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微生物倫理的困境及其出路

        2024-12-19 00:00:00王寬
        倫理學研究 2024年6期
        關鍵詞:內(nèi)在價值

        [摘要]微生物倫理揭示了微生物的四種價值,并據(jù)此提出微生物具有內(nèi)在價值,從而證明微生物具有道德地位。但微生物倫理關于微生物具有內(nèi)在價值的證明,關于尊重微生物功能的理論設想,以及關于自我防衛(wèi)困境的闡釋暴露出其自身面臨著嚴重的理論困境。為此,微生物倫理應該強化微生物具有內(nèi)在價值的證明;持有一種符合“環(huán)境整合主義”的開明自利態(tài)度;篩選制定保護微生物的倫理原則,包括人類自衛(wèi)原則、基于弱式偏愛論的“非均衡原則”以及人與微生物互利原則。

        [關鍵詞]微生物倫理;內(nèi)在價值;道德地位;環(huán)境整合主義

        [作者簡介]王寬,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生態(tài)文明制度建設發(fā)展歷程研究”(20FKSA003)的階段性成果。

        近年來,微生物①的價值日漸受到關注,微生物對人類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意義被充分揭示,由此,微生物被系統(tǒng)地應用于多個領域,例如食品生產(chǎn)、污染處理等。雖然微生物也有負向價值,例如引起人類疾病甚至重大疫情等,但許多學者仍堅持認為,絕大部分微生物的價值都是正向的,微生物是維持地球生命及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良性運轉(zhuǎn)的重要貢獻者[1](1)。據(jù)此,部分學者試圖從環(huán)境倫理的視角重新審視人類與微生物的關系,并努力將這種人類肉眼看不見的生命形態(tài)納入人類道德關懷的范圍,證明微生物同樣具有獨立于人的道德地位,同樣值得尊重和保護,由此形成了所謂的“微生物倫理”(microbe ethic)。本文系統(tǒng)闡釋了當前微生物倫理的基本主張,揭示其面臨的理論困境,并對微生物倫理的未來出路進行展望,以期為更為合理地保護微生物、充分發(fā)揮微生物的積極作用提供理論支撐。

        一、微生物倫理的基本主張

        查爾斯·考克爾(Charles Cockell)、安娜·溫胡斯(Anna Wienhues)是微生物倫理的代表學者,他們提出了一種以微生物為中心的倫理學(microbe-centric ethic),證明了這些人類肉眼看不見的生命形態(tài)也可以具有獨立于人的道德地位,也值得被尊重和保護。

        1.微生物的價值

        微生物倫理認為,微生物具有一系列重要價值,這些價值使人們開始意識到保護微生物的重要意義,這些價值是微生物具有道德地位的重要依據(jù),也是微生物應該受到尊重和保護的主要理由。概括起來,微生物具有如下價值。

        第一,微生物的生態(tài)價值,即微生物在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良性運行方面所具有的積極意義。具體說來,這種生態(tài)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微生物具有對自然環(huán)境中的污染(諸如土壤污染、水污染)進行凈化修復的作用。例如土壤微生物修復,就是利用天然微生物或人工馴化微生物的自身代謝功能,對土壤中的污染物進行降解。二是微生物在維持非人類生命生存方面所具有的作用。例如,每年有數(shù)億噸的氮被微生物從大氣中去除,轉(zhuǎn)化為動植物可以獲取的形式,這為數(shù)量龐大的動植物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食物,由此微生物常常被視為食物鏈的基礎。第二,微生物的健康價值,即微生物在維持人體健康方面所具有的積極意義。溫胡斯指出,微生物對人類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這事實上使得人與微生物之間形成了一種“生態(tài)依賴”(ecological dependency)[1](10)。例如,有些微生物是人體維持健康的重要條件,這些微生物可以調(diào)節(jié)人類宿主的腸道功能,從而促進人類宿主吸收營養(yǎng),提高免疫力等。第三,微生物的經(jīng)濟價值,即由微生物具有的諸多功能帶來的經(jīng)濟利益。微生物的經(jīng)濟價值是一種衍生價值,是基于微生物的生態(tài)價值、健康價值衍生出來的價值。例如,由于使用微生物生態(tài)修復技術或生產(chǎn)有益于人體健康的益生菌食品,每年可以為相關企業(yè)帶來豐厚利潤。第四,微生物的審美價值,即微生物在審美欣賞方面所具有的積極意義。微生物的審美價值往往被人們忽視,因為只有大量的微生物聚集在一起時人們才能憑借肉眼看到微生物的美。例如,在美國黃石國家公園中的湖邊或者任何水域的邊緣能看到由大量微生物聚集而形成的色彩斑斕的墊子[1](11)。

