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蕊:和孩子一起成長
在孩子面前,我們是父母,但更要做良師益友。
在我家,女兒和我們是平等的,小到她自己需要的東西,大到家里添置的物品,她都有發(fā)言權、選擇權和決定權——很多時候,女兒思維巧妙,看法獨到,常給家里帶來全新的活力。由此,我們和女兒處得好比是知心朋友,有困惑了說說,有麻煩了聊聊,共同商討解決辦法。
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父母都是摸索前行,哪怕是調皮搗蛋的孩子,只要正確引導,同樣會變好進而茁壯成長。這期間,父母要相信孩子,要蹲下身來傾聽孩子的訴說。比如,讓孩子說自己的想法,說心中的糾結點,說事情的原委,說想得到什么幫助……試想,在父母不帶批評和指責情緒的征詢下,孩子怎能不暢所欲言?只要孩子說出問題,那就有了快速且高效解決問題的機會和可能,也就避免了很多麻煩和困擾。
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人生。”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個體,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也需要不斷成長,就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長吧!
劉梓怡:心如花木,溫暖生長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響品行,情感點燃情感?!币痪浜唵螛銓嵉脑?,道出了陶行知對教育的理解,也道出了我對教育的態(tài)度——用心去做。
從上學期開始,我把班會課的舞臺留給孩子。我班的孩子大多九歲十歲,經過一個學期的鍛煉,我發(fā)現(xiàn)他們大都有了可喜的變化——比如主持班會,何婧涵嚴謹,曹逸倫全面,李長軒委婉……這讓我明白,學生的能力可以慢慢培養(yǎng),而他們的思路和方法也值得我學習和借鑒。
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在班級管理中,我常用三面鏡子:一面是放大鏡,把孩子的優(yōu)點放大看,誰有好的表現(xiàn)立刻表揚;一面是縮小鏡,把孩子的缺點縮小看,寬容他們的過錯,陪同他們討論改進的方式;一面是望遠鏡,把孩子的前途放遠看,放下焦慮和功利心態(tài)。即便是調皮的學生也有不同的優(yōu)點,比如有的有文體特長,有的愛助人為樂,有的責任心強……作為班主任,我們一定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利用這些優(yōu)點,發(fā)揮他們的特長,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蔽視佑眯淖鼋逃?,用愛心、恒心、關心呵護每個孩子。
殷婉璐:耐心堅持,靜待花開
在人生道路上,我們常追求快速的成功和即時的滿足。然而,有時候,最好的結果需要我們耐心堅持,就像靜待一朵花的開放。
靜待花開教會我們耐心。生活中的許多事都需要時間培育和發(fā)展。比如,學習一門語言需要不斷地練習和積累,不能期望短時間內就能流利地交流。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但只要我們保持耐心和堅持不懈,最終一定能看到自己的努力開出美麗的花朵。
靜待花開讓我們學會接受不確定性。生活中充滿了變化和不確定性,我們無法預測事情何時會發(fā)生改變或者結果會如何,但要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就能更好地應對挑戰(zhàn)。
靜待花開提醒我們珍惜過程。在等待花開過程中,我們會更加關注每一個細節(jié),欣賞成長的過程。我們學會感激每一個階段,無論是陽光明媚的日子還是風雨交加的時刻。這種珍惜過程的態(tài)度使我們更加懂得欣賞生活中的美好,體會成長和進步的喜悅。
在家校共育中,家長和學校應共同合作,培養(yǎng)學生耐心和堅持的品格。家長可以通過鼓勵孩子面對挑戰(zhàn)、設定目標并逐步實現(xiàn)它們來培養(yǎng)孩子的堅持精神;學校可以通過教育活動和課程設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動力,培養(yǎng)他們的耐心和毅力。
耐心與堅持是靜待花開的核心。通過培養(yǎng)耐心和堅持,我們能在生活中獲得更深層次的成長和滿足。讓我們在家校共育的努力下,共同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與堅持,幫助他們迎接人生中的每一個花開時刻。
喬寬:共情共育促成長
家校共育是一場雙向奔赴之旅。在這段旅程中,以溝通為基礎,以共情為基準,以共育為手段,以成長為目標。
1.共情是家校溝通交流的潤滑劑。共情表示人與人之間情感上的相互溝通與理解,是教師的一個重要的教育特質,需要教師能切身感受到學生和家長的需要與苦惱,并能在必要時向他們提供支持與幫助。比如,接手新班級的班主任從學生的基本情況入手,通過微信、電話、釘釘和約談的方式了解孩子們的性格特點、喜好、家庭環(huán)境以及家長和學生的需求,做到心中有數(shù),與家長共情,建立良好和諧的家校關系。以同樣的方式引導家長用心陪伴、有效交流,打開孩子心扉。
2.共育是學生成長的加速器。多和家長溝通,當出現(xiàn)問題時幫助家長客觀分析學生出現(xiàn)問題的具體表現(xiàn)和原因。面對問題,要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的主導地位,利用各種渠道宣傳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識與方法,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比如,利用家長微信群,每周或每月推薦家庭教育文章,組織家長分享家庭教育經驗,在家長開放日讓家長了解各任課教師的上課方式方法以及孩子在校一天的學習生活情況等。
