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是什么意思呢?
以前的我,潦草地認為放棄就意味著失敗。高山放棄巍峨,是軟弱;花朵放棄綻放,是羞恥;綠葉放棄生機,是死亡……
現(xiàn)在的我,重讀放棄,細細斟酌,驚覺,這才是真正的放棄——
放棄,是樂觀淡然、笑對生活的豁達。香菊幽幽與你相許,豆苗稀稀與你為伴,農(nóng)忙之時,理荒穢于晨曦,帶月荷鋤而歸;閑暇之余,悠然采菊于籬下,坐看風起云涌,何等安逸!陶淵明啊,你踐行著“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內(nèi),又出乎其外”的信念,放棄了世俗的功名利祿,化作一只蝶,游戲在菊花叢中。因為放棄,你才有似云一般的飄逸,如菊一樣的高雅,同山一般的曠達。
放棄,是狂傲不羈、快樂游玩的豪爽。龍巾拭吐,御手調(diào)羹,力士脫靴,貴妃捧墨。你的生活何等安逸!然而,命運的戲弄,注定要將多彩的夢撞碎;天地的無情,終歸要將辛勤當作泡影放飛。李太白啊,你清醒地認識到仕途之路的艱辛與黑暗,貴妃捧墨銬住雙手,朝廷俸祿難道不是主子施舍的乞食嗎?于是你丟掉這一切,揚鞭策馬,登高臨遠,離開黑暗的金馬門。濁酒深酌,銷萬古情愁;夢游天姥,敘難酬鴻志。因為放棄,你豪邁飄逸;因為放棄,你才尋得了真正的自己,創(chuàng)作出佳作詩篇,流芳千古。
放棄,是權(quán)衡利弊、懂得取舍的奉獻。昭君為了救民于水火,放棄了錦衣玉食的生活,點化一方生靈;羅丹為了追求藝術(shù)的整體美感,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那“舉世無雙”的完美之手,才有了當今的巴爾扎克雕塑;比爾·蓋茨放棄了自己在哈佛的學(xué)業(yè),投身商海,才有了事業(yè)的繁榮。
現(xiàn)在想來,放棄難道就是失敗嗎?
不是。
高山放棄巍峨,是為了顯現(xiàn)山丘的輪廓;花朵放棄綻放,是為了下一次更燦爛地開放;綠葉放棄了生機,是為了給土地以滋養(yǎng)……
很慶幸,重讀放棄,我真正地理解了它。
生命是一條沒有回程的單行線,愿你我都能夠正確地放棄,讓前進的腳步更輕盈。
【評" 改】
開門見山,引發(fā)讀者思考,自然引出下文。
抓住“重讀”二字,先用排比的修辭表達以前對“放棄”的理解,而后自然道出對“放棄”的新感悟。前后對比,鮮明生動。
引用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句子,寫出了陶淵明對待“宇宙人生”,既能深入內(nèi)部去,又能夠跳到外面來的灑脫態(tài)度。契合放棄的主題,為文章增添了文學(xué)底蘊。
短句堆疊,選材恰當。用四個四字詞語展現(xiàn)了李白生平的典型事件。語言生動,文采斐然,讀來鏗鏘有力。
為證明“放棄,是權(quán)衡利弊、懂得取舍的奉獻”這一觀點,選取恰當?shù)睦樱撟C充分、深入,語言優(yōu)美。
呼應(yīng)上文中“我”對放棄的看法,點明放棄不全是失敗,突出文章的主旨。
總評 審題時應(yīng)注意“重讀”的含義。重讀不是單調(diào)的重復(fù)閱讀,不是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世界,不是對一種情感的簡單強調(diào),而是放下成見,帶著欣賞、包容,也帶著批判、吸收、傳承和學(xué)習的心態(tài),去接納和審視事物。文章題目為《重讀放棄》,全文緊扣“重讀”,通過“初讀”和“重讀”的感受對比,來突出“重讀”的意義,展現(xiàn)文章主旨。本文選材獨特,立意新穎。小作者另辟蹊徑,提出與傳統(tǒng)、世俗相悖的觀點, 以新的眼光、新的觀點來分析“放棄”。放棄,是樂觀淡然、笑對生活的豁達;放棄,是狂傲不羈、快樂游玩的豪爽;放棄,是權(quán)衡利弊、懂得取舍的奉獻。小作者的每個觀點都選取恰當?shù)氖吕右宰糇C,論據(jù)豐富、脈絡(luò)清晰。文章語言凝練流暢、鏗鏘有力、善用修辭,且前后呼應(yīng)、結(jié)構(gòu)緊湊。
(講評教師" 劉" 莎)
初中生學(xué)習指導(dǎo)·作文評改版202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