        2.微生物的內(nèi)在價值

        微生物倫理依據(jù)人類與微生物的特殊關系,以及微生物的上述四種價值,提出微生物具有一種內(nèi)在價值,由此微生物應該獲得相應的獨立于人的道德地位。從生物學的視角看,如果微生物世界中的大部分物種都消亡的話,那么包括人類在內(nèi)的大部分多細胞生物都將滅絕,以至于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都將崩潰。同時,微生物如此頑強地存在了35億年,擁有如此卓越的進化遺產(chǎn),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共同起源。例如,喜熱微生物就是地球上一切生命體的共同始祖,可以視為一切生命形態(tài)的遠親。據(jù)此,尊重微生物,也就是尊重包括人類在內(nèi)的整個生命家族。為此,考克爾指出,我們應該賦予微生物以獨立于人類的價值,即內(nèi)在價值[2](141)。學者溫胡斯則從人類與微生物的“合作”(collaboration)關系出發(fā),認為人與微生物是一體的,微生物是人類個體實體的組成部分,微生物作為人體內(nèi)的合作者,可以與人類一同作出行為決策[1](10)。微生物,特別是人類微生物群系(human microbiome)正在改變我們對人類個體或人類自我概念的認知,人類個體將被理解為由人類微生物群系維持其活力、理智的多物種嵌合體(multi-species chimera)。例如,一些研究似乎已經(jīng)證明,人類的消化細菌群與人類行為和神經(jīng)活動之間存在聯(lián)系。由此,我們作出的行為選擇可能已經(jīng)不再是我們?nèi)祟愖鳛閭€體單獨作出的選擇,而是我們與微生物一起作出的選擇,微生物似乎具有一種能夠產(chǎn)生心智能力的“原始意識”,這使得微生物可以能動地參與到宿主(人類)的行為決策之中,而且可以驅(qū)使宿主向著有利于微生物自身存在發(fā)展的方向進行行為選擇[3](492)。這樣一來,微生物在參與宿主行為決策的過程中便展現(xiàn)出了某種追求自身利益的特性,而從生物中心主義的視角看,任何生命形態(tài)只要具有了追求自身利益的傾向性就可以擁有內(nèi)在價值,據(jù)此,溫胡斯認為微生物具有內(nèi)在價值?;谏鲜鲇^點,考克爾、溫胡斯認為,依據(jù)微生物具有內(nèi)在價值就可以證明微生物具有獨立于人的道德地位。

        二、微生物倫理的理論困境

        微生物倫理對微生物道德地位的證明為保護微生物提供了一種環(huán)境倫理框架,對保護微生物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但客觀地看,微生物倫理作為一種理論形態(tài)還不夠成熟,存在著一系列的理論困境。

        1.微生物的內(nèi)在價值及其引發(fā)的理論困境

        微生物倫理證明了微生物具有內(nèi)在價值,為證明微生物具有道德地位奠定了重要基礎。但是微生物倫理對微生物具有內(nèi)在價值的證明存在一定的理論瑕疵,導致微生物倫理提出的微生物具有道德地位的結(jié)論變得可疑。

        關于內(nèi)在價值(intrinsic value),環(huán)境倫理內(nèi)部有兩種比較典型的觀點。一種觀點是生態(tài)中心主義,其代表性人物霍爾姆斯·羅爾斯頓(Holmes Rolston)認為,“內(nèi)在價值指那些能在自身中發(fā)現(xiàn)價值而無須借助其他參照物的事物”[4](253)。這里所謂的“無須借助其他參照系”,指的就是獨立于人的主觀評價,即“自然的內(nèi)在價值是指某些自然情景中所固有的價值,不需要以人類作為參照”[5](189)。由此,內(nèi)在價值是一種客觀價值,是客體所擁有的獨立于人的評價的屬性。按照這一內(nèi)在價值的認定標準,羅爾斯頓認為自然界作為一個整體具有內(nèi)在價值,自然界的內(nèi)在價值是先于人類而存在的,人類只是自然界生成價值過程的參與者,而不是價值的真正生成者,即“大自然是一個進化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人類只是一個后來的加入者;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要價值(good)在人類出現(xiàn)以前早已各就其位。大自然是一個客觀的價值承載者”[4](4)。由此,從生態(tài)中心主義的視角看,具有內(nèi)在價值的是自然整體,而自然整體包括一切形態(tài)的生命體和無機生境,由此微生物作為一種生命形態(tài)似乎也可以具有內(nèi)在價值。但需要注意的是,生態(tài)中心主義是一種典型的整體主義環(huán)境倫理,其把自然界看成一個整體,認為作為整體存在的自然界才具有內(nèi)在價值,微生物的內(nèi)在價值只是從自然整體具有內(nèi)在價值的結(jié)論中推導出來的,且缺少對微生物具有內(nèi)在價值的直接證明。微生物作為自然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能不能像自然整體那樣具有內(nèi)在價值,仍然是一個需要進一步證明的問題。

