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意識到高效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高效課堂教學策略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還能有效提高學生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但目前初中化學教學普遍存在重教師講解、課堂氣氛沉悶等問題,致使教師難以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教學效率難以有效提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當不斷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策略。本文探究了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以期為廣大教師在初中化學課堂上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提供有益參考。
在傳統(tǒng)的初中化學課堂上,教師往往只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導致學生產(chǎn)生了一定的心理負擔。為了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將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和學生談心、交流等方式來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同時,教師還要積極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來實現(xiàn):
第一,教師應當鼓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雖然當前初中化學課堂上提倡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但是由于很多初中化學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導致課堂教學效率難以提高。因此,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來鼓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例如,在進行“燃燒與滅火”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圍繞“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燃燒現(xiàn)象以及如何滅火”展開討論。隨后,教師繼續(xù)引導:“你能依據(jù)這節(jié)課所學知識分析不同滅火方法的原理嗎?”以這種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討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討論,進而有效提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第二,教師應當積極關(guān)注與尊重每一個學生。在初中化學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他們有著不同的個性、思維方式和心理特點。因此,教師應當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對于學習成績不理想、基礎不扎實的學生應當給予更多關(guān)注與幫助。例如,在進行“鎂和鋁”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分享他們在日常學習中是如何學習鎂和鋁的相關(guān)知識點的,然后再讓學困生分享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問題,通過這種方式來幫助每一個學生解決問題。
自主探究是高效課堂教學策略中的一個重要原則。在傳統(tǒng)的初中化學課堂上,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教師為學生講解完知識點后,就要求學生對知識進行記憶和模仿,很少給學生思考和探索的機會,致使學生無法真正掌握化學知識。為了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活動。例如,在進行“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預習該知識點,然后將教師事先準備好的實驗材料發(fā)給學生,要求其自主進行實驗操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觀察、引導和幫助學生分析實驗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問題。在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后,再向其講解有關(guān)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時就會更加容易。例如,在進行“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實驗的過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具有無色無味的性質(zhì),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的性質(zhì),教師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進行模擬實驗。通過這種自主探究式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使初中化學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一)讓學生進行自主預習
在傳統(tǒng)的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通常會為學生布置較多的預習作業(yè),讓學生自主進行預習。這種做法不但會降低學生學習積極性,還會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因此,初中教師應當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預習,使其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課本中有關(guān)二氧化碳性質(zhì)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展示出來。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對課本內(nèi)容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還能夠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
(二)布置任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內(nèi)容的不同來合理布置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并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知識。當學生對知識點進行預習后,教師可以向其布置相應的任務:“請大家自主學習氧氣的性質(zhì),并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來驗證自己的實驗結(jié)論,請大家準備好實驗材料、操作工具?!苯處熢诓贾萌蝿蘸?,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操作中,并鼓勵他們自行設計實驗方案。例如,在進行“鐵元素與氧元素”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向?qū)W生布置相關(guān)任務:“請大家先了解一下鐵元素和氧元素的性質(zhì)及其關(guān)系,然后自己設計一個關(guān)于鐵與氧元素的實驗方案,并進行實踐操作?!弊詈螅處熢傧?qū)W生提出新的問題進行提問,促使其對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三)鼓勵學生相互合作
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的重要原則之一,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相互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例如,在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對實驗操作進行模擬。當學生對實驗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疑問后,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與其他學生進行討論,引導其他學生對問題進行解答,幫助其解決遇到的困難。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順暢和有效,進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意識。通過這種方式的開展可以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關(guān)系,進而提升初中化學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是一種能提高初中化學教學效率的教學模式。初中化學教師應當以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為指導,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以及交流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的綜合應用,進而使初中化學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化學教師要積極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從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例如,在進行 “酸和堿” 的教學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接觸到的酸和堿的物質(zhì),如醋是酸、肥皂是堿等。接著提問:“酸和堿有哪些化學性質(zhì)呢?” 學生根據(jù)已有知識可能會回答出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等性質(zhì)。然后教師再引導:“那如果把酸和堿混合在一起會發(fā)生什么呢?” 學生開始思考并討論,有的可能會猜測會發(fā)生中和反應。教師進一步引導:“大家的猜測對不對呢?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酸和堿中和反應的實驗過程,讓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可以發(fā)現(xiàn):酸和堿在一定條件下會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隨著學生對知識認識程度的加深以及教學經(jīng)驗的豐富,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為學生展示不同類型酸和堿反應的實驗過程,從而為促進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的實施提供參考依據(jù)。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向?qū)W生傳授化學知識,還應將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中。因此,初中教師在實施化學教學時,應當積極創(chuàng)設趣味實驗,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 “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 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實驗用具,如鎂條、鋁片、稀鹽酸、硫酸銅溶液、砂紙等。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來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因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能接觸到各種金屬制品,所以對金屬并不陌生。教師可以設計如下趣味實驗:教師將實驗用具準備好后,先向?qū)W生講解金屬與酸、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相關(guān)知識。然后,讓學生用砂紙打磨鎂條和鋁片,觀察它們表面的變化,學生會發(fā)現(xiàn)金屬表面變得光亮,這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理解金屬表面可能會有氧化層。接著,讓學生將打磨后的鎂條放入稀鹽酸中,學生能看到有大量氣泡產(chǎn)生,引導學生思考這是為什么,從而引出金屬與酸反應的化學性質(zhì)。同時,讓學生把鋁片放入硫酸銅溶液中,學生會看到鋁片表面有紅色物質(zhì)析出,這是因為鋁置換出了硫酸銅中的銅,讓學生清楚地認識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教師還可以采用多媒體手段展示一些金屬在生活中的應用場景,如利用鎂燃燒發(fā)出耀眼白光的特性用于煙花制作,或者展示古代濕法煉銅的動畫,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金屬化學性質(zhì)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通過多媒體手段展示實驗過程、實驗現(xiàn)象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設計趣味實驗時要注意實驗裝置的安全性、趣味性和真實性。此外,教師在開展趣味實驗時還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選擇合適的實驗器材。例如,在講解 “燃燒的條件” 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將蠟燭、玻璃杯、火柴等實驗用具準備好后,先向?qū)W生講解燃燒需要的三個條件,然后通過蠟燭在不同條件下(如在空氣中正常燃燒、用玻璃杯罩住后熄滅)的實驗現(xiàn)象讓學生觀察,之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個類似實驗來驗證結(jié)論是否正確。二是選擇合適的實驗步驟與操作方法。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向?qū)W生講解相關(guān)知識,并讓學生獨立完成一個簡單的化學實驗,在完成相關(guān)知識教學后教師再將兩個相同實驗進行對比講解。
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tǒng)的評價體系已經(jīng)無法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教師應當構(gòu)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在小組內(nèi)實施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搭建化學知識自主探究的平臺,如為學生建立一個化學實驗興趣小組,鼓勵學生在興趣小組內(nèi)進行實驗探究活動,通過自主動手實驗和討論交流等方式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此外,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在不同的小組內(nèi)實施不同的教學活動,如將同一組內(nèi)的學生分成兩個學習小組,分別負責不同的化學實驗探究活動。由于每個組內(nèi)的學生都有不同的優(yōu)勢,因此在開展化學實驗探究活動時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通過開展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掌握化學實驗方法。
綜上所述,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是新課改下的必然趨勢,對于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zhì)量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在實施教學活動時,應當注重通過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應當加強對新課改理念的學習與理解,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學方法,通過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意識;教師還應當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并讓學生學會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中,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偠灾?,只有在初中化學課堂上有效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才能真正提升初中化學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