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了解當前耕地質量領域的研究熱點和前沿方向,進一步深化相關研究,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分析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及趨勢。運用VOSviewer 和CiteSpace 軟件對來源于中國知網的1 258 篇有效文獻及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數據庫中的3 730 篇有效文獻進行分析。其中,利用VOSviewer 軟件繪制作者合作及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CiteSpace 軟件繪制關鍵詞聚類、關鍵詞突現、關鍵詞時間線等知識圖譜。從發(fā)文數量、作者、關鍵詞等方面對1992—2022 年耕地質量領域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結果表明,中文文獻發(fā)文量在2007—2015 年快速上升,英文文獻發(fā)文量在2018—2022 年直線上升,英文文獻發(fā)文量整體高于中文文獻發(fā)文量;作者共現顯示,中文文獻中作者形成了以孔祥斌、吳克寧、馬友華為代表的研究團隊,英文文獻有以HU Chengxiao、LU Jianwei、LI Xiaokun 為代表的研究團隊;關鍵詞相關圖譜顯示,國內的研究熱點包括耕地質量評價、土地整治、土壤肥力和耕地質量相關對策研究,國外的研究熱點包括土壤基礎地力、環(huán)境質量、環(huán)境污染和空間布局。未來耕地質量領域研究將繼續(xù)利用遙感手段研究耕地質量時空變化及等級評價,在保護環(huán)境的前提下提升耕地產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降低人類健康風險將是未來的研究重點。
關鍵詞:耕地質量;可視化分析;文獻計量;CiteSpace;VOSviewer;土地整治
中圖分類號:S28;S1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795(2024)09-0116-10
DOI:10.19998/j.cnki.2095-1795.2024.09.020
0 引言
耕地作為農業(yè)生產中寶貴的自然資源,其質量是維護糧食生產安全的重要保障,是確保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基礎[1-5]。《國務院關于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guī)劃(2021—2030 年)的批復》《中華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GB/T 33469—2016《耕地質量等級》及農業(yè)農村部發(fā)布的《2019 年全國耕地質量等級情況公報》等都指出,耕地質量對國家糧食安全、環(huán)境安全和生態(tài)安全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和長遠意義。根據農業(yè)農村部的一項數據調查,與20 世紀80 年代相比,30 年來,我國耕地基礎地力顯著下降了至少10 個百分點。溫良友等[6] 梳理了國內外耕地質量的內涵,總結耕地質量發(fā)展的演變過程。陳印軍等[7] 對耕地質量紅線進行定義,提出耕地不僅要有數量紅線更要有質量紅線。董秀茹等[8] 基于研究區(qū)域的農用地分等成果,評價其耕地質量的提升潛力。在耕地質量評價方面,研究人員通過對縣市耕地區(qū)耕地質量數據的研究,利用遙感手段研究耕地質量的時空變化[9-13]。石益[14] 和周洋[15] 分別基于生態(tài)位理論和GEE 研究耕地質量空間分布特征。在土地整治方面,王軍等[16] 概括出中國土地整治的研究進展。趙瑞等[17] 和吳冠華等[18] 則研究土地整治方面的耕地質量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在對策建議方面,孔祥斌等[19] 分析我國耕地質量的隱患及成因,對此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汪景寬等[20] 分析東北黑土地區(qū)耕地質量現狀,明確提升該地區(qū)耕地質量主要對策。隨著文獻計量學相關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周維等[21] 利用CiteSpace 軟件分析耕地變化相關研究的發(fā)展態(tài)勢。郝帥等[22] 同樣基于CiteSpace 軟件客觀把握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研究現狀及未來趨勢。胡遠妹等[23] 基于VOSviewer 軟件探索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相關研究。高云峰等[24] 結合CiteSpace 和VOSviewer 軟件研究礦山生態(tài)環(huán)境修復工作的熱點、前沿和研究進展。耕地質量的文獻數量逐年增加,研究熱度持續(xù)增高,涉及學科種類逐漸增多,現階段缺少系統(tǒng)性地研究分析耕地質量領域的現狀、前沿熱點和主題演進等。
大數據作為當前的研究熱點,應用十分廣泛,文獻計量評估能提供耕地質量領域的客觀數據,幫助研究人員在短時間內獲取研究領域的熱點前沿信息及其隨時間推移的發(fā)展情況[25-27]。當前研究人員較少地通過結合CiteSpace 和VOSviewer 軟件的優(yōu)勢特色,展示耕地質量領域的可視化現狀[28]。本研究基于中國知網(CNKI) 數據庫( 以下簡稱中國知網) 和 Web ofScience 核心合集數據庫(以下簡稱WOS 數據庫),采用VOSviewer 和CiteSpace 軟件,從發(fā)文數量、作者、關鍵詞等方面對1992—2022 年耕地質量領域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旨在分析耕地質量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發(fā)展趨勢,明晰當前該領域的發(fā)展態(tài)勢,以期為后續(xù)研究提供借鑒和啟發(fā)。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國內文獻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使用高級檢索,精確主題詞為“ 耕地質量” , 檢索時段為1992—2022 年,手動剔除會議、報紙、成果等不相關文獻,最終得到相關文獻1 258 條。
國外文獻數據來源于WOS 數據庫, 檢索主題“Cuitivated land quality”or“Arable land quality”,文獻類型設置為“Article”or“Review”,語種限制為“English”,檢索時段為1992—2022 年,檢索時間為2023 年1 月1 日,篩選后得到3 730 條記錄。
1.2 分析方法
采用CiteSpace6.1.R6 軟件和VOSviewer1.6.18 軟件共同完成。VOSviewer 軟件是用于處理文獻資料和構建網絡知識圖譜,從而進行可視化分析的一款文獻計量軟件[29]。CiteSpace 軟件基于Jave 程序語言編寫并廣泛應用于分析某一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及趨勢,是一款主要用于計量和分析科學文獻數據的信息可視化軟件,可對領域內的科研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直觀地展現研究領域的信息全景[30-33]。VOSviewer 軟件對作者和關鍵詞共現分析的結果一般更接近WOS 數據庫,CiteSpace 軟件則能進行關鍵詞突現和時間線分析,各有特色與優(yōu)勢[34-35]。
在使用CiteSpace 軟件分析文獻的過程中,中文文獻以Refworks 格式導出,英文文獻則以文本格式導出,均以“download_**”命名,并在CiteSpace6.1.R6 軟件中進行目標文獻數據的轉換與導入。其參數設置為默認參數值,切片設置為1 年。在VOSviewer 軟件中,中文文獻格式不變,英文文獻以制表符分隔文件的格式導出,記錄內容選擇全記錄與引用的參考文獻,其余參數為默認參數值。文章綜合利用兩個軟件構建了作者網絡共現、關鍵詞共現、聚類、突現及時區(qū)視角知識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