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彩調劇是廣西地方傳統(tǒng)戲劇,它融合了民間文學、音樂、舞蹈和美術等多種藝術形式,形成了通俗易懂和寓教于樂的藝術風格。本文從題材之美、造型之美、唱腔之美、歌舞之美、情感之美五個角度分析彩調劇的美學特征,并從宏觀和微觀等層面認識其價值內涵,以期全面解讀彩調劇的文化魅力。
關鍵詞:彩調??;美學特征;價值內涵;寓教于樂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qū),擁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藝術形式,其中的戲劇藝術更是獨具特色。據統(tǒng)計,廣西的民間戲劇有25種之多,彩調劇是覆蓋面最大的劇種,約占廣西戲劇的80%,也是廣西影響力最大的劇種之一。[1]2006年5月,彩調劇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彩調劇概述
彩調劇是廣西的地方傳統(tǒng)戲劇,屬于燈戲系統(tǒng),最早起源于廣西北部農村地區(qū),大致形成于清乾隆年間,后傳播至廣西各地。因為分布區(qū)域方言不同,所以各地彩調劇的稱謂存在差異,桂林地區(qū)稱為“彩燈”“彩調”,河池、柳州地區(qū)稱為“采茶戲”“調子戲”,寧明、百色、南寧地區(qū)則稱為“大采茶”“嗬嗨戲”等。1955年,因為進京參加全國演出,被定名為“彩調劇”。受地域文化影響,彩調劇的藝術表現也存在差異,桂林地區(qū)靠近湖南,受湖南花鼓戲的影響較大,彩調劇的戲劇行當和劇目內容與花鼓戲較為相似;河池、百色等桂西北地區(qū),少數民族眾多,該地區(qū)的彩調劇借鑒了少數民族歌圩和壯劇的藝術形式;玉林、防城港等桂南地區(qū),受粵文化及贛南移民的客家文化影響,該地區(qū)的彩調劇融合了粵劇和客家采茶戲的藝術風格。[2]
彩調劇來源于民間百姓生活,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它脫離了“高臺教化”的乏味,以歡快樸實的“唱、念、做、舞”表演功法和幽默詼諧的戲劇效果影響著大眾。彩調劇通過寓教于樂的表演方式,折射出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與假丑惡。
二、彩調劇的美學特征
(一)題材之美——自然淳樸的民風品格
彩調劇的題材源自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歷史典故,劇目題材涉及日常勞動、愛情故事、家庭生活和社會現象,內容貼近現實生活,呈現出濃厚的地域特色和民風品格。
首先,題材反映了豐富的民俗文化。彩調劇中出現巫儺文化和民俗文化元素,主要表現為祭祀活動和風俗禮儀,例如《胡大打鐵》《大補缸》,反映出當地百姓對宗教儀式的重視;《隔河看親》《拜新年》,表現了地方婚嫁、節(jié)日慶典的風俗及禮儀規(guī)范。[3]其次,題材體現了人們對婚戀自由的向往和對道德行為的約束,對戀愛自由和傳統(tǒng)美德的贊美,是彩調劇目最為常見的題材,例如《三看親》《王三打鳥》《娘送女》,表現出人們對封建婚姻制度的抵制以及對自由戀愛的向往;《雙拜壽》是勸誡人們不要嫌貧愛富;《三子學藝》則是諷刺好吃懶做的惡習,倡導勤勞致富的美德。最后,題材主要體現了對丑惡人性的嘲諷和對社會不公的痛斥。彩調劇以“快樂劇種”風格著稱,以荒誕夸張的表演,曝光丑惡人性和揭露社會弊病。例如《挖地撿寶》揭露了主人公懶惰、貪婪和自私的本性;《換子記》對重男輕女的封建道德觀進行了批判;《兄弟幫工》《寶葫蘆》則表現出鄉(xiāng)紳財主的橫征暴斂以及老百姓與其斗智斗勇的反抗精神。
(二)造型之美——豐富多彩的民族元素
戲劇的造型主要體現在“服、化、道”方面,即服飾、化妝(角色)及道具造型。彩調劇在造型方面融合了民族元素,顏色多彩,圖案精美,造型豐富,且民族韻味濃厚。
1.服飾造型方面
作為地方小戲,彩調劇的受眾多為農村群眾,是常在田間地頭搭臺演出的草根戲劇,其服裝和裝飾不像京劇、昆曲那般華美高貴、富麗堂皇。彩調劇的服飾大多為少數民族地區(qū)農家人物裝扮,體現了濃郁的民族風格。例如在《打皮掌》中,唐滿姑頭戴彩花,身穿大紅粗布衣和繡花裙子,腳穿繡花鞋,是一副普通農家少女打扮;《劉三姐》劇目中的劉三姐造型,頭戴銀飾簪花,身穿繡花邊藍色上衣,腰間系壯錦圖案的圍裙,既體現了典型的壯族元素,又符合劉三姐勤勞、美麗的形象。
2.角色造型方面
