閱讀活動,為幼兒的語言表達和語言運用搭建平臺,在家園共育中促進幼兒的思考與表達。
關鍵詞:3—6歲幼兒;語言教學;表達技巧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28-0036-04
表達是人類溝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它不僅可以傳遞思想和信息,而且可以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增進人們的情感交流。語言表達能力指的是一個人在口頭語言表達和書面語言表達方面的能力,其中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涉及語音語調、詞匯運用和身體語言等,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涉及文字表達與語法的運用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意味著用詞準確、意思明確、邏輯連貫、符合規(guī)范,可以準確地傳達信息,促進有效溝通。
幼兒期是兒童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幼兒提高認知和社會交往能力,發(fā)展思維。幼兒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夠更好地與人進行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社會適應能力[1]。因此,幼兒教師要抓住3—6歲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結合幼兒的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和成長需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開放性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鍛煉幼兒的口頭語言表達,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營造寬松自由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表達的興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在“語言領域”提出,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是一種充滿安全感、溫馨、愉快且可以自主活動的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幼兒沒有壓力,心情舒暢,有話敢說、想說、愛說。營造寬松、和諧、平等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有利于引發(fā)幼兒表達的欲望,豐富幼兒的語言表達,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利用幼兒園自然環(huán)境,引導幼兒表達所見所聞
幼兒園里的種植園不僅為幼兒親近大自然提供了場所,而且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幼兒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園的自然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造語言表達的機會,激發(fā)幼兒表達的興趣,引導幼兒表達所見所聞。比如,春天來了,幼兒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幼兒:“小朋友,現(xiàn)在這個季節(jié)是春季,請你仔細觀察幼兒園草坪上的小草是什么顏色?樹木有哪些變化?”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說:“春天,小草長出來了,大樹發(fā)芽了,花開了?!睂τ谀軌驕蚀_表達的幼兒,幼兒教師要給予他們肯定和表揚,同時給予語言表達不完整、口語表達不清晰的幼兒表達策略指導,讓他們學會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幼兒教師可以利用每天的餐后時間,帶領幼兒在園中散步,引導幼兒描述看到的人、事、物,滲透語言訓練,同時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語言素材,讓幼兒在交流互動中增加詞匯量,逐步學會用一句完整的話表達所見、所聞、所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除此之外,幼兒園還有各種設施,如鋼琴、投影儀、玩具柜、桌椅、小床等,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運用“教(寑)室里有……,有……,還有……”的句式進行說話練習,指導幼兒說一說設施的外觀、作用,鼓勵幼兒多看、多說,豐富詞匯量,學會把看到的人、事、物講給家人、朋友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創(chuàng)設一日生活環(huán)境,引導幼兒學會傾聽和表達
