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視覺文化盛行的時代,教育領(lǐng)域正經(jīng)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正逐漸與新興技術(shù)相融合,以適應(yīng)學生的學習需求。其中,圖像化策略是一種以圖像為媒介,旨在通過直觀、生動的視覺元素,輔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提升學習效果的實踐性教學策略。它不僅可以讓原本單一枯燥的語文閱讀學習變得更具趣味性,也能有效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從而對優(yōu)化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產(chǎn)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文章提出當前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探討語文閱讀教學中圖像化策略的應(yīng)用路徑,旨在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為教師優(yōu)化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議。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圖像化策略;應(yīng)用路徑;人才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31-0121-04
基金項目:2021年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qū)教育科研重點課題“雙減背景下‘圖像化’策略提升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實踐研究”(編號:XL1452022114)
語文閱讀肩負著培育學生閱讀興趣與習慣的雙重使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深入探究圖像化策略的本質(zhì),不難發(fā)現(xiàn),這一策略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能夠豐富語文閱讀的教學手段,更能點燃學生學習熱情,激活學生閱讀動力。因此,教師在語文閱讀課堂上應(yīng)巧妙融合圖像化策略,以其為輔助教學之翼,使得原本顯得沉悶的文本閱讀變得生動形象,妙趣橫生,從而為學生搭建一座從文字到想象的橋梁,引導他們在視覺與思維的交織中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增強記憶,拓寬想象[1]。
1.學生主動閱讀興趣缺失
閱讀教學,本應(yīng)是引領(lǐng)學生領(lǐng)略語言之美、拓寬知識邊界的橋梁,但現(xiàn)實情況卻是,部分學生在面對閱讀材料時,往往顯得興趣寥寥。首先,部分學生正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導的學習階段,對于純文字的閱讀材料,他們會覺得單調(diào)乏味,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其次,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式往往傾向于灌輸式的知識傳授,而忽略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部分學生的閱讀興趣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最后,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面臨著眾多的娛樂選擇,這些外部誘惑在一定程度上會分散他們對閱讀的注意力,進一步削弱他們的主動閱讀興趣。
2.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不足
閱讀理解能力是衡量學生閱讀水平的重要指標,但在閱讀教學中,部分學生的理解能力普遍存在欠缺。他們往往能夠把握文章的基本情節(jié)和表面信息,卻難以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層含義和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這一問題的產(chǎn)生,既與學生自身閱讀經(jīng)驗的積累不足有關(guān),也與閱讀教學方法的滯后緊密相連。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過于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對學生閱讀策略的指導和訓練[2]。這導致學生在面對復雜文本時,缺乏有效的分析工具和理解方法,難以深入挖掘文本的內(nèi)涵。
3.學生閱讀學習體驗欠佳
閱讀學習體驗是影響學生閱讀興趣和學習效果的關(guān)鍵因素。然而,在閱讀教學中,部分學生的學習體驗往往不盡如人意。首先,由于閱讀材料的單一和教學方式的僵化,部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難以感受到新鮮感和挑戰(zhàn)性,這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其次,缺乏互動和反饋的閱讀課堂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無法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和創(chuàng)造力。最后,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情感體驗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單一的教學目標使得學生的閱讀學習體驗變得單調(diào)乏味,難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1.立足學生身心特點,激活學生圖文閱讀興趣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圖像化教學策略的應(yīng)用主要是為了解決學生語文閱讀學習枯燥的問題,其本質(zhì)是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促進學生整體閱讀水平的提高[3]。首先,利用圖像直觀性,搭建認知橋梁。教師可以精選與課文內(nèi)容緊密相關(guān)的圖像資源,如生動的插圖、動畫或視頻片段,作為閱讀教學的切入點。這些圖像不僅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為他們搭建起從直觀感知到深入理解文本的橋梁。其次,融合圖文互動,激發(fā)情感共鳴。教師可以通過設(shè)計圖文互動環(huán)節(jié),如讓學生根據(jù)圖片創(chuàng)作短文、為課文配圖或進行角色扮演等,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加深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情感體驗。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還能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與文本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更加主動地投入到閱讀學習中。
例如,在教學《少年閏土》一課時,教師可以精心挑選一系列與課文內(nèi)容緊密相連的圖像資源,如雪地捕鳥、看瓜刺猹、海邊拾貝以及看跳魚兒的生動插圖或動畫。這些圖像不僅色彩鮮明,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為他們提供一個直觀的視覺入口,幫助他們更輕松地進入課文情境[4]。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先展示這些圖像,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畫面內(nèi)容,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jié)合圖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他們在朗讀過程中初步感知閏土的人物形象,并嘗試用自己的話語來描繪閏土在畫面中的活動和情感。在深入閱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為課文中的某個段落配圖,通過圖畫來表達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還能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與文本產(chǎn)生更深的情感共鳴。
2.圖表形式解讀文本,化繁為簡梳理文本信息
在語文閱讀學習中,學生主要依賴文本閱讀來獲取信息[5]。然而,傳統(tǒng)的文本閱讀方式往往效率不高,且難以全面把握文章要點。為了改善這一狀況,圖表形式解讀文本逐漸受到重視。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提取關(guān)鍵信息,還能激發(fā)閱讀興趣,促進深度思考。首先,選擇合適的圖表工具。對于敘述性文本,時間線或流程圖能夠清晰地展示事件的發(fā)展順序和邏輯關(guān)系,有助于學生快速構(gòu)建故事框架。對于說明性或議論性文本,概念圖或韋恩圖則能更有效地呈現(xiàn)信息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和差異,幫助學生理解復雜的概念和觀點。因此,教師應(yīng)指導學生根據(jù)文本特點,靈活選用圖表類型,以最大化地輔助文本解讀。其次,引導學生繪制圖表。圖表繪制不僅是一個信息提取的過程,更是一個思維整理和深度理解的過程。教師應(yīng)鼓勵學生在閱讀時,邊讀邊思考,嘗試用圖表來記錄和整理文本中的關(guān)鍵信息[6]。通過親手繪制圖表,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同時鍛煉信息整合和邏輯思維能力。此外,自主繪制圖表能夠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成就感,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