出身鄉(xiāng)土的彩調劇沒有門類齊全的角色設定,其角色主要有生角、旦角和丑角。在角色塑造上最有特點的是丑角,丑角主要是通過豐富的面部表情、幽默的課子語言和獨特的矮樁步伐,營造出歡樂、幽默的戲劇氛圍。例如《雙黃蛋》中,丑角身體左半側與右半側分別飾演男、女兩個角色,面部表情和形態(tài)動作滑稽搞笑;《王三打鳥》中,王三使用矮樁步伐表現出對毛姑妹的愛慕之情,這種舞步源于勞動人民生活中挑擔的動作,舞步源自生活又收張得體,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3.臉譜造型方面
彩調劇中丑角的臉譜依據人物性格和身份的不同,用不同的物品體現。例如《阿三戲公爺》中的阿三采用桃子形象作為臉譜造型;《王麻接姐》中的王麻采用荷花形象作為臉譜造型;《隔河看親》中的縣官、《貪財亡》中的莫強求,臉譜則采用元寶、銅錢等形象塑造。[4]
4.道具造型方面
“演戲少不了,彩調三件寶”,彩帶、彩巾和扇子是彩調劇主要的道具。彩帶源自農民勞作時的腰帶,下田干活時可以變?yōu)榘^巾,上山砍柴時能當作捆柴的繩索,還可以作為趕路時的綁腿。在《雙采蓮》中,荷花出門采蓮就是揮舞著彩帶,走著波浪步,表現出喜悅的心情。彩巾是女子隨身攜帶的手帕,通常當作小道具使用。在《三看親》中,金滿妹出場時用彩巾掩面的動作,恰當地表現了少女的嬌羞。彩調中的扇子是一件“百變”道具,在表演時,扇子可當成掃把、雨傘、船槳、刀槍等物品使用。在《油漆匠嫁女》中,胡漆匠手拿扇子來回推動,扇子就當作上油漆的刷子;把扇子立起來左右打量,扇子又變成了尺子;把扇子合起來往桌上一放,扇子又成了吃飯的筷子。
(三)唱腔之美——輕快活潑的“腔”“板”“調”
彩調劇的唱腔分為腔、板、調三大類,具體的唱腔通常依劇情和角色而變化?!扒弧庇脕肀憩F劇本中的人物性格或身份特征,例如“和尚腔”“神仙腔”“媒婆腔”等,以過門和旋律的變化來表現人物的不同形象。“板”用于敘事和情節(jié)的交代,根據音調的不同分為低音板和高音板,根據唱詞的結構分為三字板、五字板、七字板等?!罢{”用來表現人物的各種情感,以旋律來抒情,如“走馬調”“五把扇”等。
彩調劇的唱詞充分借鑒了壯族民間山歌,廣泛使用“哪嗬嗨”“哪嗬咿呀嗨”“呀咿喲”等沒有明確意義的襯詞。彩調劇的故事情節(jié)相對簡單,襯詞可以起到銜接情節(jié)的作用。另外,輕快活潑、短小精悍是彩調劇唱腔的主要特色。例如《三月三》《五雙鞋》《對口調》等劇目,為了表現歡快喜悅的情緒,節(jié)奏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為主,旋律明快。
(四)歌舞之美——鄉(xiāng)土氣息的載歌載舞
用載歌載舞來形容彩調劇是比較恰當的,彩調劇是一種將歌唱和舞蹈緊密結合的藝術表演形式。在演唱形式上,彩調劇有獨唱、對唱、齊唱、旁唱、伴唱、接唱、內唱等七種,可以依據不同主題選擇不同的演唱方式,以更好地推進戲劇情節(jié)發(fā)展,有利于人物形象塑造。例如在《劉三姐》中,劉三姐與秀才們的對歌場景就采用了對唱、齊唱、接唱等多種演唱方式,熱鬧非凡。
在舞蹈形式上,彩調劇與京劇表演相似,也有“以槳示船,以鞭示馬”的舞蹈動作虛擬化表演。如在《三看親》中,演員表演上馬和下馬的動作,是以舞蹈動作虛擬表演方式呈現的。彩調劇舞蹈與其他劇種最大的不同就是將舞蹈生活化,彩調劇的演員本身是農民,劇目內容與農村生活息息相關,其舞蹈中的動作和程式大多是模仿勞動場景,如繡花、喂雞、養(yǎng)鴨、打豬草等。彩調劇將勞動中的美以戲劇的形式表演出來,能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
(五)情感之美——群眾喜聞樂見的精神家園
戲劇表演的核心是情感表達,戲劇舞臺表演都是圍繞角色情感變化展開的,飽含情感的表演能夠感染觀眾,實現共情。彩調劇是一種綜合性的情感表演,“唱、念、做、舞”是劇情發(fā)展及人物塑造的主要方式?!俺迸c“念”是彩調劇情節(jié)發(fā)展的基礎,“做”與“舞”是彩調劇表演方式的呈現,“唱、念、做、舞”相互配合,從而達到情感共鳴的高潮。[5]
“以形傳神,神形兼?zhèn)洹笔菓騽”憩F的根本要求。在情感處理手段上,一方面,戲劇角色的塑造通常用反差作為情感處理的手段。人物情感的前后反差變化帶動著故事情節(jié)的轉變,例如在《王三打鳥》中,王三與毛姑妹情投意合,起初毛母極力反對,在毛姑妹與王三的抗爭中,毛母轉變了思想,成全了王三與毛姑妹。另一方面,戲劇角色的塑造還常用掩飾作為情感處理的手段。在《王三打鳥》中,王三假意打鳥來到毛姑妹家門外,毛姑妹為了掩飾害羞之情借口說毛母不讓其開門,而王三故作離開,引得毛姑妹急忙開門,這一片段生動地展現出了毛姑妹欲迎還羞的情感表現。
