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大廳里,伴著鋼琴聲,“楓”雅少年沉浸音樂世界;陽光透過玻璃,照在梅、蘭、竹、菊的文化長廊上,有一種歲月靜好的美感。學生的作品,裝飾了長廊,也裝飾著童年的夢;漫步雅園,鑒開亭、紫藤架、碧桃樹等打卡點也映入眼簾。這是一段賞心悅目的校園旅程,也是一次心靈的放松。
百年建校發(fā)展歷程波瀾壯闊,百年名校積淀歷久彌新。創(chuàng)辦于清末宣統(tǒng)三年(1911年)的蘇州市楓橋中心小學,坐落于古運河畔,是一所有著百年文化積淀的江蘇省實驗小學。蘇州市楓橋中心小學始終在“向雅而行,向高而攀”校訓引領下,強調個性發(fā)展,關注生命成長。以培養(yǎng)慧雅學子為目標,打造“雅集+”德育課程,構筑“雅集”綜合評價體系,如此形成活力積極的教育生態(tài),助力師生成就自我,實現(xiàn)學校高質量發(fā)展。
正面管教,做一個“夸夸”老師
身為二(2)班班主任,黃藝璇老師每天早上進教室的第一件事,先看看班級是否開燈,桌椅板凳擺放得是不是整齊,最重要的是看看學生到校有沒有異常情況。有一天,她踏進教室,學生已經開始早讀,朗朗讀書聲讓她心里甚是欣慰。教室里有一個圖書角,學生們經常從家里帶來課外讀物進行分享。一次,她發(fā)現(xiàn)圖書角桌子上的書擺放得非常整齊,明顯是有人專門整理過了?!斑@些書是誰擺放的?”她問。這時候,平時不太愛說話的一個女孩緩緩舉起手。黃老師開心地說:“謝謝你,你非常熱愛我們的班級,你為我們的家做出了貢獻。來,獎勵你一張‘文明卡’?!迸⒖觳缴锨?,小心翼翼領走了卡,同時贏走了其他同學羨慕的眼光。
在這之后,這個女孩上課積極發(fā)言,學習上有了很大進步。一張“文明卡”可以讓學生取得進步,并起到激勵作用。雅集卡用在適當?shù)臅r機,確實有很多好處。黃老師認為,在教室里多強調積極因素,樹立班級榜樣,這樣的正面教育會催生正面行為,是讓班風正、學風濃的明智做法。
蔣映秋老師的班上有個學生,上課不專心,課后作業(yè)不完成,也不遵守紀律。教育過幾次,效果不佳。不過,這個學生的美術成績特別好,于是蔣老師抓住這個優(yōu)點,當著學生的面向他的父母報喜,并提出如果在學習上也能這樣出色就更好了。沒想到這個方法奏效了,這個學生上課認真了,課間能與同學和睦相處。之后,這個孩子一有進步,蔣老師就設法“報喜”,使他感到老師時刻關注他,增強了自信心和自覺性。蔣老師利用學科特點也進行了類似嘗試。在每一次批改作文時,蔣老師盡可能給一些學困生多寫評語,課后也會夸獎他們的作業(yè)有進步。
最近一個禮拜,是心愿卡兌換的“高峰期”。來找蔣老師實現(xiàn)心愿的孩子都是要求換座位,他們中有想和好朋友一起坐著聽課的,也有組長為了整組的“榮譽”,希望把搗蛋、不聽話的組員調走的。從“雅集卡”到“雅集達人”,蘇州市楓橋中心小學對于學生的激勵制度也在升級,這不失為一種積極而又正面的管教。學生通過文明舉止、努力學習、積極勞動、才藝展示、健康運動等方面獲得相應的獎勵卡。對學生來說,這是老師給予的認可與贊賞。于教師而言,發(fā)放雅集卡,一方面是對學生某一項才能或某一刻特別努力的認可,另一方面也讓教師多元地評價學生的進步與成長,發(fā)現(xiàn)閃光點,而不僅僅只是學業(yè)成績一個指標。
在“集雅”中成為“完整的人”
在“辦高雅學校、做博雅教師、育慧雅學生”辦學目標的引領下,蘇州市楓橋中心小學打造“雅集+”德育課程?!把偶?”德育課程的實施,讓學生在“集雅”過程中產生學習興趣,養(yǎng)成樂學善問的習慣,發(fā)展誠實守信、自強自律、珍愛生活的品格,于無形中引領學生發(fā)掘潛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
