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亮相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人說,一個人的行走范圍,就是他的世界;也有人說,一個人經(jīng)歷的范圍,就是他的人生;還有人說,一個人計較的范圍,就是他的胸懷。
正值芳華的你,讀了以上材料有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立足當下,展望未來,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妙文品評
擁有寬廣胸懷,擴大人生格局
◎李欣雅
魏源曾言:“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闭\哉如是,行走在這世間,一個人行走的范圍、經(jīng)歷的范圍與計較的范圍,深刻影響著他的胸懷格局。只有胸懷寬廣、格局遠大,才能“照四方”。正值芳華的我們,要想做有擔當?shù)臅r代接班人,就必須擁有寬廣胸懷,擴大人生格局。(引用名言,自然過渡到“胸懷格局”的話題上,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要想做有擔當?shù)臅r代接班人,就必須擁有寬廣胸懷,擴大人生格局”。)
擁有寬廣胸懷,擴大人生格局,是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集中體現(xiàn)。在如今物欲橫流的社會中,要想正其身、行其道,必須擁有寬廣的胸襟,抵御外界的浸染。寬廣的胸懷和格局,影響著人的一言一行。魯迅說:“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和我有關(guān)。”這是何等的境界!而反觀那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只計較個人得失,格局狹小,甚至沒有格局。正值芳華的我們應該積極地以“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涵養(yǎng)自身格局,爭做民族的中流砥柱。(魯迅與“利己主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以此闡明新時代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應該用核心價值觀來涵養(yǎng)自身格局,邏輯清晰,易于讓讀者抓住議論的主要內(nèi)容。)
擁有寬廣胸懷,擴大人生格局,源自自身的職責與擔當。(段首銜接句與上文的段首銜接句具有邏輯上的深入關(guān)系,是本段論述的中心。)君可見,錢學森將祖國的事業(yè)看得比自身還重要,放棄了美國的優(yōu)越條件,舍小家為大家,以開闊的胸懷、長遠的格局助力祖國發(fā)展;君可見,教育家陶行知創(chuàng)辦曉莊師范學校,投身教育事業(yè),以尋找改造中國的出路為己任;君可見,面對蘇聯(lián)專家突然撤走,鄧稼先秉著“用算盤打也要把它打出來”的信念,將努力化作蘑菇云綻放在戈壁灘上。他們的胸襟與格局如巍峨高山,屹立在大地之上;他們的格局猶如大川之水,跨越困難的溝壑,以不可阻擋之勢,滾滾向前。正值芳華的我們肩負著時代賦予的重任,更要以寬廣的胸懷和遠大的格局去看待時代的課題。(舉例論證貼近生活,形成群例,具有排比的氣勢,議論角度新穎,說理充分。)
擁有寬廣胸懷,擴大人生格局,應實踐于祖國大地之上。(段落銜接句邏輯嚴密,與前兩段形成了“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行文脈絡,層層遞進。)人民的“樵夫”廖俊波扎根基層,將百姓最切實關(guān)心的問題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他扎根大地,立足實際,以實踐的腳步丈量生命的廣度。正值芳華的我們要以寬廣的胸懷和遠大的格局,努力成為下一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勇敢成為下一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工部,自信成為下一個“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王昌齡。(古今貫通,有力地論證了“擁有寬廣胸懷,擴大人生格局”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讓胸懷和格局成為一種自然傳承,并具有新時代的特征。)
《人民日報》有言:“生命是不能被略過的重點,一定有人敢選最難的那條路,一定有人把生命排在利益的前面。”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成為敢選最難那條路的人。正值芳華的青年一代作為中國故事的主角,有責任以寬廣之胸懷、遠大之格局去演繹、講述中國故事,賡續(xù)中國精神。(給出“擁有寬廣胸懷,擴大人生格局”的途徑和方法,即“成為敢選最難那條路的人”,做中國故事的主角,具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
【內(nèi)蒙古扎魯特旗第一中學高一(2)班】
技法提純
這是一篇不錯的議論文,值得借鑒之處有:
1.立意深刻
以“擁有寬廣胸懷,擴大人生格局”作為立意,既抓住了寬廣胸懷的重要性,又強調(diào)了遠大格局的必要性?!耙詫拸V的胸懷和遠大的格局去看待時代的課題”“努力成為下一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這些句子體現(xiàn)了作者對胸懷格局的獨特思考。
2.材料豐實
本文論據(jù)充足,援引錢學森、陶行知、鄧稼先、廖俊波等事例有力地佐證了中心論點,并聯(lián)系現(xiàn)實,闡述了胸懷和格局對青年的重要作用、對時代的重要意義,引人深思。作文援引的事例是讀者非常熟悉的時代楷模和民族的中流砥柱,以及林則徐、杜甫、王昌齡等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典型、充分。
3.層次清晰
首段引用魏源的名言,引出中心論點“擁有寬廣的胸懷,擴大人生格局”,總領(lǐng)全文。主體部分起承轉(zhuǎn)合,議論條理清晰,從胸懷、格局是什么,到為什么要開闊胸襟、擴大格局,再到怎樣擴大胸懷格局,層層遞進,邏輯嚴密。結(jié)尾的語言很有感染力,余韻悠長,引人深思。
課后練兵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一副對聯(lián)頗有意味,它的上聯(lián)是“若不撇開終是苦”,下聯(lián)是“各須捺住即成名”,橫批是“撇捺人生”。從字形上看,“若”字的一撇如果不向左撇開而寫成一豎,就是個“苦”字;“各”字的一捺如果寫到一半便停住,就成了“名”字。這一撇意味著要知舍棄,這一捺意味著要懂克制。一撇一捺相結(jié)合,恰好組成了一個“人”字。
以上材料引發(fā)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引
這是一道現(xiàn)象類材料作文題,仿照2021年的新高考Ⅱ卷作文題,以對聯(lián)為現(xiàn)象,對對聯(lián)中的漢字進行拆解和分析,提出“撇捺人生”的概念,引導學生思考人生問題,從一個普通的對聯(lián)現(xiàn)象走向抽象的道理,充分展現(xiàn)學生思考的成果,指向了立德樹人的高考評價原則。
本則作文題考查學生對“撇捺人生”的深層理解,闡釋句“這一撇意味著要知舍棄,這一捺意味著要懂克制。一撇一捺相結(jié)合,恰好組成了一個‘人’字”中,有兩個關(guān)鍵詞:“知舍棄”與“懂克制”,指向了二元思辨,學生既要思考“知舍棄”與“懂克制”的意義,又要思考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題目還要求學生進行“聯(lián)想和思考”,因此寫作時,要深入挖掘當今時代“知舍棄”與“懂克制”的豐富內(nèi)涵,聯(lián)系一些熱門現(xiàn)象,明確人生道路中的“知舍棄”與“懂克制”,再回到青年的具體做法上,真正做到有感而發(fā);也可以列舉以往的名人事例,再對比當下現(xiàn)狀,做到觀古知今的“聯(lián)想和思考”,最后提出時代青年的正確做法。作文要體現(xiàn)出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彰顯時代青年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與世界觀。
【陳盈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