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是一項復雜的長期任務。教師做好“領路人”,家長做好榜樣,幫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家校共情共育促進孩子和諧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構建家校協(xié)同育人機制,靜待一樹花開。
董艷琳:積極反饋,用愛溝通
小欣一直很優(yōu)秀,但近來情緒低落,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也有所下滑。我決定與他的家長深入溝通,了解其家庭狀況和生活情況,以便找出問題進而幫助他調整狀態(tài)。
案例分析
通過與家長溝通,我知道小欣家發(fā)生了一些變故——他父母離異,給他帶來了一定的心理壓力。此外,小欣跟母親生活,但父親對他的影響也很大,兩方對小欣的期望存在較大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情緒和學習動力。
解決方案
針對小欣的情況,我與家長共同商討了以下解決方案。
1.調整期望值。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jié)奏,不能簡單地將他與其他孩子做對比。建議家長與小欣一起制訂合理的目標,這個目標不局限于學習成績,還包括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提高某項技能等。
2.增強溝通。多與小欣溝通,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給予他更多關愛和支持。在溝通過程中,要注意語氣和方式,避免嚴厲或溺愛。
3.鼓勵與支持。在課堂上,我會給予小欣更多鼓勵和支持,幫助他重新樹立自信心。同時,我會適當安排一些適合他的任務,激發(fā)他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4.關注心理健康。建議家長關注小欣的心理健康狀況。心理醫(yī)生可以幫助小欣更好地處理家庭變故帶來的心理問題,提供專業(yè)的指導和支持。
5.加強家校合作。我定期向家長反饋小欣的表現(xiàn)和學習情況,同時建議家長向我反饋小欣的家庭狀況和情緒變化,以便我在學校能更好地了解他的狀況并提供幫助。
案例總結
通過我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小欣逐漸走出情緒低谷。他重新對學習產生興趣,積極參加班級活動,與同學們的互動也更加頻繁和融洽。
這一案例表明,加強家校溝通與合作對解決學生情緒和學習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班主任應更加注重與家長的溝通和合作,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
王佳佳:真誠交流,讓心靠近
“那天,我的日記被媽媽偷看了,我和媽媽大吵了一架。”這出自我班一個孩子的漂流日記。
讀完日記,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與孩子母親進行溝通,但孩子的母親同樣委屈,說孩子越來越不愛說話,每天回家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所以才翻看孩子的日記。
原因分析
面對孩子和家長的煩惱,我再次與家長溝通,了解到更多情況:平時,孩子和母親很少用心傾聽對方的心聲,孩子嫌媽媽嘮叨,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有問題就暴跳如雷。
解決策略
家長如何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呢?通過家校溝通,我決定形成合力,一起努力。
1.學會彼此尊重。我建議母親,遇到孩子問題要冷靜處理,不要讓過激的情緒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使溝通出現(xiàn)阻礙。只有尊重孩子,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父母與孩子才能有愉快的溝通。比如看孩子日記,首先找到孩子真誠道歉。孩子是孩子,家長是家長,家長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雖然孩子的思維和心理發(fā)展還不成熟,但他擁有和成年人一樣的人格尊嚴,只有尊重才能讓孩子向家長打開心扉。
2.學會傾聽,用心交流。很多時候,孩子并不需要父母的指導和教訓,而需要有人傾聽他們的訴說并理解他們的感受。溝通不一定需要語言,有時一個理解的眼神、一個溫暖的擁抱勝過千言萬語。給孩子傾訴的機會,讓孩子宣泄心中的郁悶,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孩子和家長可以選擇喜歡的方式進行溝通,不好意思當面說的可以發(fā)信息甚至寫信,既方便又坦然。
3.提供方法。作為教師,我會在班級召開“溝通無極限”主題班會,告訴孩子與父母溝通的重要性以及溝通的方式方法,幫助孩子學會溝通的技巧。隨后,我會給予孩子更多關心和照顧,讓他愿意打開心扉,跟我講述與媽媽之間的問題,我則教他溝通的方法。最后,發(fā)揮班級作用,組織“和爸爸媽媽一起做游戲”“給爸爸媽媽講班級故事”等活動,幫助家長和孩子實現(xiàn)良好的溝通。
成效啟示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和母親的關系從漸漸緩和變?yōu)榉浅H谇ⅲハ嗬斫馀c體諒,已重建親密關系。
通過這件事,我得到了啟示: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更要幫助家長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對我,只有多學習育兒知識,才能給予家長更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