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許多人常感到疲憊不堪,身體機能逐漸下滑。面對這樣的狀況,中醫(yī)護理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健康調理方式,正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中醫(yī)護理不僅注重整體觀念,還強調辨證施治,能幫助大家重拾活力,恢復身體健康。
中醫(yī)護理的基本原理
中醫(yī)護理作為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強調人是一個有機整體,與自然界息息相關,健康狀況有賴于陰陽平衡和氣血調和。
在中醫(yī)護理中,人體內有陰陽兩股互相對立、互相依存的力。這兩股力的動態(tài)平衡對維持生命活動至關重要。一旦陰陽失調,機體就會生病。如陽虛則寒、陰虛則熱等,都是人體表面陰陽失衡的直接表現。所以,中醫(yī)護理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通過多種方法調節(jié)陰陽,達到平衡狀態(tài)。其中,既有運用藥物、針灸等對人體產生直接影響的治療手段,又有調節(jié)飲食、作息、心情等生活方式間接調理手段。
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其運行是否順暢,直接影響機體的健康。在中醫(yī)看來,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兩者互為補充,共同維護人體生理功能。氣血不和者,可表現為痛、麻、脹,重者可影響臟腑功能。故中醫(yī)護理強調以推拿、拔罐、刮痧等促進氣血流通,以祛除瘀滯,達到通則不痛的效果。同時,通過中藥調理的方式,針對患者體質及疾病情況選擇有補氣養(yǎng)血、活血化瘀作用的藥,從根源上改善患者氣血狀態(tài)。
中醫(yī)護理的核心原則是辨證施治,即必須針對患者的年齡、性別、體質和病程等具體情況制訂個性化護理方案。另外,中醫(yī)護理強調以防為主,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等理念。通過調節(jié)生活方式,增強免疫力,減少患病的概率。同時,發(fā)病后及時采取治療措施,避免病情惡化和促進恢復。
中醫(yī)護理的方法
中藥調理
中藥調理作為中醫(yī)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理論體系及豐富的實踐經驗,對調理機體、治療疾病起到無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中藥,是自然界草木、金石、動物和其他天然物質經精心制作而成的一類能調整人體內陰陽、氣血和臟腑功能的藥物。
從中醫(yī)角度來看,每一個人體質與疾病都有其獨特之處,所以中藥調理注重辨證施治。中醫(yī)師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來充分了解患者身體狀況,再依據疾病寒熱虛實選擇對應中藥配伍。這些中藥或是單用,或是互相配伍,其目的都是為了調和陰陽、疏通經絡、補氣養(yǎng)血、活血化瘀,使機體重新達到平衡狀態(tài)。中藥調理具有溫和、長效等優(yōu)點。相對于西藥而言,中藥更加強調整體調理而非單純針對病癥。所以,服用中藥期間,患者可能感到身體漸漸有細微的變化,比如精神狀態(tài)好轉、體力增強、睡眠質量提高。這些改變雖沒有西藥的速度快、效果明顯,但是更牢固、更長久。
針灸療法
針灸療法以其獨具魅力、療效顯著而備受廣大患者青睞。針灸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用針和灸這兩種手法刺激人體內特定穴位,以調整氣血、疏通經絡、平衡陰陽,達到治療疾病和保健養(yǎng)生功效。
針法是指采用專用金屬針,根據中醫(yī)經絡理論針刺人體內某一穴位。這些穴位像人體內的“開關”,受到刺激后能激發(fā)人體自愈能力、調整臟腑功能、減輕病痛。針法操作對手法與經驗要求極高,醫(yī)生須準確把握穴位位置、進針深度與角度及刺激力度與時間,以保證療效。
灸法是用燃燒艾絨等可燃材料燒灼或熏熨身體穴位或某一部位。灸法以溫熱刺激的方式,能溫通經絡、散寒除濕、活血化瘀,對虛寒性疾病的治療和疼痛的緩解有顯著作用。灸法相對于針法而言,操作起來比較簡單,但是同樣也要求醫(yī)師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灸法及穴位才能保證治療安全、有效。針灸療法優(yōu)點是整體調節(jié),副作用少,不單純是以疾病自身為治療對象,而是著眼于調整機體整體狀態(tài)和增強患者自愈能力。同時,由于針灸療法多依靠自然物理刺激,故副作用比較少,比較適宜長期應用。臨床上,針灸療法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多種疾病的診治與恢復,不論是慢性疼痛、神經系統(tǒng)疾病、內分泌失調、消化系統(tǒng)疾病,還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均可發(fā)揮它特有的作用。
拔罐和推拿
拔罐和推拿是中醫(yī)護理兩大常用外治法,既可減輕患者痛苦與不適,又可促進氣血流通、提高免疫力。
拔罐也稱為拔火罐,是一種通過火罐或氣罐產生的負壓吸附到皮膚表面,對相應經絡及穴位進行刺激,起到疏通經絡、祛風散寒、活血化瘀的效果,對感冒、咳嗽、背痛、肩周炎有明顯療效。拔罐時,患者可感到局部緊張溫熱,這是氣、血受到吸引而匯集于罐口的原因。當氣血流通、瘀血消散時,患者會感到全身舒暢。
推拿是一種手法,通過作用于人體的經絡、穴位和肌肉組織,起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緩解疲勞、治療疾病的作用。推拿手法種類繁多,主要有壓、摩、推、拿、搓、掐等,每一種手法均有具體適應證及操作要領。用專業(yè)推拿手法進行按摩,可舒緩肌肉緊張,減輕疼痛,促進氣血循環(huán),使機體重新達到平衡狀態(tài)。推拿不僅用于治療疾病,還多用于日常養(yǎng)生保健,如減輕工作壓力、提高睡眠質量。
刮痧和艾灸
刮痧和艾灸不僅能促進氣血流通、減輕機體痛苦與不適,還可增強體質、增強免疫力,在中醫(yī)護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刮痧是通過專用刮痧器具反復刮拭皮膚表面,使局部產生瘀血或痧點,達到疏通經絡、祛風散寒、活血化瘀之效。在刮痧時,醫(yī)生會根據患者體質與病情選擇適當刮痧位置及強度,保證效果。刮痧時,患者可有局部微痛、灼熱、氣血活化、流通等癥狀。當瘀血消散、氣血調和時,患者會感到全身舒暢,痛苦、不適感漸減。
艾灸是用燃燒艾葉等可燃材料在人體某一穴位或者部位灼燒或者熏熨。艾灸通過溫熱刺激及艾葉藥理作用,能溫通經絡、散寒除濕、活血化瘀,對治療虛寒性疾病、減輕疼痛、調整臟腑功能有顯著療效。
刮痧和艾灸具有操作簡單、療效顯著、應用范圍廣等優(yōu)點。這些治療方法并不依賴于復雜的醫(yī)療器械或藥物,只要有經驗豐富的醫(yī)生和合適的醫(yī)療工具就可以實現治療效果。同時,由于它們主要靠物理刺激及溫熱作用,所以副作用少,比較適宜長期使用。不管是感冒、咳嗽、背痛等常見病,或是慢性疲勞、內分泌失調等復雜疾病,刮痧和艾灸均可起到各自特有的治療作用,有助于患者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