日常生活中的語言交流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語言學習過程。幼兒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讓幼兒在真實自然的環(huán)境中多聽、多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促進幼兒的發(fā)展[2]。幼兒教師要精心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境,在活動區(qū)域投放多樣化的游戲材料,讓幼兒在動手操作和游戲過程中豐富經歷和體驗,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學會獨立思考,在與老師、同伴的交流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幼兒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設計和布置游戲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設語言交流情境,如讓幼兒與大人共同布置“娃娃家”“讀書角”等活動區(qū)域,鼓勵幼兒團隊合作,共同完成創(chuàng)設情境的任務。幼兒為了完成任務,要與他人進行商量、討論,在溝通中學會組織語言,鍛煉口語表達,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幼兒在生活環(huán)境中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如“您(你)好、請、謝謝、不客氣、沒關系、再見”等,鼓勵幼兒在入園、離園時注重禮貌表達,在使用禮貌用語時配合恰當?shù)闹w語言,接受并學習模仿正確的禮貌用語,主動開口表達,提高表達能力。如,幼兒教師可以利用每日入園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主動問候老師、同學,面向老師、同學輕輕地揮動右手,說“老師好”“同學好”,離園時對老師說“老師,再見”,接受他人幫助時說聲“謝謝”。幼兒教師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禮貌用語,既可以培養(yǎng)幼兒講禮貌講文明的良好習慣,也可以促進幼兒與老師、同學的交流。總之,一個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有利于幼兒保持心情愉悅,做到有話敢說、有話想說、有話愛說。因此,幼兒教師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豐富、有趣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讓幼兒?勤于動口、動腦,在語言表達中發(fā)展思維。
二、結合相關領域教育開展語言實踐活動,為幼兒的語言表達搭建平臺
以語言訓練為主的實踐活動,是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幼兒園語言實踐活動形式多樣,有談話活動、講述活動、聽說游戲活動、誦讀活動、閱讀活動等。幼兒園教育包括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幼兒教師可以結合幼兒園相關領域教育開展豐富有趣的語言實踐活動,為幼兒的語言表達搭建平臺,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結合語言領域教育開展語言訓練活動,讓幼兒樂于表達
在幼兒園語言領域活動中,幼兒教師根據(jù)語言活動課主題,引導幼兒圍繞主題開展語言模仿活動和情景對話,訓練幼兒的語言表達。如,在大班語言活動課“猜猜我有多愛你”中,幼兒教師可以挖掘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的語言訓練點,結合語言訓練點開展語言模仿活動,訓練幼兒的語言表達。課前,幼兒教師準備與繪本故事相關的圖片,引導幼兒結合圖片內容說一說“我有多愛你”。圖片內容包括高高的山、長長的路、無邊無際的大海、一望無際的草原,幼兒教師引導幼兒模仿繪本故事中小兔子說話的方式,配合恰當?shù)闹w語言,高高地舉起雙手,說“山有多高,我就有多愛你”,同時展開雙臂,說“路有多長,我就有多愛你”“海有多廣,我就有多愛你”“草原有多大,我就有多愛你”。幼兒模仿繪本故事中小兔子的動作,運用繪本故事中的語言形式,學習語言表達,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幼兒教師還可以安排幼兒進行角色扮演,表演結束后請幼兒進行評價,讓幼兒在演一演、評一評中提高表達能力。
(二)結合社會領域教育開展“小老師”活動,讓幼兒學會傾聽
游戲是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在游戲活動中,幼兒可以進行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的練習,培養(yǎng)傾聽習慣和表達能力。在“我是小老師”游戲活動中,幼兒擔任“小老師”,運用簡單的詞匯、短語講述游戲規(guī)則和注意事項,提高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在社會領域活動中,幼兒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攀爬活動,在攀爬活動中設計“小老師”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能力和表達能力。做法如下:教師示范,幼兒認真觀察,請一名幼兒當“小老師”,由“小老師”將攀爬活動規(guī)則、攀爬方法、注意事項告知其他幼兒。教師可以把全班幼兒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幼兒先在小組內說一說、演一演,培養(yǎng)傾聽習慣和表達能力。幼兒教師在社會領域活動中設計“小老師”環(huán)節(jié),可以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習慣,激發(fā)幼兒表達的興趣,讓幼兒把話說清楚且說得有條理。
(三)結合藝術領域教育開展評價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
