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午后,樹葉的飄落像是在敘述著一段深情的離別,車輪撥動著一地的弦曲。這是一次早就和奶奶約好的返鄉(xiāng)之旅,車里是四口之家:爸爸、媽媽、妹妹和我。爸爸打開了導航,“開始導航,全程315公里?!卑橹嗔恋膶Ш铰?,我的思緒飛到了315公里處。
那里是遠離高樓的一片村落,白墻紅瓦,層層疊疊。一望無際的田,被犁得齊齊的,種著小麥、玉米還有水稻。山上郁郁蔥蔥的是蘋果樹與櫻桃樹,結出的果子總是被爺爺奶奶做成罐頭送給返鄉(xiāng)的我們。我最喜歡小村漫天霞光的傍晚,那時人們起灶的炊煙裊裊,十幾縷長煙如云團一樣匯聚在空中,又各自散開飄向四方。我的思緒里,綠山后,田壟前,白墻旁,都有一個等候的身影,那是奶奶。也許她正在給樹理枝,或者喂鴨喂豬,抑或是僅僅站在那里張望著什么。
太陽掛在西方天際,過了高速入口,車速便加快了,“距離終點300公里,還需兩小時五十分鐘,行車注意安全?!睂Ш皆俅嗡蛠砼牡奶崾?,這也讓我想起幾年前從奶奶家回到大連,就是在到達這個收費站時,奶奶打來電話,焦急地詢問:“走哪兒了?到了嗎?”爸爸笑著回答:“還差一點距離?!敝钡介_回市內,奶奶才放心地掛斷了電話。
車窗外的景色飛速閃過,那是欄桿;遠處是田野與山坡上的黑馬,于黃色光影中失真般地從眼前直直飛走了。我的思緒已不可遏止地飛到了那個小村莊,回憶起從前無數次往返的點點滴滴:奶奶不斷打來電話,與我們一同坐在車中歡笑,臨走前為我們裝上大包特產……
導航提示到了營口,距離鞍山還有120公里,眼前的景色愈發(fā)熟悉:成排的松,棵棵挺立,后面是田,再往后是廠房與地平線。開過一塊廣告牌,我仿佛看見一年前奶奶的車燈,那時奶奶帶著我們落下的行李與爺爺一路開車追到營口,而我們一家任他們如何鳴笛,也沒有停下車,最后發(fā)覺時,先是遭到了奶奶一頓數落,然后是五個人笑得前仰后合……
落日在后面追,絳紅的“鞍山站”赫然立于眼前,距離奶奶家只有20公里了。幾個月前奶奶與爺爺親自開車送我們到這里,也是在這個距離點上約好了這次的歸家。還記得車里看著佇立、凝望的爺爺奶奶的身影逐漸消失在暮色里,我的眼睛又變得潮濕……
距離近了,近了,視野中出現被落日映紅的村莊,熟悉的田埂與熟悉的幾只鴨。幾天前奶奶就是站在這片田上打來電話。
距離近了,近了,晚霞滿天下的身影清晰了,清晰了——奶奶,奶奶在沖著我們揮手!小妹抑制不住心情,搖下車窗高喊:“奶奶……奶奶!”奶奶答應著,迎著我們的車站定,沖我們張開了手。
我和小妹飛奔下車,身后傳來導航的提示音:“本次導航結束,感謝……”我已經無暇聽導航啰唆了,一轉身撲進了奶奶的懷里。風是柔的,云是淡的,我默默地擁抱著奶奶,我知道:此時,我們與奶奶家的距離為零!
(指導老師:徐 凱)
清揚微點評
回家距離的公里數從315到0,這315公里的行程,一路牽掛著爺爺奶奶的心。文章描寫的內容與題目非常契合,距離的一點點縮短,其實也是在寫歸家的迫切之情。該文真正做到了:緊扣主題,中心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