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長的爸媽聽從家庭教育專家的話,在孩子亂發(fā)脾氣時暫?;?,讓孩子有段冷靜的自我調適時間。
“王老師,我如此照做,可是三歲兒子哭得更嚴重,究竟哪里沒做對呢?”惠純的媽媽是全職家庭主婦,全心全意地照顧獨生兒子。
我請她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在咨詢室里找一位學員擔任兒子,這一對話就看出端倪了。原來,面對嚎啕大哭的兒子,她說了句:“我不理你了?!比缓竺鏌o表情地轉身離去,引得兒子哭聲更大。
“轉身離去之前可以重新做點調整,不是說些威脅恐嚇的話語。”我點出了關鍵所在。
惠純的媽媽做對的地方是,不在兒子哭鬧時不停地說“閉嘴”“不要哭”等話語。因為只有容許孩子適度宣泄情緒,才更方便家長了解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
惠純的媽媽可以修正的地方是,當兒子莫名其妙地哭鬧時,不妨說:“好,你慢慢哭,媽媽現(xiàn)在有事到客廳,等你哭夠了,就可以過來找我?!?/p>
轉身離去帶給孩子的恐慌
爸媽需要理解孩子,大腦內杏仁核出生即已成熟,出于本能反應,碰到不順遂的事會直接哭鬧、發(fā)脾氣,而能協(xié)助抑制情緒反應的前額葉皮質要到二十多歲才能協(xié)助理性思考,控制情緒。所以,當下處理孩子哭鬧的情況,不是責怪或講大道理,這樣只會讓孩子的杏仁核反應更激烈,愈哭愈大聲,愈鬧愈用力。
惠純的媽媽聽懂癥結所在,不再怪罪兒子,她決定根據(jù)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讓兒子得到正確引導,實現(xiàn)健康發(fā)育。
一個月后,在課堂上再度碰面時,惠純的媽媽喜孜孜地說:“有一天,兒子急著吃巧克力糖,由于包裝紙有點黏,他沒耐心地哭起來。過去碰到這種情況,我會嫌他沒耐心,然后一把搶過來幫他剝,現(xiàn)在我是冷靜地問他——需要我?guī)兔??他搖搖頭。于是我又說:‘你做得到的。’接著我沒轉身離去,而是坐在附近收拾衣物,果然,他慢慢地撕開包裝紙,含著眼淚一邊抽泣一邊咬著巧克力,煞是可愛?!?/p>
惠純的媽媽從束手無策到冷靜應對,代表她通過學習明白了孩子生理狀況的變化,也明白了大人可以更有耐心地教養(yǎng)孩子。
家長要堅持“三不”原則
前額葉皮質愈早地發(fā)育成熟,自然對孩子的身心成長好處多多。但如果家長本身也是前額葉皮質發(fā)育晚熟,一天到晚對孩子怒吼大叫,又該如何是好?
小范和老婆美馨是咨詢室里共同學習的夫妻檔,他們看到惠純媽媽的經歷,于是在家里遵循“三不”原則。
第一,不在孩子面前大聲爭吵。夫妻倆意見不同時,兩人先各自調適,盡量在孩子面前樹立“有話好好說”的榜樣。
第二,不讓個人情緒干擾孩子情緒。因為家長工作上的壓力、身體上的疲累,往往讓孩子害怕靠近。
第三,不在孩子遇到挫折時,立刻插手處理,而是讓孩子重新找到自我調適的辦法。
小范告訴我:“很感謝老婆經常分享教養(yǎng)新知,讓我明白了兒子鬧脾氣是可以處理的,不像我老爸當年那樣,總是不分青紅皂白地一陣毒打;而我媽媽則是板著臉轉身離去,再用冷漠不語來懲罰哥哥和我。后來,我哥哥不學好,長大后成了家里的麻煩人物。我呢?是碰到美馨,通過教養(yǎng)兒子的過程,把自己的童年一點一滴地拼湊回來,不再那么無助了?!?/p>
很感謝小范的分享,他讓咨詢室里的家長們更加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孩子哭鬧時,家長不必急于轉身,這中間環(huán)節(jié)可以有更理想的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