        另一種觀點是生物中心主義,其代表性人物保羅·泰勒(Paul Taylor)認為,擁有道德地位的真正前提是擁有“固有價值”(inherent worth)。泰勒所謂的“固有價值”在內(nèi)涵上與“內(nèi)在價值”基本一致。泰勒認為,固有價值只能“歸屬于擁有自身善的實體”[6](46),而一個實體是否擁有自身的善,關鍵看其是否具有自身的“利益”,也就是一種能夠向著有利于自身繁榮的方向?qū)嵤┬袨榈哪芰?,從心靈哲學以及認知科學看,泰勒所說的這種能力實際上就是一種心智能力。據(jù)此,從生物中心主義的視角看,只有生命體才可能具有心智能力,從而具有自身利益,進而擁有固有價值乃至道德地位。而泰勒的觀點顯然更傾向于所有生命體都可以擁有這種心智能力,即使是單細胞生物(微生物)這類簡單的生命形態(tài),它們依然可以擁有心智能力,從而擁有自身的利益,進而擁有固有價值和道德地位[6](41)??陀^地看,微生物倫理對內(nèi)在價值的理解更接近生物中心主義,即把生命體具備一定程度的心智能力看成生命體具有內(nèi)在價值的決定性因素。但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生物中心主義,還是微生物倫理,微生物是否具有一定程度心智能力,既是一個倫理問題,更是一個科學問題。而問題恰恰出現(xiàn)在這里,因為從總體上看,微生物倫理對當今科學領域關于微生物心智能力的相關研究缺乏深度探究,這使得微生物倫理關于微生物具有內(nèi)在價值的證明缺少扎實的科學依據(jù),導致微生物倫理關于微生物具有內(nèi)在價值的證明存在理論瑕疵。

        概言之,無論是從生態(tài)中心主義視角,還是從與微生物倫理更為接近的生物中心主義視角看,微生物倫理關于微生物具有內(nèi)在價值的證明都是有欠缺的。可見,對微生物具有內(nèi)在價值從而具有獨立于人的道德地位的證明是不充分的,這威脅到了微生物倫理的立論基礎,使其陷入了嚴重的理論困境之中。

        2.尊重微生物的功能及其引發(fā)的理論困境

        微生物倫理對微生物道德地位的證明還涉及一個重要問題,即所謂的尊重、保護微生物,究竟是尊重、保護微生物個體還是微生物群落(microbial communities),或者是微生物的功能。微生物倫理傾向于尊重微生物的功能,而這種理論傾向非但無助于微生物道德地位的證明,反而有消解微生物道德地位的可能,從而使得微生物倫理陷入了自相矛盾的理論困境之中。

