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讀書時,老師對我們講的都是古時候某書生因為家境貧寒、地位卑賤,所以“頭懸梁、錐刺股”刻苦用功、發(fā)奮讀書,后來終于金榜題名、榮華富貴的故事。我就是在這種思想的熏陶下長大的。從那時起,我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書也成了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清楚地記得在讀初中時,一天下課后我正捧著一部從別人那里借來的小說《紅巖》看得津津有味,不料被班主任老師發(fā)現(xiàn)了,班主任當場沒收了我的書。因為書是我向別人借的,加之那時(1974年)能借到一本小說實在不容易。放學后,我硬著頭皮去找班主任要書。班主任告訴我說,這本小說有毒不能看。我實在想不通,于是與班主任爭辯起來。我認為小說里的江姐、許云峰為了黨的工作,在獄中與敵人頑強不屈地斗爭,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樣的小說怎么會有毒呢?老師當場拿出一本小冊子,叫《六十本小說毒在哪里》給我看。我看了這本小冊子,怎么也不明白。后來才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當時上學讀書,大搞開門辦學,與貧下中農(nóng)實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勞動),白天與貧下中農(nóng)一起勞動,晚上就住在貧下中農(nóng)的家里,學習就是讀報紙上的新聞。我曾記得讀了兩年的初中,一本《數(shù)學》沒有學完,語文就是讀報紙,根本沒有學到什么知識。在那時,我就利用勞動休息同學們打撲克的時間,在開對地主、富農(nóng)的批斗會的時間來讀書……我讀了那個時候能找來的書。我自己也利用捉蜈蚣、摘烏桕籽等賣了得到錢后買書來讀。說實話,那時,我常想,將來長大后,一定開個書店,想讀什么書就讀什么書,再也不受限制。
走出校門后,我沒有實現(xiàn)開書店的愿望。卻有幸走上了民辦教師的行列。由于是民辦教師,一般家里都種有責任田,其他老師一放學就回家?guī)兔Ω赊r(nóng)活去了。那時,我還沒有結婚,放學后一般就留在學校里,由于無事可干,就只好讀書。下午我喜歡捧一本書到學校旁邊的一農(nóng)戶家后面的樹林里去讀,那里沒有人來干擾,我一人可以靜靜地閱讀欣賞。到了晚上,一人躺在床上,就著昏暗的燈光,也要閱讀各種書籍,慢慢地,躺著讀書的習慣就形成了。要是一日不讀書,還真是難得入睡呢?
后來談戀愛時,因為書的緣故,幾乎讓女朋友成了別人的老婆。當時,書還不好買,我的一本書被女朋友拿去看,結果又有幾人從她手中借去看。還來時,書已變得面目全非,女朋友也不好意思。一看到書成了這樣,我心疼不已,就說了幾句不著邊際的話,惹得她也生了氣。后來,她覺得自己也有責任,就買了一套26卷本的《契訶夫小說選集》送給了我,至今這套書還保存在我的書柜里。
為了打發(fā)業(yè)余時間,我便大量地閱讀各種書籍。我不斷地買書、讀書。每年買書從幾百元到現(xiàn)在5000元左右。家里18個書柜全部裝滿了書,還在地上堆了一些。每年還得淘汰一部分書送給別人,一部分當廢紙賣,不然家里真的沒地方放書了。我這個人一不抽煙,二不喝酒,三不打牌,唯一的愛好就是買書讀書。只要我看中了的書總是要買回來讀,從不管多麻煩,不管價格多貴。記得我買1991年由四川巴蜀書社出版的《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一套50本,其中一本《嵇康詩文選譯》不知什么原因找不著了,我只好向巴蜀書社求援,回答是不單賣其中的一本,再就是也沒有這單本書了。但時隔三個月后,巴蜀書社給我來信說找到了這本書,問我還要不要。我立馬回信并同時在信封中夾寄了書款,不久就收到了這本書。我在心里不知對該書社默默地感激了多久,直到現(xiàn)在一想到這件事我就心存感激。1995年買范文瀾、蔡美彪著的《中國通史》一書就花去了550元,一套書就花去了我一個多月的工資。
