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qū)域幼小銜接背景下,關于健康教育的探索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兒童的身心健康對于他們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具有非常大的影響。目前,我國在兒童健康教育方面仍存在許多的問題,如過度重視兒童的身體健康,忽視了他們的心理健康;缺乏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泛娛樂化的社會環(huán)境的誘導;兒童身體處于發(fā)育初期,三觀尚未定型;政策落實不到位;健康教育內容和方法不當;等等。鑒于此,從強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加強對心理教師的培養(yǎng)、篩選外界信息、制訂具體的提升方案、落實兒童健康教育政策、調整兒童健康教育內容和方法等方面對區(qū)域幼小銜接下健康教育的實施策略進行了分析。
區(qū)域幼小銜接;健康教育;素質教育
2021年廣東省基礎教育教研基地項目“韶關市湞江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教研基地”(粵教研函〔2021〕3號);2023年度廣東省新師范建設助推基礎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研究與實踐項目“基于師徒關系的粵北中小學新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實踐研究”(粵教高函〔2023〕29號);2022年度韶關學院質量工程建設項目“教育基本理論教研室”(韶學院辦〔2022〕54號)。
鄧瑩源(1979—),女,廣東省韶關市湞江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黎子文(2004—),女,韶關學院。
一、區(qū)域幼小銜接下健康教育的作用
2023年5月,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答記者問中強調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重點突出了心理健康對新時代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并給出了具體的舉措和部署。2023年10月,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醫(yī)政司副司長李大川指出:心理健康是兒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的指示和批示,為我們做好相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張乃平認為,身體、心理、社會性三方面相互影響和制約。身體狀況的改變可能會帶來相應的心理問題,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可以使身體機能處于最佳狀態(tài)。區(qū)域幼小銜接下的健康教育能為兒童提供健康知識和技能,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早期的健康教育可以預防疾病,培養(yǎng)兒童的健康意識,增強兒童的自我保護能力,幫助其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促進其學習和發(fā)展,為其未來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健康教育也有助于減少醫(yī)療成本,提高社會整體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區(qū)域幼小銜接下的健康教育對兒童個體、家庭和整個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二、區(qū)域幼小銜接下健康教育的現實藩籬
(一)過度重視兒童的身體健康,忽視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在區(qū)域幼小銜接下,教師和家長過度重視兒童的身體健康,忽視了他們的心理健康,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家長工作上的壓力和疲憊導致他們沒有太多的精力去注意孩子的心理狀況,而教師一個人教導幾十個孩子,也沒法時刻注意、觀察每個孩子的心理狀況;(2)心理狀況的改變在前期是細微的、不明顯的;(3)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心理問題,人們大多可以自我調節(jié),心理問題嚴重到需要治療的并不占大多數,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心理問題并不會隨之減少,反而會越積越多,如果一直不處理,爆發(fā)后所帶來的社會危害無疑是巨大的。
(二)缺乏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
每一個行業(yè)的發(fā)展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我國此前對心理健康問題不夠重視,導致資金投入不足,這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專業(yè)人才的主要原因。我國對于心理健康的研究較少,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比較落后。此外,我國缺少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評價機制以及統(tǒng)一的課程教學大綱和教材,導致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系統(tǒng)性。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專業(yè)人才,不僅會導致個人有心理問題時難以尋求幫助,也會為社會的安全與穩(wěn)定埋下不小的隱患,影響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
(三)泛娛樂化的社會環(huán)境的誘導
泛娛樂化是一種文化現象,其以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為核心,利用現代媒介,如電視劇、網絡、電影等作為主要的傳播手段,內容通常較為淺薄空洞,通過戲劇化的表演方式緩解人們的緊張情緒,使人們獲得一種短暫的快感體驗。在社會大環(huán)境下,成人有時都會被裹挾著做出一些由社會信息文化環(huán)境所引導的、可能違背公序良俗甚至違反法律的事,更何況是尚在成長期且內心脆弱、三觀尚未定型的兒童呢?從大的方面來看,過激的言論一旦在兒童的心里扎根,就會對他們的未來發(fā)展造成不可預估的影響,也會導致社會存在不安定因素;從小的方面來看,兒童身邊的人,尤其是家長的態(tài)度或一些不良情緒也會在不知不覺間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
(四)處于發(fā)育初期的身體和尚未定型的三觀
兒童的身體處于發(fā)育初期,需要家長、教師和社會的共同保護,為兒童的成長營造一個良好、安全的環(huán)境,使兒童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同時,兒童的思維水平較低,三觀尚未定型,父母關系不和諧、人際關系不佳、網絡上的負面信息等很容易使兒童的心理狀況發(fā)生變化。成人刻意或是無意間做出的不良行為或語言暗示,會給兒童的健康成長帶來消極的影響。
(五)政策落實不到位
隨著社會的進步,心理健康對于兒童茁壯成長和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性逐漸被相關部門及社會所認知,相關的政策也陸續(xù)頒布。然而,在基礎教育管理過程中,部分教師的思想觀念和現在高速發(fā)展的社會存在一定的差異,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教學效果較差。出現這些問題的癥結在于兩個方面:第一,部分教育工作者沒有及時學習相關政策,沒有參加相關的培訓活動,教學觀念落后。第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力度不足,舊有的觀念根深蒂固,部分教育工作者未能充分領悟其對國家、社會、家庭及個人的深遠影響,導致政策無法有效落地。
(六)健康教育內容和方法不當