        微生物倫理認為,如果把證明微生物擁有道德地位的目標設定為證明微生物個體具有道德地位,那就等于要求人們尊重每一個肉眼不可見的微生物個體,而這顯然是無法操作的。正如肯尼思·E.古德巴斯德(Kenneth E. Goodpaster)對規(guī)范性的道德可慮性(regulative moral consideration)與可操作性的道德可慮性(operative moral consideration)的區(qū)分那樣,一個實體如果具有道德可慮性,那么它必須既符合規(guī)范性,又符合可操作性[7](324)。由此,為了符合可操作性原則,我們只能尊重微生物群落。據(jù)此,考克爾的結(jié)論是:實施微生物倫理來尊重、保護微生物個體是荒謬和不切實際的,尊重微生物群落才是可操作的[2](146)。由此,證明微生物群落具有道德地位才是微生物道德地位證明的可行方向,尊重微生物指的就是尊重微生物群落。溫胡斯也認為,內(nèi)在價值只能屬于“微生物物種”(mi? crobe species)或者微生物群落,而不可能屬于微生物個體,只有微生物群落才可能擁有道德地位[1](8)。為此,溫胡斯主張通過“認知復雜性”(cognitive complexity)和“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兩個關鍵性指標來判定某種生物是作為個體還是作為群體具有道德地位,由此可以將生物分為“簡單生物”(merely living beings)與“復雜生物”(complex living beings)兩類。所謂復雜生物就是能夠意識到自己是擁有自身利益的生物,只有這樣的生物才能作為個體而獲得道德地位,而無法意識到自身利益的生物即簡單生物,這類生物只能作為群體才能獲得道德地位[1](9)。按此劃分標準,微生物顯然屬于簡單生物,因而只能作為群體才能獲得道德地位。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把問題推向深入,即賦予微生物以道德地位,從根本上講是要尊重、保護某種微生物群落,還是尊重、保護某種微生物群落所發(fā)揮的功能。例如,某種固氮細菌在維持特定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穩(wěn)定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生態(tài)功能,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價值,但是如果這種固氮細菌在這一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態(tài)功能可以被另一種細菌取代,那么我們消滅這種細菌的做法在道德上是可接受的嗎?如果這么做在道德上是可接受的,那么保護其功能就成了尊重、保護微生物的主要目的,我們暫且將這種以尊重、保護微生物功能為主要目標的理論主張稱為“功能論”,實際上微生物倫理本質(zhì)上就是“功能論”,其更傾向于尊重、保護微生物所具有的生態(tài)功能,而不一定是微生物本身。為了證明這種“功能論”的合理性,考克爾揭示了“功能論”的生物學基礎,即鑒于微生物物種的巨大多樣性和微生物物種之間交換遺傳物質(zhì)的特殊性,在生物學上其實很難對微生物進行種屬歸類[2](146)。這就使得微生物物種之間的界限相對模糊,具有相同生態(tài)功能的微生物往往被視為同一種微生物,這樣的微生物之間是可以相互替代的,由此,具有特定生態(tài)功能就成為確定微生物物種身份的重要標志,因而對于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穩(wěn)定來說,只要能夠找到相同生態(tài)功能的微生物予以替代,那么消滅微生物群落在道德上就是可接受的。

        總的來看,“功能論”在本質(zhì)上支持消滅微生物,因而無論微生物倫理如何為其“功能論”進行辯解,“功能論”本身都與微生物具有道德地位的理論主張存在激烈沖突,這就使得微生物倫理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一旦接受“功能論”,那么微生物本身就不再是人們尊重和保護的對象了,微生物的功能才是重要的,此時微生物所謂的內(nèi)在價值已經(jīng)被消解了,剩下的只是微生物的工具價值,由此,所謂的微生物的道德地位也就不復存在了。

        3.微生物的負價值及其引發(fā)的理論困境

        關于微生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問題,微生物倫理更多的只是闡釋了微生物的正向價值,即健康價值。實際上微生物對人體健康也有負向價值,盡管微生物倫理認為對人體有害的微生物在整個微生物界的占比極低,但仍然無法否認,確有一些微生物對人體是有害的。例如,病原微生物,即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它們展現(xiàn)了微生物的負向價值。那么,人類消滅這些病原微生物在道德上是可接受的嗎?適用于人類的“自衛(wèi)”原則告訴我們,使用武力保護自己對抗他人的攻擊在道德上是可接受的,如果攻擊者是一群病原微生物,那么人類采取防衛(wèi)手段消滅這些病原微生物,在道德上也應該是可接受的。但是實際情況可能更加復雜,由此便引出了溫胡斯所謂的“自我防衛(wèi)困境”(the self-defence predicament),即既然微生物具有獨立于人的道德地位,那么人類采用自衛(wèi)手段殺死微生物在道德上為什么是可接受的[1](6)。對此,微生物倫理沒有提出有效解決這一理論困境的方案,只是嘗試對人類的自衛(wèi)行為進行一定的限制,從而擺脫“自我防衛(wèi)困境”,但此舉在實踐層面反而引發(fā)了更大的困境。

