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迎春花開了之后,紅梅便有些迫不及待了,為了早點兒在春天“分娩”,每個花骨朵兒似乎都憋著一股勁兒,仿佛只要暖風(fēng)輕輕一吹,便都嘩然一聲,以最美的姿態(tài)綻放。
早些時候讀過川端康成的《花未眠》,知道海棠花在夜晚仍然綻放。花未眠,是一種比喻,也是一種感知。有人說,好的作家都是有超常感知力的人?;ㄩ_的過程是另一種微觀世界的變化,用我們常人的眼光來看,那是一個寂靜的世界。作家阿來卻說,寂靜的世界其實是一個充滿了更多聲音的世界,如冰雪融化、苔蘚舒張、林梢的云與鳥、溝里的水,甚至一兩?;鹿饣瑤r壁的砂粒都會發(fā)出聲音。這真是一種奇妙的感受。
花開有聲,在我們所未知的世界里,它一定是存在的。不過,它需要我們用心去想象、去感知、去聆聽。
在氣溫日漸升高的春天里,溫度是催動花事的最大推手。明譚公園的一角,幾樹梅花已漸次綻放,有的花苞已全部打開,露出金黃色的花蕊;有的半開半合,一副嬌羞的模樣;有的還高舉著花苞,像是在等待與沉思。循著花香前來采蜜或傳播花粉的蜜蜂,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它們從這朵花上短暫停留后又飛到另一朵花上,它們停留的時間雖然短暫,卻非常投入和忘情,它們將頭深深地埋進花蕊中,像是在交談又像是在親吻,忘情時全然不顧撅在外面的肥腫的屁股。不難想象,這時它們的世界一定是有聲音的—蜜蜂的調(diào)情,花的嬌嗔與呻吟。
在陽光的撫摸下,剛才還是半開的紅梅,此時已完全綻放。就在一剎那,一定有一種聲響,在空氣中炸響。陽光很好,有輕風(fēng)拂過,花在枝頭搖晃,讓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青春美少女在一起追逐打鬧,將銀鈴般的笑聲充溢四周。這笑聲,像是從《聊齋志異》中嬰寧的口中發(fā)出來的,爽朗、率真、隨性,讓人忘憂。
站在梅花樹下,我屏息凝神,似乎聽到有更多的聲音加入,先是月光灑落海面時的聲音,隨之是花瓣打開花蕊探出頭來四處打量張望的聲音。那些花兒們放下羞澀與內(nèi)斂,不再矜持,不再左顧右盼,而是爭先露臉發(fā)聲,一起要把這個春天裝扮得漂漂亮亮、熱熱鬧鬧。它們就是要用行動來詮釋詩人筆下的“春意鬧”。
花開有聲,在那個微觀世界里,是確信無疑的,而這個聲音也正是春天的聲音。
窗 外
晨光鋪陳,鳥鳴啁啾,窗外春天的訊息,令人耳目一新。
高樓大廈投下的巨大陰影,未能掩蓋春的氣息。那些伸出柔曼枝條的柳樹,迎風(fēng)吹著輕松的口哨,搖擺中將斑斑點點的陽光投送到我的窗前,如水蕩漾,波光粼粼。
日子蔥蘢,煙火正盛。從睡夢醒來的人們,已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晨練的、早讀的、做飯的……大家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開始了一天的生活。如果把這種忙碌的漣漪蕩漾開去,整個城市都像是一籠剛出鍋的包子,熱氣騰騰,香氣彌漫。
而我置身于這個春天的早晨,目光卻常常翻山越嶺、走峽谷過平原,回到了生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回到了那個常在村前村后亂跑,光著腳丫在小河里打鬧,在菜花田里捉蝴蝶,提著木制寶劍扮大俠的童年。
回憶或許能淡化時空距離,卻始終隔著一堵無法穿越的墻。陽光斑駁,柳枝拂動,眼前晃動的一切仿佛都在提醒我們,回不去了。是的,光陰一去不復(fù)返了。有了這樣的認(rèn)識,我們無須故意做出幡然醒悟、大夢初醒的樣子,更不必整日悲春傷秋、感嘆歲月無情。日子每天都是新的,其實把那些過往的日子都珍藏起來,有空時拿出來溫習(xí)溫習(xí)、把玩把玩,也是挺好的。
窗外,春天正大踏步走來,忙碌的人們也開始了新一年的耕耘。探身窗外,朵朵白云在空中飄,將天空襯托得蔚藍澄澈。一只鳥站在窗前的柳枝上停了一會兒飛走了,隨之飛走的還有我的一截兒目光和一段不可復(fù)制的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