三、彩調劇的價值認識
彩調劇以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鮮活的人物形象、幽默風趣的表現手法,展現了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精神風貌和美好愿景。彩調劇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美學價值得到了廣泛認可,不僅為觀眾提供了豐富的藝術享受,還傳承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從國家宏觀層面看,彩調劇的傳播實現了讓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文化方針,向世界展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例如,2019年廣西戲劇院編排了彩調歌舞劇《新劉三姐》,多次在國外演出,深受外國友人喜愛。
從社會層面看,彩調劇的發(fā)展有利于促進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實施。作為地方傳統(tǒng)劇種,彩調劇承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可以作為地方特色文化產業(yè)吸引游客,帶動農村經濟的發(fā)展。例如,2023年10月14日桂林市永福縣成功舉辦了第三屆廣西彩調藝術節(jié),促進了農村文化產業(yè)的多元化發(fā)展。
從家庭微觀層面看,彩調劇的推廣有利于弘揚優(yōu)良的家風。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家風建設,而彩調劇所蘊含的真善美價值觀,對弘揚優(yōu)良家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例如,2022年12月9日,當代廣西網以《彩調劇里“唱”振興》為題,報道了柳州市柳北區(qū)長塘村傳承彩調劇傳統(tǒng)文化,促進鄉(xiāng)風文明、家風和諧的做法;村民認為,彩調劇的演出,使村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鄰里更加和睦,家庭也更加美滿了。
四、未來展望
彩調劇在題材、造型、唱腔、歌舞、情感等方面展現了獨特的美學特征,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展望未來,相關部門需要擴大彩調劇的傳播范圍。在對外交流方面,彩調劇要多參與國際交流,建立文化合作關系。在教育方面,應在中小學課程中設置彩調劇相關課程,并開展相關劇目普及工作。在社區(qū)生活方面,定期組織、開展彩調劇的演出和興趣培訓,豐富社區(qū)居民生活,增進鄰里間交流和互動。同時,相關部門需要拓展彩調劇的宣傳方式。在媒體推廣方面,制作高質量的彩調劇紀錄片和專題節(jié)目,通過線上和線下平臺進行推廣。在研學方面,策劃組織彩調劇主題研學、旅游等活動,如參觀彩調劇博物館、體驗彩調戲劇院和訓練基地等。在創(chuàng)新融合方面,將彩調劇元素融入現代戲曲、電影、舞蹈和音樂劇創(chuàng)作中,不斷創(chuàng)新藝術形式。在全面挖掘、傳承與發(fā)展的基礎上,筆者相信彩調劇在未來一定會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廣西大學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楊智.關于彩調劇起源的辨析與探究[J].藝術評論,2017(6):125-129.
[2] 萬鳳鮮.淺談彩調劇的戲劇特色與審美風格[J].西部皮革,2019,41(14):112-113.
[3] 胡紅一,羅晨.試論彩調劇的美學特色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J].戲劇之家,2023(7):21-23.
[4] 石磊.淺析廣西彩調劇丑角的表演藝術[J].文化產業(yè),2020(15):44-45.
[5] 范丹陽.戲劇角色在人物塑造中的情感表現[D].重慶:西南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