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崖間,回響起一聲發(fā)自肺腑的低沉而又尖利的嗥叫,這聲音劃過大山,逐漸消失在遠處的暗夜里。迸發(fā)出來的,是一種狂野不羈的憂傷和對世間所有逆境的藐視。
大山里的每一個生靈都側(cè)耳傾聽著這聲久久回蕩的嗥叫。對鹿而言,這聲音警示了它們的末路;對松樹而言,這聲音預(yù)言了午夜的混戰(zhàn)和雪地上的鮮血;對狼而言,這聲音許諾了一頓飽餐;對牧牛人而言,這聲音預(yù)示著銀行債務(wù)的逼近;對獵人而言,這聲音就是獠牙對子彈的挑釁。然而,只有大山明白,那隱藏在這些顯而易見又近在咫尺的希望和恐懼背后的深意。也只有大山才擁有開闊的眼界和蓬勃的生命力,來客觀地聆聽一只狼的嗥叫并參悟其中的深意。
我對這一點的深信不疑,要從我看見一只狼死去的那天說起。當(dāng)時我們正在一座高高的懸崖上吃午飯,懸崖腳下一條波濤洶涌的河流在奔騰。我們看見一只動物在急流中掙扎跋涉,胸部浸在白色的水花里。等它爬上岸,甩著尾巴向我們這邊走來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它是一只狼。六只顯然已經(jīng)長大的狼崽從柳樹林中跳出來,搖著尾巴,歡樂地迎接著它的到來。
在那個年月,沒有人會錯過殺死一只狼的機會。很快,一發(fā)子彈射向了狼群。我們太興奮了,反而瞄不準(zhǔn)目標(biāo)。來復(fù)槍的子彈耗盡時,老狼倒了下來,一只小狼拖著受傷的腿,躲進山崩造成的滑石堆里,那里人類無法通行。
我們接近老狼的時候,它眼中綠色的充滿仇恨的火焰還沒有完全消逝。那雙眼睛里閃爍著我過去從不知道的東西,某種只有狼和大山知道的東西。我那時還年輕,看到扳機就心癢難耐;當(dāng)時我以為狼的減少就意味著鹿的增加,而狼的消失意味著獵人天堂的到來。但在看到老狼眼中那綠色火焰的消逝后我才明白,這樣的觀點,無論是狼還是大山,都不會同意。
大山是否也生活在對鹿的極度恐懼之中,就像鹿生活在對狼的極度恐懼中一樣?而大山或許更有理由恐懼,因為一座被鹿群毀滅的大山,恐怕再過幾十年都無法恢復(fù)原貌。
牛也是這樣。牧牛人忙著消滅牧場上的狼,卻并未意識到自己就要接替狼的工作了。他得像狼一樣,把牛的數(shù)量削減到適合牧場的規(guī)模。牧牛人還沒學(xué)會像大山一樣思考。
我們都在努力追求安全、繁榮、舒適、長壽和波瀾不驚的生活,鹿憑借柔韌靈活的腿,牧牛人有陷阱和毒藥,政治家用筆,而我們大多數(shù)人依靠機器和金錢。這一切只歸結(jié)為一件事情,那就是追求時代的和平。在這些方面取得某種程度的成功是件好事,客觀來說也很有必要。狼的嗥叫背后所隱含的深意也許正寓于其中,它早為山所知,卻鮮為人知。
(田龍華摘自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沙郡年記》一書,李曉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