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目標解讀
語言是構成文學作品的最基本要素,我們喜愛一部文學作品,常常也是被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吸引。品味語言特點,其實就是調(diào)動我們的閱讀經(jīng)驗,去感受和關注作者是如何使用一定的技巧來藝術化地加工字詞句的。高考語文對小說語言的考查重在理解和分析小說的語言藝術,往往集中于對小說中人物語言和敘述人語言的鑒賞上??忌枰莆绽斫庹Z言含意、分析語言藝術特色、把握人物形象與語言的關系、推理作者意圖和情感以及掌握常見作家語言風格等方面的知識能力??忌枰斫庑≌f中人物對話、獨白等個性化語言,這些語言應該能夠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需要品味作者在小說中敘述事件、描繪人物、發(fā)表評論、抒發(fā)感情時使用的語言風格,如平實、樸素、華麗、冷峻、熱烈等。近年來高考在現(xiàn)代文選文上,從魯迅、蕭紅到馮至、沈從文,以及當代的李娟、雙雪濤等作家都有涉及,都是語言風格非常鮮明的作家。
高考在小說語言的考查上,有時是客觀題上對整體語言特點有所描述,有時則是需要聯(lián)系人物、情節(jié)等相關知識點進行考查??忌绕湟盐杖宋镄蜗笈c語言的關系,理解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是如何通過語言來塑造的,如何通過人物的對話、獨白等語言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狀態(tài);甚至,有時還需要推理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意圖和情感,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和主題思想。品味語言還要考慮語言的地域特色、時代特色、生活特色等,如果是小說中的人物語言,還要注意其身份地位、文化程度、性格心理,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語言特點。
技法·錦囊妙計
一、賞析敘述語言
分析小說語言可從以下角度考慮(分析散文的語言特點時,亦可借鑒以下角度):
用詞之美:小說語言的魅力首先體現(xiàn)在詞匯的選擇上。作者需要巧妙地使用各種類型的詞匯,閱讀時應注意詞匯的感情色彩、詞性活用等,往往在描繪人物、場景和表達情感上有獨特的表現(xiàn)力。
句式變化:句式的變化可以增強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表現(xiàn)力。整散結合、長短結合、肯定與否定等句式變換,可以更好地表達人物的情感和呈現(xiàn)故事情節(jié)。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反語等修辭手法可以增強語言的形象性和生動性,使讀者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和情感。
表達方式:小說中常用的表達方式包括描寫、議論、抒情、記敘和說明等。這些表達方式可以幫助作者更全面地展現(xiàn)故事和人物,增強讀者的閱讀體驗。
語言風格:不同的語言風格可以為小說增添不同的色彩。豪放、柔婉、質(zhì)樸、華麗、詼諧、簡潔等語言風格,可以根據(jù)小說的主題和情感需要進行選擇。
語體角度:書面語與口語的結合,以及褒貶色彩的使用,都可以影響小說的語言風格和表現(xiàn)力。
語氣和態(tài)度:通過特定的語氣和態(tài)度,可以表現(xiàn)出人物的情感和性格,同時也可以影響讀者的閱讀感受。
地方色彩:在小說中使用方言和地方特色語言,可以為故事增添地方色彩,使讀者更好地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
文字排列的特殊形式:如在小說中穿插詩歌、對聯(lián)等形式進行文字排列,可以增強小說的藝術性和審美價值。
二、賞析人物語言
對小說中人物語言進行準確把握能夠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情節(jié)更加生動有趣,同時有利于提高讀者的閱讀體驗。分析小說中人物語言的特點,主要應考慮人物的語言應該符合其身份、性格、生活背景、故事發(fā)生的具體情境等特點。
三、品味小說語言的主要方法
從修辭角度: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對偶、借代、設問、反問、頂真等,要熟練掌握各種修辭的作用。
從句式角度:長短句的使用,整句(結構比較整齊的句子,如對偶、排比、四字短句等)、散句(句子參差不齊,長短不一)的使用。