但我全然不顧這些,只要進城就必然要進書店去買書。有時手里的錢不夠借錢也要買,有時買的書沒有讀完,碰到好書也要買。記得2007年春天有一次進城,在新華書店看到了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的《全唐詩鑒賞辭典》和《全宋詞鑒賞辭典》豪華珍藏本,每套450元,兩套書就需要900元。當時我沒有帶這么多錢,在書店里來回徘徊了幾趟,只好心有不甘地離開了。走出書店不遠碰到了我們村里的一個人,就厚著臉皮找他借錢,他聽說我借錢是為了買書,有點不愿意,經(jīng)我一番央求他才借了。后來我聽村里人說,他在村里對別人說我是個傻瓜,還借錢買書。只要有書讀做個傻瓜也無妨。有的書我還買有幾種版本的。特別是外國文學書籍,有不同的譯者不同的出版社出版的書,比如《戰(zhàn)爭與和平》《飄》等很多書籍我都買了兩三種版本的。我一般只買人民文學出版社和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且是名家翻譯的書。
前幾年碰到疫情幾次封在家里不讓出門,不是那些書真不知道日子怎么過?正如大作家梁曉聲所說的那樣:讀書是一種幸福。
現(xiàn)在我又迷上了在網(wǎng)上買書。因為到書店買書,一是價格高,二是需要時間。但網(wǎng)上買書有時又會碰到盜版、影印版。時間一長,我也能區(qū)別正版與盜版書了。不過現(xiàn)在的技術也越來越好,有時買的盜版書比正版書還好。
書讀多了,我就產(chǎn)生了想寫一寫的沖動。于是我將自己在教學中摸索到的經(jīng)驗寫成了一篇篇教學論文,發(fā)表在《中國教育報》《語文報》《中學語文教學》《語文教學通訊》《語文教學與研究》《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湖北教育》等報刊上,并有一部分論文獲獎。主(參)編了《語文疑難300問》《筆耕桃李園》《青春密碼箱》《人生十六七》《眾手調色繪丹青》《記敘文寫作訓練教程》《議論文寫作訓練教程》《說明文應用文寫作訓練教程》《供材料作文例釋》《高考作文創(chuàng)新訓練序列》《中考作文創(chuàng)新奪冠直通車》《新教材課堂同步作文大演練》等教育教學類的書籍。加之我把自己的這些經(jīng)驗運用到教學中,教學成績優(yōu)異。被評上了湖北省特級教師。
在寫教學論文的同時,我也寫了一些文學作品,我認為人需要文學,有了文學,讓我們在工作之余還能享受到另一種生活的陽光照耀,讓我們獲得了“發(fā)現(xiàn)”的快樂。我認為寫作就是一種精神上的交流,自己與自己,自己與讀者之間的精神交流。我總是在自己有感而發(fā)的時候才用筆寫我心。我的文學作品發(fā)表在《作家林》《中國詩人》《中國詩歌》《鴨綠江》《黃河文學》《奔流》《特區(qū)文學》《雨露風》《三角洲》《青年文學家》《速讀》等報刊。
讀書至今,我沒有從書中得到“黃金屋”“顏如玉”,也沒有光宗耀祖、榮華富貴。但書卻教會我面對生活,充實人生,這算不算是一種收獲呢?每當我坐在書房里,就有一種坐擁書城的感覺。即使不讀,聞到書香也是一種陶醉的享受。
因此,有人說我得了一種買書讀書瘋狂癥,成癮、成癡、成愚。但我堅信先賢們所言:“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就讓書來醫(yī)醫(yī)我的愚吧!
作者簡介:
鄧達云,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湖北省荊門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先后在《湖北日報》《作家報》《學習報》《中國詩人》《鴨綠江》《黃河文學》《特區(qū)文學》《奔流》《雨露風》《速讀》《青年文學家》等報刊發(fā)表與獲獎的各類文章1000多篇(首),著有詩文集《彩筆新題斷腸句》《葉兒青青菜花黃》等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