例如,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向?qū)W生展示一個預(yù)先設(shè)計好的圖表框架,作為繪制的起點和參考。這個框架可以是一個簡單的表格,分為兩列,一列用于記錄“精彩極了”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另一列則用于“糟糕透了”的相關(guān)內(nèi)容。表頭可以包括“事件/情境”“人物反應(yīng)”“關(guān)鍵詞”等,以便學生后續(xù)填寫。然后,教師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要求他們邊讀邊思考,注意文中關(guān)于“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兩種截然不同評價的具體情境、人物反應(yīng)以及相關(guān)的關(guān)鍵詞。學生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在文本中做好標記,以便后續(xù)提取信息。在學生完成初步閱讀后,教師可以鼓勵他們繪制圖表,將提取到的信息填入圖表中對應(yīng)的位置。如在“事件/情境”一欄,學生可以填寫文中描述的具體事件或情境;在“人物反應(yīng)”一欄,學生可以記錄父母對詩的不同反應(yīng),即“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在“關(guān)鍵詞”一欄,學生則可以提煉出與這兩種評價相關(guān)的關(guān)鍵詞。通過繪制圖表,學生不僅能夠更清晰地看到文中兩種截然不同評價方式的具體表現(xiàn),還能深入理解這兩種評價方式對主人公成長的影響。
3.結(jié)合學生思維特點,助力學生閱讀體驗提升
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標不僅在于拓寬學生的文學視野,更在于通過豐富的閱讀實踐活動,使學生積累文學知識,掌握多樣的寫作技巧,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7]。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yīng)根據(jù)學生的思維特點,精心設(shè)計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高效的思維模式,科學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多樣化的閱讀活動中逐步精進學生的閱讀技巧。同時,對于抽象或復雜的文本內(nèi)容,教師可以利用圖像、圖表或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文本信息。
例如,在教學《葡萄溝》一課時,首先,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生動的多媒體資源,如展示葡萄溝的實景圖片或播放簡短的介紹視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這樣,學生在開始閱讀之前就能對葡萄溝有一個初步的視覺印象,為后續(xù)的閱讀活動打下基礎(chǔ)。然后,在自主閱讀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如葡萄溝有哪些特點讓作者覺得它是個好地方,鼓勵學生邊讀邊思考,用筆勾畫出關(guān)鍵語句,培養(yǎng)他們的信息提取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在深入解讀文本時,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設(shè)計一些互動環(huán)節(jié)。如對于文中描繪的葡萄溝水果品種多、長勢好的部分,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話來復述,或者讓他們畫出自己想象中的葡萄溝景象,以此來檢驗他們的理解程度和想象力。同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中“老鄉(xiāng)熱情好客”以及“葡萄干好”的部分,教師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擬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文本中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感。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提高他們的情感共鳴和語言表達能力。此外,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等工具,幫助學生梳理文本的結(jié)構(gòu)和主旨,使他們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文本的寫作特點和語言風格,教師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和寫作技巧。最后,在總結(jié)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或全班分享,讓他們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和收獲。通過分享和交流,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閱讀體驗和綜合素養(yǎng)[8]。
4.圖文整合文本內(nèi)涵,引導學生共情深層情感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圖文整合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跨越文字的界限,直觀感知文本所描繪的世界,更能夠引領(lǐng)學生深入文本的情感深處,實現(xiàn)與作者心靈的對話。通過圖文整合,學生可以在視覺與文字的雙重刺激下,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內(nèi)涵,共情作者的深層情感,從而提升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情感素養(yǎng)。首先,圖像輔助,深化文本理解。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精心挑選與文本內(nèi)容緊密相關(guān)的圖像資源,如歷史照片、風景畫作、實物圖片等,作為輔助學生理解文本的工具。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難以理解的部分時,教師可以適時展示相關(guān)圖像,引導學生結(jié)合圖像進行思考,從而幫助他們突破閱讀障礙,深化對文本的理解。其次,圖文結(jié)合,激發(fā)情感共鳴。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圖文結(jié)合的方式,將文本中的情感元素與圖像資源相結(jié)合,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情感共鳴的契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像中的細節(jié),想象自己置身于文本所描繪的場景中,與作者共同經(jīng)歷那些或喜或悲的時刻,從而加深對文本內(nèi)涵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海上日出》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讓他們通過文字初步感受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象。然后,教師可以展示一系列海上日出的高清圖片或視頻片段,讓學生仿佛置身于那片廣闊的海域,親眼目睹太陽從海平面緩緩升起的壯觀場景。在圖文結(jié)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圖片中的色彩、光影、形態(tài)等元素與文本中的描述相對照,幫助他們更加直觀地理解作者如何運用語言來描繪這一自然奇觀。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圖片中太陽的顏色變化,從最初的紅到后來的金黃,再對照文本中“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等描述,讓學生深刻感受到作者筆下日出的動態(tài)美和力量感[9]。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觀察圖片中的海水、云霞、天空等元素,想象自己站在海邊,親身感受那份寧靜與壯闊,從而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所蘊含的情感價值。通過這樣的圖文整合,學生不僅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內(nèi)涵,還能夠與作者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提升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情感素養(yǎng)。
5.優(yōu)化傳統(tǒng)評價模式,突出評價診斷導向作用