在對兒童進行健康教育時,如果教師選擇的內容和方法不合適,就不能讓兒童很好地理解、吸收知識并化為己用,就不利于幼小銜接的順利進行。兒童的學習方式以模仿為主,教師、家長的一個不經意的行為都可能會對兒童的心理和行為造成影響,且兒童活潑好動,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的情況,這是因為他們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對兒童進行健康教育時,教師應當選擇更加直觀的方式,如圖片、實物展示等,以便兒童更好地理解。此外,教師還要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讓兒童將學到的內容用于實踐。不合適的教學內容可能會對兒童的心理造成消極的影響,而方法的選擇同樣至關重要,不合適的教學方法可能會傷害到兒童的身體,也可能會在兒童幼小的心靈埋下恐懼與排斥的種子。
三、區(qū)域幼小銜接下健康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強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強調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提高,認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德育是一個有著豐富思想內涵的動態(tài)發(fā)展著的概念體系,心理健康教育賦予了德育新的時代內涵。心理教師在尊重、信任和理解學生的基礎上,與學生平等地溝通、交流,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自由的心靈空間,能夠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促進學生發(fā)展。
(二)加強對心理教師的培養(yǎng)
加強對心理教師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心理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可以幫助兒童有效應對成長中的心理問題,提供個性化的支持和指導,促進其心理健康發(fā)展。具備專業(yè)心理知識和技能的心理教師,可以更好地識別和解決兒童在學習和生活中面臨的心理困擾,有效預防和干預兒童的心理問題,提升兒童的整體健康水平。因此,加強對心理教師的培養(yǎng)是推動區(qū)域幼小銜接下健康教育實施的重要舉措,有助于構建健康、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教師可以通過綜合運用多種輔導形式、值班與預約輔導相結合、制定接待登記制度、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制定學生特殊情況反饋制度等方式有效提升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減少不良情緒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促進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三)篩選外界信息,避免信息誘導
在區(qū)域幼小銜接健康教育中,幫助兒童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教授其邏輯推理和辨別真假的技巧、引導其合理利用搜索引擎、榜樣示范等做法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家長、教師和社會各界人士也應當參與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向兒童輸送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的不良信息。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yǎng)兒童對信息的篩選能力,可以從根源上避免兒童被不良信息所干擾,保證兒童心理健康,促進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四)制訂具體的提升方案
教師應制訂具體的方案提升兒童的身體素質,讓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兒童的身體素質可以通過健康飲食、適量運動、定期檢查身體等方式實現。家長要營造積極健康的家庭氛圍,在家庭中弘揚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和戶外活動,給予他們肯定和鼓勵,幫助他們增強身體素質,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幼兒園要積極推動家校社合作,共同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建立監(jiān)督評估機制,定期評估實施效果,及時調整方案;通過多種途徑宣傳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社會關注度和支持度,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兒童健康的良好氛圍。
(五)落實兒童健康教育政策
落實兒童健康教育相關政策,傳授兒童健康知識,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與生活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兒童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增強師生的健康意識與自我保健能力。有效落實政策可以推動健康教育在幼小銜接階段得到全面推廣和貫徹實行,確保兒童獲得必要的健康知識和技能,提升其整體健康水平。政策的切實落實將為兒童提供一個健康、安全的成長環(huán)境,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傊?,落實兒童健康教育政策對于區(qū)域幼小銜接下健康教育的有效實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調整兒童健康教育內容和方法
兒童健康教育主要包括身體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兩大方面。兒童身體健康教育內容包括體育鍛煉、生活衛(wèi)生習慣、飲食與營養(yǎng)、安全與自我保護;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包括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培養(yǎng)社會交往能力、鍛煉獨立生活和學習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性教育、預防心理障礙和行為異常。教師應當在學習相關知識后選擇合理的健康教育內容。對兒童進行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兒童對健康的重視程度,提升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兒童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水平,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答記者問[EB/OL].(2023-05-12)[2024-03-16].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5/content_6857365.htm.
[2]司馬屹杰.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就促進兒童心理健康共同守護美好未來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fā)布會[EB/OL].(2023-10-09)[2024-03-16].http://www.scio.gov.cn/xwfb/bwxwfb/gbwfbh/wsjkwyh/202310/t20231010_773799.html.
[3]張乃丹,莫群,滿孝平.學前兒童健康教育[M].蘇州:江蘇大學出版社,2018:3-4.
[4]佚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篇3[EB/OL].(2023-07-21)[2024-03-16].https://www.gwyoo.com/haowen/178318.html.
[5]麗敏.心理輔導工作計劃[EB/OL].(2023-04-25)[2024-03-16].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jh/20220126090053_4721614.html.
[6]幼教手記.幼兒園健康領域教育內容豐富多彩,有效選擇有訣竅,幼兒教師收藏[EB/OL].(2021-05-08)[2024-03-1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176130831426712amp;wfr=spideramp;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