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展示二
親愛的朋友,當你讀到《月背征途》一文中凝聚著中國航天人勇氣和智慧的“玉兔二號”像一位孤膽英雄,面對未知之境勇敢進發(fā)、努力探索的時候,“嫦娥六號”也已越星河,攜月壤,逐夢歸!作為“星”青年的我們,邁入新時代新長征,定有許多未知之秘境召喚著我們?nèi)ヌ剿?,去揭秘,我們應以奮斗之姿,勇抵未知之境。你準備好了嗎?
持奮斗之心,埋頭苦干,勇抵未知之境。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是古人的天問;而今,從“神舟”系列到“天宮”系列,再到“嫦娥”系列,這些宇宙級別的中國式浪漫不正是科研人員埋頭苦干下賡續(xù)奮斗完成的嗎?科技如此,人生亦如此。沒有一朵花一開始便是花,“做別人不敢做的,做別人做不成的?!庇狲櫲逶菏繚撔难芯匡L洞技術(shù)50年,終讓“爆轟驅(qū)動高焓激波風洞技術(shù)”水平在國際上遙遙領先,讓國之重器展翅翱翔于蒼穹;“天上回來的老師”桂海潮不屈于命運,持奮斗之心,勤勉不滯,逐夢航天;“全國勞動模范”丁照民博采眾長,埋頭苦干30年,打造出卓越的焊接技術(shù)。他們雖都是平凡煙火下的普通人,但始終秉持著“老黃?!钡牡咨S纱丝梢?,奮斗底色亦可成就崇高,埋頭苦干助抵未知秘境。
以奮斗之姿,銳意進取,終抵未知之境。
“未知之境”是“未卜之境”,亦是“無人之境”,不確定性如山橫亙。世界上最先進的自動化碼頭是怎樣建成的?為找到解決這個“未知”的答案,港口專家張連鋼持之以恒,在這條路上走了10年。面對外國技術(shù)壁壘,“把買不來的做出來!”張連鋼和團隊留下幾十萬字的分析報告和兩千多份技術(shù)會議記錄,用1000多天“神跡”完成了國外常規(guī)8到10年的建設任務,成功實現(xiàn)了從智慧碼頭的“門外漢”到智慧碼頭的“推門人”的華麗轉(zhuǎn)變。有人發(fā)問:人能走多遠?這話不要問雙腳,而是要問志向;人能攀登多高?這話不要問身軀,而是要問意志;人能創(chuàng)造多少?這話不要問雙手,而是要問智慧;人能看多遠?這話不要問眼睛,而是要問格局。沒有前車之鑒,唯有以奮斗之姿、銳意之志撕開秘境,天塹方能變通途,方能燭照未知。
或許,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揚帆遠行的哥倫布,但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雙眺望遠方的眼睛?!暗诌_”意味著不能停留在空想,而要有探索的本領和實際行動;“不斷抵達”則意味著探索永不停歇、奮斗永無止境。仰觀天宇,時間更加深邃;俯身耕耘,未來無限可能。吾輩青年生于當下,能力尚孱,但若能以奮斗為基石,賦能未來之山海,埋頭苦干,銳意進取,亦能抵未知之秘境。
【海南洋浦中學】
點評
作文開篇構(gòu)思新巧、獨特,用對話方式把材料有機融入文本,創(chuàng)設了很好的情境。兩個主體段的設置,一方面,構(gòu)成鳳頭、豬肚、豹尾的寫作模式,使作文結(jié)構(gòu)突出、主次分明;另一方面,多用例證法、引證法逐一論證“奮斗+埋頭苦干”和“奮斗+銳意進取”,論據(jù)經(jīng)典且不失新穎。結(jié)尾回扣材料,深層次挖掘“抵達”和“不斷抵達”的深刻內(nèi)涵。除此之外,精當又深邃的語言提升了作文亮色,深化了作文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