在圖像化閱讀教學中,評價環(huán)節(jié)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有效性直接影響到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和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為了更好地發(fā)揮評價的診斷與導向作用,教師需要優(yōu)化傳統(tǒng)評價模式,構(gòu)建一套全面、科學、具有診斷性的評價體系,以引導學生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升圖像化閱讀能力。首先,加強過程性評價,關(guān)注學生學習軌跡。在圖像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yīng)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和記錄,通過多維度、多層次的評價,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方法和學習成效。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設(shè)計觀察記錄表,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閱讀策略運用、問題解決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并定期與學生進行反饋交流,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學習優(yōu)勢和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調(diào)整學習策略。其次,引入學生自評與互評,促進自我反思與相互學習。通過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從而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尋求改進的方法。同時,互評活動可以讓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拓寬閱讀視野,提升評價能力。教師應(yīng)為學生提供明確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引導他們客觀、公正地進行自評與互評,確保評價活動的有效性和準確性。最后,構(gòu)建綜合性評價體系,發(fā)揮評價的導向作用。為了全面、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圖像化閱讀能力,教師需要構(gòu)建一套綜合性評價體系,包括學生的知識掌握、技能運用、情感態(tài)度等,既要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成果,又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通過綜合性評價,教師可以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發(fā)展需求,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建議,引導他們不斷提升圖像化閱讀能力。同時,綜合性評價體系可以為教師的教學改進提供有力支持,幫助教師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和方法,提高圖像化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圖像化策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巧妙運用,無疑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zhì)量注入了勃勃生機。為了促進圖像化策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yīng)用,教師要立足學生身心特點、激活學生圖文閱讀興趣,圖表形式解讀文本、化繁為簡梳理文本信息,結(jié)合學生思維特點、助力學生閱讀體驗提升,圖文整合文本內(nèi)涵、引導學生共情深層情感,優(yōu)化傳統(tǒng)評價模式、突出評價診斷導向作用,以此為學生今后更高效地閱讀和學習提供科學的方法指導。
參考文獻:
[1][3]呂英姿.借助圖像化閱讀策略推動學生高階思維發(fā)展———以統(tǒng)編版《語文》第二、三學段教材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2,23(09):67-69.
[2]林英.小學語文高年級說明文圖像化閱讀策略———以《松鼠》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3,24(06):66-68.
[4]洪妍娜.基于圖畫書圖文閱讀的兒童哲學教學策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3(04):84-86.
[5]葉霜婷,劉丹.學習共同體視域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吉林教育,2022(03):54-56.
[6]齊金鳳.小學語文批注式自主閱讀教學方法探索———以《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為例[J].甘肅教育,2022(02):49-53.
[7]鄭曉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評一體化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關(guān)系[J].天津教育,2023(36):174-176.
[8]杜娟,周海永,李艷.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的研究與實踐[J].襄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23,22(06):80-82.
[9]馬春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策略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3,39(09):62-66.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Visualization Strategies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Lu Fangyu
(Education Science Research Affiliated Primary School,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000, China)
Abstract: In today’s era of information explosion and prevalent visual culture, the education field is undergoing unprecedented changes,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s are gradually integrating with emerging technologies to meet students’ learning needs and habits. Among them, the visualization strategy is a practical teaching strategy that uses images as a medium to assist students in deeply understanding text content and improving learning effectiveness through intuitive and vivid visual elements. It can not only make the originally monotonous Chinese reading learning activities more interesting, but also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reading learning, thereby playing a positive role in optimizing the quality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and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path of visual strategies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aiming to find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of low interest, shallow understanding, and insufficient emotional resonance in traditional reading teaching. It provides new ideas and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to optimize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primaryschoolChineselanguage;readinginstruction;visualization strategy;application path;personnel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