學校以學生品格的培育與發(fā)展為目標,從“價值重塑、評價優(yōu)化、路徑重建、特色打造”四個維度,完善學校德育載體,挖掘并釋放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創(chuàng)造力的學校德育場的育人效能,推行“雅集+”課程實施模式,構建符合學生成長需要的評價模式。隨著項目的深入,“雅集+”綜合評價體系迭代升級。1.0版本依托一套“雅集卡”,從學習、勞動、運動、才藝、文明五方面以科學的評價激勵學生成長;2.0版本,分年段設置《雅集卡評估細則》,利用曲線圖、柱狀圖、餅狀圖等展現(xiàn)評價內容。此外推出雅集升級品牌,即校園流通貨幣“雅圓”,將“成長銀行”和“量化積分”融合到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教育和管理中;3.0版本,學生借助大數(shù)據回顧成長過程,對比前后變化,在追尋目標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習慣。
評價的目的不在證明,而在改進,學校探索出了“點、線、面、體”的評價方法。點,即魔法錦囊。包括用鼓勵的話語、暖心的信件、定制的卡片,為學生加油打氣。班級、廊道懸掛“愛閱讀”“善表達”“勇挑戰(zhàn)”等關鍵詞,催學生奮進;線,即復盤行動。借助“雅集+行動計劃”,通過“芝麻開門吧”“在線小故事”“頭腦小微課”等方式,反觀活動表現(xiàn)和狀態(tài),開發(fā)“隱藏技能”;面,即成長手賬。創(chuàng)設“雅集星云榜”“精彩100秒”等舞臺,評比“悅讀明星、勞動工匠、科技能手”等;體,即成長畫像。家長以視頻日志的方式記錄孩子成長中的關鍵事件,幫助孩子豐富自我畫像。
這是一次全新的教育變革?!把偶?”德育課程深化了學生評價體系改革,激發(fā)“成為更美好的自我”的動力,也撬動生命成長的杠桿。
文化潤校,篤行修身育未來
輕攏慢捻,一挑一壓一繞,行絲走篾,匠心竹韻。學校依托校本竹編課程,創(chuàng)立非遺藝術工作坊“竹之詞”,讓學生體驗編織樂趣。戲劇社的小演員們精心編排的原創(chuàng)劇目《板橋竹韻》,一炮而紅。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充滿戲劇張力。楓小戲劇社成立于2022年,至今完成多個原創(chuàng)劇本。
好學校的建設和發(fā)展需要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學生可以從腳下這片土地獲得認同感和歸屬感,獲得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當下學校形成了“一校三區(qū)”的辦學格局,對已有的辦學思想、校訓守則、辦學目標升華,將辦學理念體系落實到課程建設、課堂教學、師生成長等多個方面,演繹“為了每個人,需要每個人,成就每個人”的美好圖景。
校園里,雅致楹聯(lián)、百橋長廊、楓雅書院、太湖石峰、蘇格拉底廣場等“教育場”,凸顯百年老校的文化意蘊,浸潤師生的豐盈品格。這所學校以文化潤校,在傳承與革新中,形成文化自覺。以人才強校,在項目建設與團隊引領中,培塑內外兼修的“博雅教師”。以管理治校,在“剛性”與“柔性”平衡中,展示學校的奮斗歷程和碩果。
“有禮有智談教育,有度有心尋慧雅。我們力求建設和而不同的‘和雅班級’,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打造互慧共雅的‘和雅團隊’,形成老教師‘看家’、中年教師‘當家’、青年教師‘發(fā)家’的格局。同時優(yōu)化同心同行的‘和雅共育’,營造協(xié)同育人良好生態(tài)?!碧K州市楓橋中心小學教育集團黨委書記張忠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