        首先,微生物倫理認為,自衛(wèi)原則的使用要保持一定程度的警惕,即自衛(wèi)原則適用的前提是“合理的謹慎”(reasonable care)[1](6),目的在于防止自衛(wèi)原則的濫用。例如,如果我們魯莽地把自己帶入一種危險的境地,然后以自衛(wèi)為名殺戮非人類生命,這就是一種自衛(wèi)原則的濫用,這在道德上就是不可接受的。為了防止自衛(wèi)原則的濫用,溫胡斯引入了所謂的“地方性沖突”(endemic conflict)概念,即人類與非人類生命之間可能出現(xiàn)的沖突是限定在特定空間范圍內(nèi)的,因此是“地方性”的,不是普遍性的,人類可以通過不進入可能與非人類生命發(fā)生沖突的空間,從而避免因出現(xiàn)沖突而使用“自衛(wèi)”原則去傷害非人類生命[1](7)。據(jù)此,微生物倫理認為,盡管許多病原微生物的傳播途徑非常多元化,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通過不進入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危險區(qū)域來避免與微生物發(fā)生沖突。不過微生物倫理的這一理論設想顯然是不可行的。例如,在流感頻發(fā)的季節(jié)里,要想做到不進入病原微生物聚集區(qū),人們就只能足不出戶,躲在家里什么也不做了。

        其次,微生物倫理認為,自衛(wèi)原則的使用應當盡量避免“誤傷”那些非病原微生物。在我們每次開展對病原微生物的自衛(wèi)活動時,都會誤殺大量非病原微生物。例如,抗生素不僅可以殺死有害細菌,也會殺死腸道中的有益細菌;我們在洗手時,不僅消滅了大腸桿菌,還消滅了生活在我們皮膚上的其他非病原微生物[1](7)。同時,因為人與微生物的關系異常緊密、復雜,人與微生物的“合作”關系使得人與微生物總是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微生物常常與人類處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殊關系之中,這種情況下“誤傷”甚至成為人類與微生物“合作”關系本身所固有的一種特征。如此一來,微生物倫理所提出的避免“誤傷”的理論設想顯然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如果一定要避免“誤傷”,那么人們可能從此就不能再使用藥物消滅病原微生物了,也許還需要減少每天洗手的次數(shù)。

        總體上看,微生物倫理沒有提出有效解決“自我防衛(wèi)困境”的方案,而且微生物倫理對人類自衛(wèi)行為的限制還在實踐層面引發(fā)了更大的困境,即按照微生物倫理的觀點,為了避免與病原微生物發(fā)生沖突,人們幾乎就要終日閉門不出了;為了避免誤傷非病原微生物,人們幾乎就要任由那些病原微生物在我們體內(nèi)肆意妄為了。微生物倫理緩解“自我防衛(wèi)困境”的理論設想非但不具有任何可操作性,反而使得保護微生物這樣一個原本非常具有積極意義的倫理構想變得十分荒唐可笑。

        三、微生物倫理的未來出路

        總體上看,微生物倫理證明微生物具有道德地位,使得人類有機會重新審視人類與微生物之間的關系;有機會關注、保護這種對人類有益的生命形態(tài),這對于保護微生物具有重要意義。但微生物倫理本身還面臨著許多理論困境,這極大地限制了微生物倫理在保護微生物的道德實踐中的作用,因而有必要對微生物倫理的未來出路進行探討,并努力提出改進方案。

        1.強化微生物具有內(nèi)在價值的證明

        目前微生物倫理理論體系構建的嚴密性、系統(tǒng)性還存在較大問題,這直接導致微生物倫理面臨一系列的理論困境,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微生物內(nèi)在價值的證明問題,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會威脅到微生物倫理的立論基礎。為此,應該從環(huán)境倫理、認知科學、心靈哲學等多學科交叉視角出發(fā),為微生物具有內(nèi)在價值提供更多的可靠依據(jù)。一方面應從環(huán)境倫理、心靈哲學的角度進一步概括生命體內(nèi)在價值的基本內(nèi)涵,辨析生命體內(nèi)在價值與生命體心智能力之間的關系,為證明微生物具有內(nèi)在價值夯實理論基礎;另一方面應從當今認知科學的最新理論成果中尋求支持,嘗試精確描述微生物的心智能力,并努力證明微生物的心智能力已經(jīng)超過了生命體具有內(nèi)在價值的閾值,從而為微生物具有內(nèi)在價值的證明提供扎實的科學依據(jù)。除此之外,微生物倫理應該不斷檢視自身理論的邏輯嚴密性,努力消除理論上的自相矛盾。例如,微生物倫理一方面強調(diào)微生物具有內(nèi)在價值、道德地位;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所謂的“功能論”,試圖以微生物的工具價值消解微生物的內(nèi)在價值,由此陷入自相矛盾。微生物倫理的努力方向應該是構建能夠協(xié)調(diào)微生物內(nèi)在價值與工具價值的理論框架,既尊重微生物的內(nèi)在價值,承認微生物具有道德地位,又重視微生物的工具價值,發(fā)揮微生物的功能作用,實現(xiàn)保護微生物與服務人類的雙重目標。

