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對于信息的快速獲得與表達有著越來越高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方式顯得死板,費時費力,很難滿足學生快速準確地表達自己想法的需要。“微寫作”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因其短小、精練、靈活等特點,已引起教育界廣泛關注。在語文寫作教學中,開展“微寫作”教學,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又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文章闡述“微寫作”在語文寫作教學中的理論基礎,探討語文寫作教學中“微寫作”的實施策略,分析“微寫作”在語文寫作教學中的具體案例,旨在為學生搭建更多展示自我、表達思想的舞臺,推動寫作教學邁向新的高度。
關鍵詞:“微寫作”;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31-0097-04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寫作教學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語文寫作教學模式,常常過分注重篇幅與結構,忽略學生對語言的靈活使用與個性表現(xiàn),造成部分學生在寫作時覺得無聊,缺乏學習的動力和興趣。而“微寫作”的引入,正是為了打破這一僵局,通過短小精悍的寫作練習,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其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適應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微寫作”不僅是對傳統(tǒng)寫作教學的一種有益補充,更是順應時代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適應未來社會所需語言技能與思維模式的重要途徑。通過實施“微寫作”教學,教師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潛能,幫助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語言精髓,實現(xiàn)自我表達與創(chuàng)意飛躍。
1.“微寫作”的教育學理論基礎
“微寫作”作為語文寫作教學中的一種創(chuàng)新方法,其教育學理論基礎主要涉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以及生成性學習理論等方面。首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建構性。在“微寫作”中,學生被鼓勵以簡短的語言形式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其次,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學生的智力發(fā)展都是多元化的,具有不同的優(yōu)勢和特點[1]。而“微寫作”以其靈活性和多樣性,能夠適應不同學生的智力水平和寫作需求。它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進行創(chuàng)作,從而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潛能和優(yōu)勢。最后,生成性學習理論關注學習的持續(xù)性和發(fā)展性。在“微寫作”中,學生被鼓勵進行多次的寫作訓練,并通過及時的反饋和反思來不斷提高寫作水平。這種循環(huán)式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習慣,使他們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漸成長。
2.學生認知發(fā)展特點與“微寫作”的契合點
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特點與“微寫作”之間存在著緊密的契合。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學生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向形式運算階段過渡的時期,他們的邏輯思維開始發(fā)展,但抽象思維還不夠成熟。而“微寫作”以其簡短、具體、明確的特點,正好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首先,“微寫作”的篇幅短小,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寫作任務,避免了因長時間寫作而產生的疲憊和挫折感,這有助于保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積極性。其次,“微寫作”的主題通常比較具體,有助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小的寫作單位上,降低寫作的難度。這使學生能夠更輕松地完成寫作任務,并逐漸建立起寫作的自信心[2]。最后,“微寫作”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思考問題,并鼓勵他們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微寫作”與傳統(tǒng)寫作教學的比較
與傳統(tǒng)寫作教學相比“,微寫作”在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著顯著差異。首先,在教學目標上,傳統(tǒng)寫作教學通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長篇寫作能力,強調文章的完整性和結構性。而“微寫作”則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短篇寫作能力,強調語言的精練和表達的準確性。這使得“微寫作”在教學目標上更加明確和具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和表達能力[3]。其次,在教學方法上,傳統(tǒng)寫作教學通常采用固定的教學模式和步驟,注重教師的引導和講評。而“微寫作”則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進行創(chuàng)作。最后,在評價方式上,傳統(tǒng)寫作教學通常采用終結性評價,即在學生完成寫作任務后進行批改和評分。而“微寫作”則更注重形成性評價,通過及時的反饋和多重評價來促進學生的寫作成長。這種評價方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更加關注自己的寫作過程。
1.教學目標設定
(1)知識目標。在“微寫作”教學中,設置知識目標是十分重要的。首先,積累與拓展語言素材。教師應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各類文本,特別是那些語言優(yōu)美、表達豐富的經典作品,以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并讓他們熟悉不同表達方式的運用。同時,通過定期的詞匯復習和語句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為微寫作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4-5]。其次,精講與巧練語言知識。教師應系統(tǒng)地講解語言知識,特別是那些在寫作中容易出錯的部分。通過例題講解、對比分析等方法,使學生掌握語言規(guī)則,并能在寫作中準確運用。同時,設計針對性的練習,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理解,提高語言運用的準確性。
(2)技能目標。在“微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寫作中。其中,技能目標主要體現(xiàn)在書面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三個方面。首先,提高書面表達能力。為了讓學生能用書面語言清楚、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各種微寫作任務,包括描寫性作文、記敘性作文等,旨在通過不同角度和層次的練習,逐步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通過不斷的實踐,學生能夠更加自如地運用語言,使文章更加生動、有力。其次,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在“微寫作”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指導學生合理安排文章內容,確保結構嚴謹、邏輯清晰。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編寫提綱,幫助他們理清思路,明確文章的主線和支點。通過提綱的引導,學生能夠更加有條理地展開論述,使文章更加緊湊、有力。