幼兒園藝術領域教育主要包括音樂和美術兩個方面。幼兒音樂教育主要有歌唱活動、韻律活動、奏樂活動、音樂欣賞等。幼兒美術教育主要是通過美術教育,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在幼兒園藝術領域教學中設計評價環(huán)節(jié),開展評價活動,有利于幼兒在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中學會準確表達,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如:在歌唱活動中,幼兒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從歌唱者的音色、音調、音準、情感表現(xiàn)等方面進行評價;在繪畫活動中,幼兒教師可以先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畫的是什么、畫得怎么樣,再請其他幼兒從繪畫作品的設計、線條、色彩等方面進行評價,給出合理的建議,或者用一句話表揚創(chuàng)作者。幼兒教師結合藝術領域教育開展語言實踐活動,目的是指導幼兒運用豐富的語言進行表達,在評價他人作品時注意說話的?語速、語調和態(tài)度?。幼兒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的?理解水平,有?意識地運用?一些體現(xiàn)因?果關系、假設關系、條件關系?的句子評價幼兒的作品,讓幼兒學習和運用這樣的句子評價作品,掌握語言規(guī)范,提高語言能力。
在科學和健康領域,幼兒教師亦可相機開展語言表達活動。
三、開展閱讀活動,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綱要》把幼兒早期閱讀的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目標體系,提出要培養(yǎng)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感興趣;利用圖書、繪畫等,激發(fā)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閱讀是學前教育階段語言教育的主要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幼兒教師要善于利用書籍開展閱讀活動,讓幼兒在閱讀書籍的過程中豐富語言,學會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一)復述故事,豐富語言表達
繪本創(chuàng)作者常常運用孩子們能夠理解的詞匯、熟悉的語句結構,將主題巧妙地融入故事中,形成結構完整、內容豐富的故事。閱讀繪本可以豐富幼兒的視覺體驗和情感體驗,促進幼兒在認知、情感、語言和社會交往等方面的發(fā)展。幼兒閱讀繪本后,教師要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復述繪本故事,鍛煉幼兒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幼兒復述繪本故事,必須熟悉繪本內容,重組語言進行個性化的表達,這個過程可以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豐富幼兒的語言表達。幼兒教師可以結合繪本特點,指導幼兒把讀過的繪本故事復述出來,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如,繪本《好餓的毛毛蟲》有以下片段內容:“星期一,它吃了一個蘋果,可是,肚子還是好餓。星期二,它吃了兩個梨,可是,肚子還是好餓。星期三,它吃了三個李子,可是,肚子還是好餓……”這樣簡單重復的句式在繪本中有很多,但是每一次出現(xiàn)的句式又有些許變化,毛毛蟲每一次吃的食物也都不一樣,這就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幼兒在復述繪本故事時,教師可以主動說出一些小細節(jié),幫助幼兒回憶故事內容,讓幼兒把故事說得更加生動、有趣[4]。教師也可以適時提出問題:“毛毛蟲為什么吃不飽呢?”引導幼兒說一說毛毛蟲吃不飽的原因,豐富幼兒的想象力,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分享繪本,促進幼兒的互動與交流
幼兒園開展繪本閱讀分享活動,可以激發(fā)幼兒閱讀繪本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閱讀的習慣,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促進幼兒的互動與交流。幼兒教師可以每個星期開展一次繪本分享活動,鼓勵幼兒與老師、同學分享自己閱讀的繪本,讓幼兒有機會與老師、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在繪本閱讀分享活動中,幼兒通過口頭表達、角色扮演等方式,與老師、同學分享喜歡的繪本故事,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分享繪本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繪本故事是什么、最喜歡繪本故事中的哪一個人物、最喜歡繪本故事中的哪一幅畫面,原因是什么。教師提出的問題可以促進幼兒的思考和表達。幼兒的閱讀經驗越豐富,分享的內容越精彩,語言表達越豐富。如,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結合繪本中的故事情節(jié)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為繪本故事中的人物設計對話、動作,在進行角色扮演時,分享自己最喜歡的人物角色。需要注意的是,幼兒教師要根據(jù)幼兒語言表達的特點和認知能力的不同,提出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保證每個幼兒都能夠參與繪本分享活動和話題討論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開展誦讀活動,訓練幼兒流暢表達