        2.持有符合“環(huán)境整合主義”的開明自利態(tài)度

        微生物倫理面臨困境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其忽視了人類的正當利益。這一點集中體現(xiàn)在微生物倫理提出的“自我防衛(wèi)困境”方面,微生物倫理之所以認為尊重微生物的道德地位與人類的自衛(wèi)行為之間存在沖突,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微生物倫理忽視了人類的正當利益,把微生物的利益置于人類的正當利益之上,包括微生物倫理為了緩解“自我防衛(wèi)困境”對人類正當自衛(wèi)行為進行的不合理限制也是出于這樣的原因。為此,微生物倫理應該反思其忽視人類正當利益的錯誤做法,轉(zhuǎn)而持有一種符合“環(huán)境整合主義”(environmental synergism)[8](99)的開明自利態(tài)度,探索一種兼顧人類與微生物各自利益的倫理方案。

        所謂“環(huán)境整合主義”,就是一種整合了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的融合理論,其主張持有一種“開明自利”的態(tài)度,即人類可以追求自身利益,但必須認識到他者利益的實現(xiàn)是自身利益實現(xiàn)的構成要素,自我利益與他者利益是相互依存的[8](86)。實際上,人類正是需要以一種“開明自利”的態(tài)度去審視人類與微生物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要重視人類自身的利益,不應該以犧牲人類利益的方式去保護微生物;另一方面要看到微生物對于人類乃至整個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存續(xù)的積極意義,認識到微生物的利益與人類的利益是相互依存的。當我們以“開明自利”的態(tài)度看待人類與微生物的關系時,我們將重新理解人類在生命共同體中的地位,我們將把自己視為一個特殊的“生態(tài)空間”,我們的身體是微生物的棲息地,而微生物則為我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必要支撐,我們與微生物共同構成了一個和諧的生命共同體,我們有義務去保護這些對我們十分有意義的生命形態(tài)。接受了“環(huán)境整合主義”的微生物倫理,將不再苛求人類以損害自身正當利益的方式去保護微生物,而是努力協(xié)調(diào)人類與微生物各自的利益,由此,人類保護自身與人類尊重微生物之間的矛盾便可以得到有效化解。

        3.篩選制定規(guī)范人類與微生物之間關系的倫理原則

        通過接受“環(huán)境整合主義”,微生物倫理終于理順了人類與微生物之間互利共存的關系,接下來我們便可以嘗試篩選制定規(guī)范人類與微生物之間關系的倫理原則,這些倫理原則將保證人類與微生物二者各自的利益,且有助于大幅度提升微生物倫理在倫理實踐中的可操作性。據(jù)此,本文篩選制定了如下有望成為規(guī)范人與微生物之間關系的倫理原則。

        一是“人類自衛(wèi)原則”(principle of human defense),即人類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和基本健康免受微生物侵害,而采取傷害微生物的行為在道德上是可接受的?!叭祟愖孕l(wèi)原則”符合環(huán)境整合主義的基本立場,無論是人類中心主義還是非人類中心主義都承認人類有保護自身生命健康不受非人類生命侵害的基本權利。由此人們在面對無孔不入的微生物構建起來的復雜的襲擊場景時,諸如溫胡斯提出的“地方性沖突”“避免誤傷”時,那樣的行動牽絆便不復存在了?!叭祟愖孕l(wèi)原則”看似支持人類消滅微生物,但因其保護了人類的正當利益,從而使得微生物倫理變得更加符合人們的道德直覺,更具可操作性,進而避免了人們對保護微生物的不解與嘲弄,減少了保護微生物給人們帶來的反感,提高了保護微生物的社會接納度。