從詞語使用角度: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疊詞、副詞、擬聲詞的作用,準確、簡明、生動、形象等等。
從語體色彩角度:如口語化的語言一般具有樸實、風趣、形象、生動、有地方色彩等特點;而書面語則傾向莊重、典雅、含蓄深沉等。
從整體語言風格:質(zhì)樸、平實(語言通俗化、口語化,少用修辭,少描寫性語句),清新、華麗(講究節(jié)奏和韻律,多描繪性語言,多用引用、排比、對偶、用典等修辭),幽默、辛辣,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寓莊于諧,口語化等。
典例·分析運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孩子的講演
蕭 紅
一九三八年的春天,月亮行走在山西的某一座城上。
這是一個歡迎會,出席的有五六百人,站著的,坐著的,還有擠在窗臺上的。被歡迎的賓客是一個戰(zhàn)地服務團。
第一個上來的是個花胡子,兩只手扶著臺子的邊沿,好像山羊一樣,他垂著頭講話。
“告訴我!笑什么……笑什么……”孩子王根拉住了他旁邊的女同志,搖著她的胳臂?!靶λλ菢幼??!蹦桥疽贿呌檬职醋∽欤贿吀嬖V那孩子。那孩子起來看看,他是這大廳中最小的一個,大概也沒看見什么,就把手里剝好的花生米放在嘴里,一邊嚼著一邊拍著那又黑又厚的小手掌。接著又去吃落花生,吃別的果子,吃一些混著沙土的點心和芝麻。(小王根并不是一個專心的聽眾,注意力都在吃零食上。只要你也曾是個兒童,一定會注意到這個情節(jié)。)
講演者一個接著一個,不知道是誰提議叫王根也走上講臺。
王根發(fā)燒了,立刻停止吃東西,血管里的血液開始不平凡地流動起來。他也并不是恐懼,因為這地方人多,又都是會講演的,他想他特別要說得好一點。
于是王根站上了自己的木凳。
人們一看到他就喜歡他。他的小臉一邊圓圓的紅著一塊,穿著短小的、好像小兵似的衣服,戴著灰色的小軍帽。他一站上木凳,第一件事是把手放在帽沿前行著軍人的敬禮。(儼然是從大人的講演那里學到的儀式,可愛地模仿大人的舉動。)他還沒開口,人們就禁不住笑了起來。
“你也會講演嗎?你這孩子……你這小東西……”人們都用這種眼光看著他,并且張著嘴,好像要吃了他。他全身都熱起來了。
王根剛一開始,就聽到周圍哄哄的笑聲,他把自己檢點了一下:“是不是說錯啦?”因為他一直還沒有開口,他證明自己沒有說錯,于是,接著說下去,他說他家在趙城……
“我離開家的時候,我家還剩三個人,父親、母親和妹妹,現(xiàn)在趙城被敵人占了,家里還有幾個,我就不知道了。我跑到服務團來,父親還到服務團來找我回家。他說母親讓我回去,母親想我。我不回去,我說日本鬼子來把我殺了,還想不想?我就在服務團里當了勤務。我太小,打日本鬼子不分男女老幼。我當勤務,在宣傳的時候,我也上臺唱蓮花落……”(這個小孩做的都是大人的事,說話也是一個大人的口氣,在抗戰(zhàn)中擔當了大人的責任。這一段令聽眾心酸,不再笑,也笑不出來。)
又當勤務,又唱蓮花落,不但沒有人笑,不知為什么反而平靜下去,大廳中人們的呼吸如游絲般輕微。人們之中有的咬著嘴唇,有的咬著指甲,有的把眼睛掠過人頭而投視著窗外。站在后邊的那一堆人,就像木刻圖上所刻的一樣,笨重,粗糙。他們的眼光都像反映在海面上的天空那么深沉,那么無底。
窗外則站著更冷靜的月亮。它和每年的春天一樣,但是,今夜,它在一個孩子的面前做了一個偉大的聽眾。(關注句子里的修辭手法,聯(lián)系前后文,考慮其對人物和主旨的作用。)
小講演者雖然站在凳子上,并不比人高出多少。
“父親讓我回家,我不回家,讓我回家,我……我不回家……我就在服務團里當了勤務,我就當了服務團里的勤務?!?/p>
他聽到四邊有猛烈的鼓掌的聲音;向他湖水似的涌來,他就心慌起來,他想他的講演還沒有完,人們?yōu)槭裁垂恼??或者是說錯了!不是還有日本帝國主義沒有加上嗎?他特別用力鎮(zhèn)定自己。
“我當了勤務……當了服務團里的勤務……我……我……”
人們接著掌聲,就來了笑聲,笑聲又接著掌聲。王根說不下去了。他想一定是自己出了笑話,想馬上發(fā)現(xiàn)出自己的弱點以便即刻糾正。但是不成,他只能在講完之后,才能檢點出來,或者是衣服的不齊整,或者是自己的呆樣子。他不能理解這笑是人們對他多大的愛悅。
“講下去呀!王根,講下去!”他本團的同志喊著他。
“日本帝國主義……日本鬼子……”他就像喝過酒的孩子,從木凳上跌落下來一樣。他的眼淚已經(jīng)浸上了睫毛,他什么也看不見,他不知道他是站在什么地方,自己是在做什么。
人們的笑聲更不可制止,他哭了。
王根想:這講演是失敗了,完了,光榮在他完全變成了懊悔,而且是自己破壞了自己的光榮。他沒有勇氣再作第三次的修正,他要從木凳上下來。他剛一開始彎曲他的膝蓋,就聽到人們向他呼喊:“講得好,別哭啊……再講再講……”
其余的別的安慰他的話,他就聽不見了。他覺得這都是嘲笑,于是更感到自己的恥辱,更感到不可逃,他便跌到不知道是什么人的懷里大哭起來。(他的心智甚至還辨識不了聽眾們的笑是善意的笑還是嘲笑;而且,往往只有孩子,才會以大哭來表達自己的無措和難過。)