《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yōu)秀,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國學經典文字精巧,語境優(yōu)美,韻律獨特,蘊含豐富的知識,幼兒誦讀國學經典,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幼兒園可以根據(jù)幼兒的閱讀興趣,開展誦讀經典作品活動,如小班誦讀《三字經》《百家姓》,中班誦讀《弟子規(guī)》《增廣賢文》,大班誦讀《千字文》《幼學瓊林》等。傳統(tǒng)的幼兒啟蒙讀物句式整齊、朗朗上口、合轍押韻,便于幼兒誦讀和理解。
幼兒教師要注重引導幼兒誦讀童謠,培養(yǎng)幼兒的語感。童謠取材廣泛,大多數(shù)是描述生活情景、民俗節(jié)慶,有的描述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天文氣象等自然景觀,有的描述魚蟲鳥獸、花草樹木、色彩數(shù)字等,生動有趣,節(jié)奏明快,語言淺顯易懂,幼兒容易記憶。如童謠《洗手歌》:“排排隊,齊步走,做什么?去洗手。肥皂肥皂,給我擦擦手;自來水自來水,給我沖沖手;毛巾毛巾,給我揩揩手。小手洗得白又凈,我們大家拍拍手?!边@首童謠富于擬人化,內容有趣,幼兒覺得新奇好玩,樂于誦讀。誦讀看似簡單,卻對語言的學習、理解、發(fā)展和運用具有重要作用。誦讀有利于幼兒掌握準確的發(fā)音,在文字與語言間建立聯(lián)系,更好地理解文中詞語的含義和用法,感受語言的韻律節(jié)奏、聲調高低、語氣輕重,加深對文字意義的理解,學會根據(jù)語境和語義表達情感,使語言表達更加準確、流暢。
四、家園合作,促進幼兒的思考和語言表達
幼兒在學習語言過程中,除了自身具有表達的欲望,還要有語言鍛煉的平臺。家庭是幼兒接觸的第一個社會環(huán)境,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教師不僅要重視家園共育,而且家長要做到言傳身教,讓幼兒勇于表達、樂于表達、能夠表達和正確表達,提高語言表達技巧。
(一)親子互動,鍛煉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首先,幼兒教師要引導家長在家里多跟幼兒交談,用幼兒能夠聽得懂的語言進行溝通,在交流過程中提醒幼兒聽懂對方說的話,知道如何讓他人聽懂自己說的話。如,家長可以每天引導幼兒講一講幼兒園里發(fā)生的事情或者當天發(fā)生的難忘事件,耐心傾聽的同時調動幼兒大腦儲存的信息,鼓勵幼兒組織語言表達出來。幼兒的表達往往不夠完整,家長要耐心等待,讓幼兒把事件講清楚、講完整。其次,家長在與幼兒交流時盡量使用簡短的語句,方便幼兒理解和模仿學習,避免使用專業(yè)術語或過于復雜的句子。家長在與幼兒進行交流時,語言表達要恰當,使用禮貌用語,同時暫停手中的事務,眼睛看著幼兒,讓幼兒感受到被尊重。最后,家長要給予幼兒肯定和鼓勵。當幼兒能夠大膽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家長要給予他們肯定和稱贊,如“你說的這件事情是今天早上發(fā)生的吧,你把時間記得可真牢”“你和小美同學一起在樹底下觀察螞蟻搬家,你們不僅發(fā)現(xiàn)了這件有趣的事情,而且還記錄下來了,真厲害”。幼兒獲得家長的肯定和鼓勵,愿意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會把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經過、結果等完整地講述出來,提高表達能力。
(二)親子閱讀,引導幼兒思考與交流
幼兒園親子閱讀是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幼兒在親子閱讀活動中,可以接觸到更多不一樣的詞匯,積累更多的詞匯和句子,發(fā)展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幼兒園每個學期可以開展為期一周或為期一個月的親子閱讀活動,向家長推薦適合親子共讀的繪本或書籍,如小班幼兒閱讀簡單的繪本或圖畫書,中班、大班幼兒閱讀故事性較強、情節(jié)較豐富的書籍,家長與幼兒完成親子閱讀任務。在親子閱讀活動中,家長與幼兒一起探索書中的世界,圍繞書中的內容提問幼兒,或者與幼兒共同討論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在拓寬閱讀視野的同時,促進幼兒的思考和表達。當幼兒在閱讀中遇到困難時,家長要給予指導和幫助。假如幼兒不理解某個字或某個詞語,家長要耐心地進行解釋;假如幼兒對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感興趣,家長可以與幼兒共同討論,分享自己的看法。這樣做可以幫助幼兒樹立閱讀自信,讓幼兒愛上閱讀,樂于與他人分享閱讀體會,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智力發(fā)展的基礎。幼兒從認識世界到與人交往都需要用到語言,3—6歲是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和提升的黃金時期,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十分重要[3]。幼兒園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為幼兒提供語言鍛煉的平臺,鼓勵幼兒主動與老師、同伴交流,讓幼兒體會到語言交流的樂趣[4],做到有話敢說、有話可說、有話愿意說,同時掌握一定的語言技巧,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毛天軍.在語文課程中增強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學苑教育,2024(11):4-6.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張丹.探究幼兒園教師的語言魅力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積極影響[J].學周刊,2017(25):182-183.
[4]王琦.問題與策略:幼兒園生活活動中語言教育的探究[J].教育觀察,2022,11(21):33-35.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