        二是基于弱式偏愛論的“非均衡原則”(principle of disproportionality),即只要人類不是主動地、無端地侵害微生物,而是為了滿足自身的某些需要,哪怕是非基本需要而被動地、迫不得已地無法同時滿足微生物的基本需要,那么這樣的行為在道德上也是可接受的。這一原則充分考慮了人類自身的各種需要,沒有苛求人類為了保護微生物而放棄自己的需要,由此便降低了人們保護微生物的成本,反而可以激發(fā)人們保護微生物的積極性。同時這一原則雖然沒有承認人類對微生物負有積極義務,但卻承認人類對微生物負有不傷害的消極義務,從而禁止了人類無端地、主動地傷害微生物的行為,為保護微生物設置了道德底線。

        三是人與微生物互利原則,即人們應該盡最大的努力開展那些既有利于微生物,又有利于人類自身的行動。由于人類與微生物之間本身就是互利互惠的合作關系,所以開展同時有利于人類和微生物的行動是可能的。具體說來,由于微生物是一種極為特殊的生命形態(tài),它們往往是寄生于人類及其他動植物之中的,這就使得促進人類健康繁榮和整個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良性運行的行動與保護微生物的行動常??梢允峭环N行動。例如,在某一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微生物與人類、動物、植物、土壤和水源等共同構成了一個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此時無論開展何種保護這一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行動都等于同時開展了既有利于人類生存發(fā)展,又有利于保護微生物的行動??傊覀儜撘砸环N更為積極的態(tài)度去重新審視人類與微生物之間的沖突,努力實現(xiàn)人類與微生物的互利互惠。

        [參考文獻]

        [1]WIENHUES A. Looking Through the Microscope:Microbes as a Challenge for Theorizing Biocentrism Within Environmental Ethics[J]. Endeavour,2022(46).

        [2]COCKELL C. The Rights of Microbes[J].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Reviews,2004,29(2).

        [3]BAGGA D,REICHERT J(eds.). Probiotics Drive Gut Microbiome Triggering Emotional Brain Signatures[J]. Gut Microbes,2018,9(6).

        [4]霍爾姆斯·羅爾斯頓.環(huán)境倫理學:大自然的價值以及人對大自然的義務[M].楊通進,譯.許廣明,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5]霍爾姆斯·羅爾斯頓.哲學走向荒野[M].劉耳,葉平,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6]保羅·沃倫·泰勒.尊重自然:一種環(huán)境倫理學理論[M].雷毅,李小重,高山,譯.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7]GOODPASTER E K. On Being Morally Considerable[J]. Journal of Philosophy,1978,75(6).

        [8]楊通進.當代西方環(huán)境倫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朱海林)

        ①從生物學意義上講,所謂微生物就是各種單細胞生物。

        猜你喜歡
        內(nèi)在價值
        深化課改——一場將課程的內(nèi)在價值最大化的教學“革命”
        對初中數(shù)學試卷講評的思考
        農(nóng)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補償機制的建構
        從環(huán)境美德的視角來看羅爾斯頓的內(nèi)在價值觀
        鄱陽湖學刊(2017年1期)2017-02-16 12:44:53
        自由教育與功利教育的博弈辨析
        青年時代(2016年19期)2016-12-30 16:56:08
        市盈率和市凈率估值有效性實證比較
        時代金融(2016年29期)2016-12-05 18:02:52
        市值管理理論及問題淺述
        商(2016年31期)2016-11-22 20:53:58
        上市公司內(nèi)在價值的分析與評價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路徑選擇
        美德為何應得
        亚洲日产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人妻熟女人妻|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成年人黄视频大全| 国产在线白浆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免青青草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9|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 变态 另类 欧美 大码 日韩| 男人j进女人p免费视频| 丁香婷婷激情俺也去俺来也| 不卡的av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毛片aaaaaa片| 国产福利片无码区在线观看| 久久偷拍国内亚洲青青草|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 中文字幕中文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男男啪啪激烈高潮cc漫画免费| 欧美成人在线A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18禁裸体动漫美女无遮挡网站 | 亚洲中文无码久久精品1| 在线视频日韩精品三区| 一二三四区中文字幕在线|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аⅴ天堂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97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爱网站| 精品乱码卡1卡2卡3免费开放| 亚洲毛片av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视频在线观看亚洲色图| 欧美粗大猛烈老熟妇| 国产欧美曰韩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男人天堂av| 日本无码欧美一区精品久久| 欧美成人小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乱码在线| 九九影院理论片私人影院| 疯狂做受xxxx高潮欧美日本| 中日韩字幕中文字幕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