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應該允許掉頭。
(開篇點題,主旨破空而來。是懸念,也是基調(diào)。)
每當我家汽車導航說出“您已偏離路線,已為您重新規(guī)劃,請在合適的位置掉頭”時,我總是本能地不安——媽媽走錯路了?根據(jù)提示轉(zhuǎn)過彎,新的大道就在眼前鋪開了。原來,科學的掉頭是人生前行路上的必需。
于是,我很自然地想起了我學小提琴的經(jīng)歷。
(由行車導航到自我經(jīng)歷,過渡貼切,領起下文,有行云流水之妙。)
當初,我也不知道媽媽讓我學小提琴是為了什么。是陶冶情操?還是用于家長之間的炫耀?在我看來,學習某種樂器應該是興趣所致,若非要賦予它功利性的目的,那就事與愿違了。
從小學二年級起我就開始學習小提琴。小提琴是公認的上手難、入門周期長,光是能拉出令人舒服的聲音便需要大量地練習。我清楚地記得,老師第一節(jié)課教的只是五線譜的識記和如何用脖子與肩夾住小提琴。這動作倒是不太難,但那五線譜卻是困擾了我一天又一天。它們“上下紛飛”,如同“蝌蚪游弋”,讓我眼花繚亂。
更悲傷的是,我遺傳了我媽媽的一個大缺點:每當換季之時,手指皮膚會干裂,讓本就按弦困難的手指雪上加霜。我練琴時間越長,情緒越不穩(wěn)定。有些時候,我的“歇斯底里”會把家里鬧得“雞飛狗跳”。
(深入剖析學琴的初衷,更把入門的艱辛生動展現(xiàn):“蝌蚪游弋” “雞飛狗跳”極富畫面感,并為“掉頭”作鋪墊。)
所以,每到練琴時間,媽媽便“如臨大敵”。她搬個板凳坐我旁邊,雙眼盯著那曲譜,一刻也不敢放松。我清楚,她是怕我偷懶,她的緊張也不是毫無道理——因為,我練琴的一半時間都在走神兒。
就這樣,從二年級開始我一直練到初一,且勉強考過了六級。但,我對小提琴卻從未產(chǎn)生過真正的熱愛,全是媽媽的“逼迫”和我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媽媽付出的“憐憫”。我知道它承載了媽媽諸多的希望和期盼,但被動學習的種子早已種下,即使用努力澆灌了無數(shù)的汗水,它開出的花也注定不是理想中的搖曳多姿、芬芳撲鼻……
(學琴的苦與內(nèi)心的掙扎將“掉頭”的理由盡情展現(xiàn)。情節(jié)深入,情感加劇,“逼迫”與“憐憫”折射學琴路上的無奈,“掉頭”的吶喊呼之欲出。)
進入八年級,文化課又增加了一門物理,而小提琴的曲子也變長、變深了許多。老師用心拉出的曲子,到了我這里全是被媽媽責怪和再三重復的鏡頭。每周跨越大半個城市去上小提琴課,我想起來就會發(fā)怵。于是,在時間和精力都被分散的情況下,我的成績一落千丈。
我要選擇掉頭。
媽媽瞬間瞪大了眼睛:這怎么可能?前面的努力不就白費了嗎?我捧起媽媽的手,向她清楚地表明:我沒有音樂天賦,對音樂并不真正的熱愛;我不可能走職業(yè)音樂的路線,也不想靠它來謀生——媽媽,我們不應該掉頭了嗎?
(困苦疊加,“掉頭”勢在必行,行文一路扣題,直至水到渠成。情節(jié)連貫嚴謹。)
面對媽媽的不甘,我用那停了小提琴課兩個月后出色的考試成績,給了她最好的證明和回答……
是啊,人生應該允許掉頭。掉頭,是為了駛向更正確的方向。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就放手吧,無畏的掙扎激不起浪花,山重水復時的掉頭,會讓我們迎來柳暗花明!
(結尾凸顯主旨:出色的成績是適時“掉頭”的最好印證,“柳暗花明”的前程把“掉頭”的價值與意義深刻揭示出來,令人深省。)
總評 適時掉頭,是清醒的選擇,是理智的止損。文章立意深:適時“掉頭”事關人生前途,發(fā)人深省。選材真:融入真切生活,借學習小提琴中途掉頭的切身經(jīng)歷,以小見大,講述深刻道理。細節(jié)詳:學琴的艱辛,練琴的痛苦,掉頭的抉擇,無不歷歷在目、一一呈現(xiàn)。行文暢:開篇點題,層層鋪墊,扣題得當,過渡自然。語言靚:簡潔處惜墨如金,生動處潑墨渲染,成語運用恰到好處。結尾用深刻的議論拓展文章的深度,更好地凸顯主旨。全文情由事出、理由情生,人、事、情、理巧妙交融,人生適時“掉頭”之旨意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