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劇情不說,為這部電影創(chuàng)作的曲目的質(zhì)量都很高。我在想,《小丑2》的大量元素堆砌,整部影片的混亂感,跌宕的情緒,分不清真實與否的場景,是否是一種精神病人狀態(tài)的藝術(shù)化寫照?而大眾無法接受的原因,就是習慣了秩序感,習慣了商業(yè)大片的固定模式,而難以接受這種跳脫規(guī)訓的、大膽的電影?大家嘲笑這部電影爛的時候,是否也屬于這部電影藝術(shù)表達的一環(huán),即普通人對一個懦弱的、可憐又可悲的底層精神病人的冷酷和自大?
——Nunu(讀微信公眾號文章《神作被嘲,誰才是小丑》)
我媽媽也是,沉迷于抖音視頻以及各種直播間。不過幸好她只會刷視頻,不會下單購物。她經(jīng)常和我們說,她看到什么東西多么便宜,如果她會買就買了。這個時候,唯一的慶幸就是她一直擔心手機有錢會被騙子劃走,不用電子支付,不然分分鐘得被騙。
——wang ?。ㄗx微信公眾號文章《直播間劇本,騙走爸媽血汗錢》)
我博士期間就是在做抗結(jié)核菌光動力藥物的研究,這個菌真的太狡猾了,而且皮很厚,難以殺滅,易復發(fā),普通的抗菌劑效果都不佳,效果好的毒性大,對抗結(jié)核抗生素研發(fā)也很緩慢,很多原研藥的專利也握在日本和美國的手里,需要我國流行病學家、臨床醫(yī)師和藥學家的共同努力,任重而道遠啊。
——Ich will(讀微信公眾號文章《林徽因、蕭紅因它而死,消滅這個病太難了》)
很感謝這篇文章能夠理性地探討這件事情?!罢嬲怀废伦赖?,是一種對話和碰撞的可能性,而理解和更開闊的路,恰是在碰撞里產(chǎn)生的?!睙o論是綜藝節(jié)目還是不同的輿論事件,希望大家心中激起的是對女性多元角色的尊重與更多重視,而不是盲目代入角色然后破防,這樣太幼稚了。
——G10(讀微信公眾號文章《楊笠上桌,冒犯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