(3)情感態(tài)度目標。在“微寫作”教學中,情感態(tài)度目標對于學生寫作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具有深遠意義。首先,樹立積極的寫作心態(tài)。教師需幫助學生認識到寫作不僅是學習任務,更是自我表達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通過分享作家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展示寫作成果的社會影響等,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內在興趣。同時,教師可以營造一種開放、包容的寫作環(huán)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畏失敗,將寫作視為一種享受而非負擔。其次,激發(fā)寫作熱情與積極性。為了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教師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寫作活動,如作文競賽、優(yōu)秀作品展示等。這些活動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還能讓他們在欣賞他人作品的過程中汲取靈感,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同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感受,鼓勵他們在作文中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讓寫作成為他們情感宣泄的出口。
2.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計
(1)選材的多樣性。在“微寫作”教學中,選材的多樣性是確保教學質量與激發(fā)學生興趣的重要基石。首先,拓寬素材來源,豐富寫作情境。選材的多樣性要求教師和學生共同拓寬素材來源,以豐富寫作情境。素材不應局限于課本或傳統(tǒng)教學資源,而應廣泛涉獵現(xiàn)實生活、歷史文化、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多個領域。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時事熱點,將社會現(xiàn)象、新聞事件作為寫作素材;或鼓勵學生閱讀經典文學作品、科普讀物,從中汲取靈感與營養(yǎng)。通過引入多元化的素材,學生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中展開想象,創(chuàng)作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作品。其次,結合學生興趣與個性,實現(xiàn)個性化選材。選材的多樣性應體現(xiàn)在結合學生興趣與個性,實現(xiàn)個性化選材。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興趣點和觀察視角,教師應尊重并引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在選材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主題和內容,如運動、音樂、繪畫、旅行等。通過個性化選材,學生能夠在寫作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和獨特見解,增強作文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2)主題的趣味性。在語文“微寫作”教學中,主題的趣味性如同一股清泉,源源不斷地滋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創(chuàng)作靈感。首先,貼近學生生活,激發(fā)共鳴。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從中提煉出具有普遍性和趣味性的寫作話題。比如,“我的一次小冒險”“家庭趣事一二三”等,這些主題可以讓學生感到親切且易于入手,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寫作欲望。通過描繪生活中的點滴,學生不僅能鍛煉寫作能力,還能在文字中回味生活的美好,增強對生活的感知力[6]。其次,融入奇幻元素,激發(fā)想象。學生對于未知世界和奇幻故事往往充滿好奇,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設計如“穿越時空的旅行”“與外星人的對話”等富有想象力的主題。這類主題不受現(xiàn)實束縛,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造出獨一無二的故事情節(jié)。
(3)內容的層次性。在“微寫作”教學中,內容的層次性是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發(fā)展的關鍵。首先,內容的層次性體現(xiàn)在基礎技能與知識的逐步積累上。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從最基本的寫作技能開始,如詞匯運用、句子構造等,逐步過渡到更復雜的段落組織和篇章結構。通過設計由易到難的寫作任務,讓學生逐步掌握寫作的基本功,為后續(xù)的深入學習打下堅實基礎。這種逐步積累的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還能讓他們在寫作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就感,激發(fā)學習興趣。其次,內容的層次性還體現(xiàn)在思維深度與廣度的逐漸拓展上。教師應引導學生從簡單的主題入手,逐漸嘗試更復雜、更具挑戰(zhàn)性的寫作話題。例如,可以從描述個人經歷的小故事開始,逐漸過渡到對社會現(xiàn)象的分析、對未來世界的設想等。通過不斷拓寬寫作主題的范圍,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挖掘主題背后的深層含義,從而提升作文的深度和廣度。
1.案例一:基于觀察的“微寫作”
(1)教學目標。以觀察為主題的“微寫作”教學,其目標在于提高學生對細節(jié)的觀察與描寫能力。教師要讓學生認真地去觀察身邊的事物,不僅要看表面,更要看清事物的本質。具體教學目標細化如下。其一,引導學生學會細致、深入地觀察周圍事物,培養(yǎng)其敏銳的觀察力和對細節(jié)的捕捉能力。其二,通過微寫作練習,訓練學生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述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提高其書面表達能力[7]。其三,在觀察與寫作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和分析,培養(yǎng)其邏輯推理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其四,通過有趣的觀察主題和輕松的寫作氛圍,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使其樂于主動觀察和寫作。
(2)教學過程。以觀察為主題的“微寫作”教學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觀察、記錄、寫作。在觀察階段,教師首先需精心挑選一個觀察對象,這個對象可以是教室里的一盆花、窗外的一片云,或是校園一角的小景。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觀察對象,從多個角度、不同距離進行細致觀察,并鼓勵學生運用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種感官,全方位地感受觀察對象的特征。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引導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更深入地觀察和思考,如“這個物體的顏色是怎樣的?它有什么特別的形狀或紋理嗎?它讓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在記錄階段,學生需要將自己觀察到的內容記錄下來。記錄方式可以多樣,既可以是文字描述,也可以是圖畫、草圖或照片。重要的是,記錄要詳盡、準確,盡量捕捉到觀察對象的所有細節(jié)。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記錄技巧,如使用關鍵詞、短語或符號來快速記錄,或者教授學生如何繪制簡單的草圖來輔助記憶。這一階段的目標是幫助學生整理和鞏固觀察成果,為后續(xù)的寫作提供素材。在寫作階段,教師可以設定一個具體的寫作任務,如描述觀察對象的外觀特征、敘述觀察過程中的有趣發(fā)現(xiàn),或是表達對觀察對象的感受和思考。在寫作過程中,教師需指導學生注意語言的生動性和準確性,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來增強表達效果。寫作完成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享和交流,讓學生相互學習、借鑒和啟發(fā),進一步提升寫作水平。
2.案例二:基于生活體驗的“微寫作”
(1)教學目標。以生活體驗為基石的“微寫作”教學,旨在通過記錄與描寫個人經歷,多維度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與人生感悟。具體教學目標細化如下。其一,激發(fā)寫作熱情。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領悟寫作的樂趣與意義,從而自發(fā)地熱愛寫作,形成積極的寫作態(tài)度。其二,精進寫作技巧。通過描繪生活點滴,訓練學生運用生動、具體的語言,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與真實感。其三,深化觀察與思考。引導學生細致觀察生活細節(jié),深入思考人生百態(tài),從而提升其觀察力與思考深度。其四,培養(yǎng)邏輯思維。在記錄與敘述生活經歷時,要求學生整理思路,確保表述條理清晰、邏輯嚴密。
