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西湖游玩過,那你必然會知道湖中三島:湖心亭、三潭印月、阮公墩。我就是三島之一的湖心亭,相較于我的另外兩位兄弟三潭印月與阮公墩,我自認(rèn)為自己身上的“文化氣質(zhì)”更濃些。且不說我亭閣三層、飛檐八出、翹角滴翠的精巧構(gòu)造所彰顯的宏偉氣勢。更重要的是,我見證了太多文人墨客的“文化事兒”。
游客來此當(dāng)然多為休閑:橋上看魚、樹邊看景,甚是悠哉。文人墨客來此,可就不僅是看風(fēng)景了,比如明朝的胡來朝曾在此留下柱銘:“四季笙歌,尚有窮民悲夜月。六橋花柳,渾無隙地種桑麻?!边@分明有南宋林升《題臨安邸》的內(nèi)涵,讓我知道,周圍的繁華與熱鬧背后也有著人間的疾苦,讓我心中有著說不出的感慨。
很多文人都喜歡晚上來我這里坐坐,天邊明月高懸,月下西湖的景致因時而異,各有不同。清代的周起渭在《泛舟西湖夜半始?xì)w》中寫道:
天邊明月光難并,人世西湖景不同。
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是廣寒宮。
若文人能獨自一人靜坐亭中,那他的感悟就更多了。比如陳瓘于疲憊不堪時來到了我這里。他說:“塵境紛紛俗累增,故尋幽徑訪南能?!?感謝我為他提供了一個寧靜的角落,讓他思考人生。我這里環(huán)島皆水,環(huán)水皆山,置身于此,確有身處世外桃源之感。王鏊也曾為我賦詩說:“茫然萬頃銀濤中,幻出樓臺信奇?zhèn)ァ!彼X得坐在這里,就如置身閬苑與蓬萊,在他的筆下,我仿佛是一個夢幻的存在。他那句“長風(fēng)蕭蕭起天末,浪捲平湖半湖雪。歸來還約中秋時,把酒青天看明月”,讓多少人向往我這里的雪,這里的月?。?/p>
靜靜佇立在西湖的碧波之上,我見證歲月的流逝、人世的變遷,欣賞過太多風(fēng)雅之遇、有趣之人、感懷之情,也接待過來自皇家的貴客——玄燁,沒錯,就是康熙皇帝。那日,春風(fēng)輕拂、柳條搖曳、湖水如鏡,我與遠(yuǎn)處的山光相映成趣。玄燁的到來,為我增添了一份皇家的威嚴(yán)與氣度。他也留詩一首:
水上起樓臺,湖面平如鏡。
春風(fēng)吹柳條,遠(yuǎn)與山光映。
言語雖平白,卻寫盡風(fēng)光。后來他的孫子,也就是乾隆皇帝也曾來亭中一游,他是位別有情趣的皇帝,提筆不寫詩,卻唯獨寫下了“蟲二”兩字并制成石碑立于亭側(cè),如果你喜歡猜字謎,那不妨試著猜猜他表達(dá)的是何意。
我,湖心亭,歷經(jīng)歲月的洗禮,依然靜靜地守望著西湖。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里,如果你想尋找一個寧靜又詩意的港灣,那就來我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