這天晚上的歡迎會,一直繼續(xù)到半夜。
王根再也不吃擺在他面前的糖果了。他把頭壓在桌邊上,就像小牛把頭撞在欄櫥上那么粗蠻,他手里握著一個紅色上面帶著黃點的山楂。那山楂就像用熱水洗過的一樣,當用手抹著眼淚的時候,那小果子就在手心里冒著氣。(不吃糖果了,卻還緊握著山楂,到底還是個小孩子呢。細節(jié)生動、可愛,讓我們對小孩子王根更加憐愛。)
這歡迎會開過了,就被人們忘記了,若不去想,就像沒有這么回事存在過。
可是在王根,一個禮拜之內(nèi),他常常從夜夢里邊坐起來。但永遠夢到他講演,并且每次講到他當勤務的地方,就講不下去了。于是他想逃走,可是總逃不了,于是他叫喊著醒來了。和他同屋睡覺的另外兩個比他年紀大一點的小勤務的鼾聲,證明了他自己也和別人一樣地在睡,而不是在講演。
但是那害怕的情緒,使他在小床上縮做了一個團子,就仿佛在家里的時候,為著夜夢所恐懼縮在母親身邊一樣?!皨寢尅边@是他往日自己做孩子時候的呼喊。
現(xiàn)在王根一點聲音也沒有就又睡了。雖然他才九歲,因為他做了服務團的勤務,他就把自己也變作大人。(“往日自己做孩子”,表明今天的王根并沒有把自己當作一個孩子了。這個故事里,一個九歲的孩子的“被迫”成熟,令人心酸心痛,不得不反思戰(zhàn)爭的可怕,更堅定了抗日的決心。)
1938年10月
(有刪改)
任務題
1.請結合文本簡要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賞析句子表達效果可從表達技巧、人物塑造、氛圍的營造、表現(xiàn)主題等角度考慮。以“站”來描寫月亮,賦予月亮人的形態(tài),運用了擬人修辭。巧用一個“站”字將月亮人格化,地上人們聚會,頭上一輪明月“站著”,突出了月亮的存在,表明周圍環(huán)境的靜謐;月亮都站了起來,似乎也被王根的講演感染;“它在一個孩子的面前做了一個偉大的聽眾”運用了比喻修辭,把月亮喻為偉大的聽眾。這樣擬人和比喻相結合,有了月亮“這一個偉大的聽眾”,說明孩子的講演的動人,側(cè)面突出王根雖然是個孩子,可是講演卻有很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前文說“沒有人笑,不知為什么反而平靜下去……他們的眼光都像反映在海面上的天空那么深沉,那么無底”,會場氛圍已經(jīng)莊重起來,此處更巧妙地以月亮的“冷靜”烘托出講演現(xiàn)場的莊嚴肅穆的氛圍,表現(xiàn)人們對王根講演內(nèi)容的認同、共同抗日的決心。此處對月亮的刻畫有利于人物形象和小說主題的表現(xiàn)。
答案:①巧用一個“站”字將月亮擬人化,既突出了環(huán)境的靜謐,也暗示聽眾的態(tài)度由之前的戲謔變?yōu)榍f重嚴肅;②巧妙地將擬人和比喻相結合,連月亮都成了“一個偉大的觀眾”,突出王根雖然是個孩子,可是講演卻有很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③巧妙地以月亮的“冷靜”烘托出講演現(xiàn)場莊嚴肅穆的氛圍,有利于人物形象和小說主題的表現(xiàn)。
其他題
2.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花胡子因為形象滑稽而被聽眾嘲笑,不僅表現(xiàn)了聽眾無聊麻木的心態(tài),也為王根出場埋下了伏筆。
B.王根開口講演之前,他圓圓的小臉、冷靜的表現(xiàn)使人們禁不住笑起來,笑聲中洋溢著對他的愛悅。
C.講演過程中,聽眾的情緒與王根的情緒形成鮮明的反差,正是聽眾的起哄造成了王根講演的失敗。
D.王根在講演之后持續(xù)做夢,表明他對這次的講演耿耿于懷,緊張和懊悔等情緒始終縈繞在心頭。
3.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取材巧妙,作家通過體察入微的筆觸,以歡迎會上孩子的講演真實地再現(xiàn)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社會生活。
B.小說以兒童視角展開敘述,透過兒童對他人的細心觀察,對自己的細膩反思,呈現(xiàn)出自然流淌的樸實情感。
C.小說語言風格多樣,敘事語言沉靜冷峻,人物語言既有成人的戲謔,也有孩童的天真,具有高超的藝術性。
D.小說和孫犁的《荷花淀》一樣,表現(xiàn)了抗日戰(zhàn)爭對個體和社會的影響,表達了全民族奮起抗戰(zhàn)的宏大主題。
4.小說的主角王根雖然還只是一個九歲孩子,但戰(zhàn)爭讓他“把自己也變作大人”。作為孩子和大人,他有什么不同表現(xiàn)?請從文中分別找出兩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19~24期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