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當媽以后,無論上不上班,都注定淪為全年無休的打工人。從母乳到哄睡,從吃穿到教育,哪樣都離不開媽。做了媽媽之后,時間和精力會被孩子、家庭無限擠壓,白天奔赴職場,晚上進門上崗,無縫銜接的生活讓很多媽媽陷入焦慮之中。事業(yè)、朋友、愛好……越來越多的喪失感困擾著她們。
就像本期策劃里“沒有朋友的媽媽”,當她因為先生過于頻繁的社交而賭氣也要去社交時,卻發(fā)現(xiàn)不知道該聯(lián)系誰。因為工作、家庭、孩子,“媽媽朋友們”見一面都很難。另一位職場媽媽,1+2+1的家庭結構,讓家里人吃飯都得相互配合。但即使是這種家庭結構,也足夠讓人羨慕,因為至少還有老人能幫忙照顧孩子,現(xiàn)實中有不少家庭只能媽媽全職在家。從事過游戲設計工作的張顯成為媽媽后,就不得不放棄工作,每天圍著育兒、煮飯、打掃等瑣事打轉。她也曾自卑過,感覺自己被時代拋棄了,但通過一個個羊毛氈作品,她收到了越來越多的正向反饋,從抑郁中走出,感受到了滿滿的價值感。
孩子要管,家庭要顧,媽媽們怎么突圍?張顯的故事給了媽媽們一個參考:不要把“做自己”和“當媽媽”對立起來。通過培養(yǎng)孩子規(guī)律的作息,媽媽們其實可以為自己爭取到更多可支配的時間。利用好這些時間,發(fā)展自己的愛好和社交圈,做一些讓自己放松快樂的事尤為重要。媽媽們也不要總想著為孩子安排好一切,最好的親子關系,是相互親密又彼此獨立。另外,要學會尋求幫助,與伴侶分享你的想法、感受和需求。最后,不要總想著一定要陪伴孩子多長時間,高質量的陪伴勝過長時間陪伴卻煩躁焦慮或心不在焉。
新手媽媽只是當下的一種狀態(tài),在這個人生階段里,要承認自己并非“無所不能”,不自責、不內耗。要相信,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媽媽們對生活的掌控感又會回來。度過這個階段,媽媽們的戰(zhàn)斗力會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