(2)教學過程。以親身體驗為主題的“微寫作”教學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體驗、記錄、寫作。在體驗階段,教師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去親身經歷和感受各種各樣的活動。這些活動可以是家庭中的日?;樱缗c家人一起做飯、打掃房間;也可以是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如參觀博物館、參加社區(qū)服務;還可以是學生自己選擇的興趣愛好,如畫畫、跳舞等。教師需要在這個階段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和空間,讓他們能夠真實地體驗生活,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在記錄階段,學生需要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記錄的方式可以是日記、隨筆、筆記等,形式不限,關鍵是要真實、具體。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注意記錄的細節(jié),如人物的動作、表情,環(huán)境的氛圍,以及自己的內心感受等。同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如何運用生動的語言來描述這些細節(jié),使記錄的內容更加鮮活、有趣。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通過示范、講解、點評等方式,幫助學生提高記錄的能力和水平[8]。在寫作階段,微寫作的主題可以是體驗中的某個瞬間、某個人物、某個場景等,關鍵是要聚焦一點,深入挖掘。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如何構建文章的結構,如何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來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如何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思考。同時,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審美能力,使他們的文章既能夠真實反映生活,又能夠具有藝術性和感染力。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小組討論、分享交流、修改潤色等方式,幫助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作品,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綜上所述,“微寫作”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展現(xiàn)出獨特的優(yōu)勢與魅力,對于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拔懽鳌蹦苁箤W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寫作任務,并能及時得到反饋,進而提升寫作水平。在“微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當將教學目標的精準設定視為導航燈塔,把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計當作筑夢基石,對“微寫作”這一教學模式進行不懈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從而推動語文作文教學的不斷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王曉霞.淺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開展微寫作訓練的策略[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3(11):147-149.
[2]王子成.過程寫作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3(19):64-66.
[3]朱鳳.微寫作訓練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通訊,2023(08):44-46.
[4]李志飛.縣域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雙對接雙服務”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教育觀察,2023(11):35-38.
[5]郭興福.創(chuàng)意寫作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名師在線,2023(21):94-96.
[6]孟兆治.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教學策略與指導[J].語文教學通訊, 2023(07):17-18.
[7]宋沁璇.微寫作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D].秦皇島: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23.
[8]陳雪菲.小學“微寫作”教學實踐探索[J].教育觀察,2020,9(11):53-54.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Writing" in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Wang Pengyi
(Teaching and Counseling Station in Datan Town, Minqin County,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0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day, people have an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for the quick acquisition and expression of information. In this context, traditional writing teaching methods appear rigid,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ous, making it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ideas quickly and accurately. Micro writing "is an emerging teaching method that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the education sector due to its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short, concise, and flexible. In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implementing "micro writing" teaching can not on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writing, but also cultivate their language expression level and thinking ability.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icro writing" in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micro writing" in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analyzes specific cases of "micro writing" in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aiming to build more stages for students to showcase themselves and express their thoughts, and promote writing teaching to new heights.
Key words: "microwriting";primaryschoolChineselanguage;writinginstruction; strategy; corecompeten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