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且實用性極強的學科。在高中化學的學習之路上,學生常常面臨各種困難。關鍵原因之一在于學生對化學學習缺乏科學的方法。他們無法結合自身特點制定學習計劃,導致學習過程缺乏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同時,由于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知識的積累和掌握也變得困難。
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個性特點,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可以通過案例分析、學習方法分享等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同時,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定期復習、做好筆記等。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化學學習中找到正確的方向,為他們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高中化學的學習中,制定一個合理的學習計劃非常重要。對于高中生來說,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化學,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高一學生來說,可以從簡單的練習題做起,并且要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完成相應的練習題,并在做題時及時進行總結,從而對化學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對于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基礎知識的高中生來說,可以將每天的時間分配好,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教師也應該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和幫助,教師在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合理地分配時間和任務。例如,對于一些理解能力比較強的高中生來說,教師可以在平時布置一些較復雜的練習題,讓他們能夠對化學知識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對于一些化學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根據(jù)他們實際情況為他們安排一些較基礎的練習題。此外,教師也應該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地對化學知識進行理解和分析。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歸納和總結,將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或是常見的錯誤進行總結,并將這些內(nèi)容通過不同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一些典型錯誤進行分析,最終幫助學生提高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時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為他們安排一些整理錯題、歸納知識點并進行總結的練習,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教師還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高中化學學習過程中,學生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這就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從而能夠通過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學習“電離平衡”時,很多學生在遇到一些比較復雜的化學方程式時,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厭學情緒,這就是因為學生缺少自主思考和分析的能力。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平時多做一些化學方程式的練習,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提高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多做一些綜合性的題目,在做綜合性題目時,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能夠為自己開拓一個比較寬廣的思維空間。在平時多做一些綜合性題目,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還能夠讓他們對化學知識有更加全面的認識。
課堂是學習知識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是比較全面的,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視課堂學習效率,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讓學生重視化學課,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做好筆記,并且能夠積極地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某些化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一些化學原理和規(guī)律,并且要及時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如在學習物質的分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物質按照化學性質進行分類;在學習化學方程式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化學反應類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自己去總結一些化學反應的類型。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指導,使學生把所學知識真正地理解透徹。其次,要讓學生注重實驗操作。高中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通過實驗來理解和掌握知識。例如,在學習有機物的合成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典型的實驗讓學生了解有機物的結構特點以及合成方法。這樣做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也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
(一)以學生為本,引導主動學習
高中化學是一門理論性比較強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只是照本宣科地將教材上的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應該做到以學生為本,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如在學習“芳香烴”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上網(wǎng)搜索關于芳香烴的相關資料,然后將這些資料進行整理和分類,并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來。在展示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剡M行提問,引導學生進行解答。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組織一些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合作來解決一些化學問題。
(二)多措并舉,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學生如果對化學知識感興趣,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從而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要讓學生對化學課產(chǎn)生興趣,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就要多措并舉,通過自身所具備的魅力來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熱情。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和多媒體等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述金屬和非金屬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各種金屬和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結構特點。這樣做不僅能夠吸引學生對金屬和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產(chǎn)生興趣,而且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金屬和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相關知識。值得一提的是,教師要讓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愛上化學這門課程,因為只有從內(nèi)心深處愛上化學這門課程,才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注重實驗教學,加深知識理解
高中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來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理解化學知識。如在學習甲烷的合成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實驗室進行甲烷的合成。因為甲烷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有機化合物,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甲烷進行分類,然后利用實驗室中的儀器來進行甲烷的合成。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甲烷的顏色、氣味等,然后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通過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來加深對相關化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實驗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設備來展現(xiàn)甲烷的合成過程,這樣學生就能夠通過多媒體設備來理解相關知識點。
對于高中生來說,化學知識的記憶和復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過程,而課后復習則是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很多學生在學習高中化學的過程中,常常都會存在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講,下課之后不復習的問題。筆者認為,學生應該在上課之前做好充分準備,對自己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初步了解,同時也要注重課后的復習。課后復習是很多學生沒有予以重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一旦在課堂上沒有認真聽講,那么就很容易導致課后知識無法得到鞏固。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意識到課后復習的重要性。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對自己要學習的知識進行預習;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做好筆記;課后要及時進行復習,把在課上沒有理解透和掌握好的地方重新再看一遍或者是做一些練習題。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起一套科學合理的化學知識體系,就高中化學知識體系而言,它包括了課本上的基本知識、實驗、基本理論以及一些比較重要的概念和原理等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在學生今后的學習過程中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學習化學過程中將這些知識點全面掌握。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系統(tǒng)且科學的化學知識體系。
教師也要加強對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并通過一些有效的方式對課后復習工作進行落實。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加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教師還要組織一些有效的交流活動。由于高中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存在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是學生在課后無法自己解決的。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或交流活動等方式將這些問題提出來,從而使學生能夠及時解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提高化學學習的效率。
首先,在進行化學學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利用實驗去解決這些問題,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在實驗中所涉及的原理、實驗現(xiàn)象以及實驗結果都是需要通過理論來支撐的,只有通過理論分析才能更好地解決化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而在實驗過程中,所涉及的一些原理、現(xiàn)象以及結果都是相對比較抽象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一定的思考和分析,讓學生明確實驗中所涉及的一些原理及現(xiàn)象。此外,在進行化學實驗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中的現(xiàn)象,并對這些現(xiàn)象進行分析和總結。
其次,教師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時,也可以引導學生運用一些實驗來解決在實驗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例如,在學習“金屬與酸反應”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來進行分析,如在進行金屬與酸反應時,學生可以先給金屬表面上覆蓋一層薄的固體,然后再用鑷子將金屬片夾住并輕輕放入酸中。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觀察這種現(xiàn)象來了解金屬與酸反應的具體情況,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金屬與酸反應這一知識點。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金屬與酸反應的相關知識點,并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
最后,教師在進行化學實驗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總結,并引導學生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例如,在學習“鋁與鹽酸反應”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如在反應后容器中會出現(xiàn)氣泡,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去總結這些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鋁與鹽酸反應這一知識點,從而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時,要讓學生多做一些實驗,通過實驗來幫助自己解決在化學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
高中化學學習方法的指導和研究,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化學成績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更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化學學習方法指導時,應該幫助學生轉變觀念,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并且還要引導學生制定相應的計劃和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化學學習習慣和方法,使其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輕松應對。同時,教師在進行指導時也應該注意引導方式和方法,不能操之過急。
【本文系江蘇省陶行知研究會“十三五”立項課題“高中化學學習方法的研究與指導”(課題編號:JSTY13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