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全國卷語言文字運用題,主要情況如下表:
試題主要體現(xiàn)出以下特點。
1.隨文設題,考點相對穩(wěn)定
試題分別采用了“一拖五”“一拖二+一拖三”“一拖四+一拖一”等形式,隨文設題,考查方式靈活??键c方面,正確使用詞語(包括成語)、補寫語句、辨析與修改病句/不當表述,連續(xù)5年在全國卷出現(xiàn)。此外,2024年還考查變換句式、壓縮語段、分析句式表達效果、辨析與使用修辭手法、分析語言現(xiàn)象等。其中,變換句式(長句變短句),繼2022年后,又在全國甲卷和新課標Ⅱ卷中出現(xiàn)。這提醒學生在備考時,除高頻考點外,還應注意往年考點,如今年未考查的選用、仿用句式,擴展語句,使用標點,等等。題型方面,新課標Ⅰ卷與2023年一樣,為5道主觀題;新課標Ⅱ卷為4道主觀題、1道客觀題;全國甲卷為3道主觀題、2道客觀題。主觀題占比高。全國甲卷第17、19題的選項,多摘編自考生熟悉的初中、高中課文,體現(xiàn)教考銜接。分值方面,新課標Ⅰ卷的語言文字運用題總分為18分,整卷分值分配更靈活。
2.考查考生在語境中理解、運用語言等能力,體現(xiàn)實踐性
試題重視考查考生在語境中理解、運用語言等能力。如:
①在辨析與修改病句題中,考查詞語的意義與用法。新課標Ⅱ卷第20題,涉及詞語“列入”與“列為”的辨析與正確使用,呼應統(tǒng)編教材中“詞義的辨析和詞語的使用”等內(nèi)容。
②考查使用修辭手法進行表達。新課標Ⅰ卷第18題,要求使用借喻的修辭手法,以“云”為本體造句。答題時,考生可參考文中使用借喻的例句,并運用已積累的相關修辭知識造句。
③考查句式的表達效果。新課標Ⅱ卷第19題,要求分析不表疑問的問句“不是嗎?”的作用。答題時,考生需要結(jié)合語境,從作者意圖等角度分析。
④設計貼近生活的情境任務,考查考生運用語言解決問題的能力。全國甲卷第21題,設置了患者與醫(yī)生交流的口語交際情境,要求縮寫一段不夠簡明扼要的患者自述。這考查考生篩選、提取必要信息,根據(jù)情境需求和溝通對象,進行恰當表達、交流等能力。
3.考查考生探究語言運用規(guī)律,解釋語言現(xiàn)象等能力
根據(jù)新課標,考生應“逐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特點及其運用規(guī)律”。2024年的語言文字運用題引導考生關注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有意識地探究、總結(jié)語言運用規(guī)律。如:
①考查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新課標Ⅱ卷第22題、全國甲卷第17題,考查常見的動詞“相信”、助動詞“要”的意義和用法。統(tǒng)編高中語文選修教材《漢字漢語專題研討》的“學習資源”中《試談語境對語言的制約》一文提到,“多義詞往往具有幾個義項,但在具體語境里多義詞所包含的義項只能有一個被顯現(xiàn)出來”。考生須在日常學習中,注重體會同一個詞在不同語境中表意上的差別,并進行分類、積累,總結(jié)規(guī)律,培養(yǎng)語感。
②考查動賓搭配的合理性。新課標Ⅰ卷第22題,考查“恢復疲勞”是否合乎邏輯,是一道開放性試題。這涉及漢語語法學領域曾經(jīng)的熱門話題,但試題并不要求考生答出其背后的語法知識,而是要求考生分析這一具體表達是否有合理性。這與2022年全國乙卷涉及“打筆仗”“眼中風”的第20題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