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難忘父親騎著一輛“28大杠”的身影。
小時候,父親騎車帶我,我坐在前面的橫梁上,雙手握著自行車的把手。父親要剎車時,常細心提醒我,不要被夾到手。我就趕緊看看,確認手沒有在縫隙里。我還生怕掉下去,兩只腳靠在車斜杠上,也不敢亂動,生怕卷進前車輪。
上坡路時,父親停下自行車,左手松開,右手扶著車把,將我抱下來。剛下車時,我的腳一般都麻得不能走動,每次都要強忍著,跺一跺腳。遇到上坡,我會在后面幫父親推自行車,當然也使不上什么勁,純粹是為了好玩。有時,我偷懶,不想下車走路,父親就讓我坐著,推著我上坡。
有時外出會經(jīng)歷十多個上下坡,父親騎得費力,但畫面很溫馨。
我上小學六年級時,一次在池塘游泳,腳被劃出很大一條口子,無法走路。那段時間,每天早晚,父親都風雨無阻地騎著自行車接送我上下學。
每次跛著腳走出校門,一眼就能看見父親,站在自行車旁,穿著沾滿泥土的衣服,焦急地張望著。上了自行車,父親一邊和我聊著天,一邊小心翼翼地避開路上數(shù)不清的坑坑洼洼。若逢雨天,滿路泥濘,父親就弓起身子使勁蹬車。
整整一個月,無論天氣如何,父親都會準時接送我,未落下過一次。
我上初中時,父親騎著自行車去市區(qū)賣菜——那是我和哥哥學費的來源,也是家里唯一的經(jīng)濟來源。父親都是頭天傍晚摘辣椒、拔姜苗、剝豆子……把要賣的蔬菜準備好。嫩姜洗得白白的,一點泥土都不留。
我家離市區(qū)遠,去一趟,騎車要兩三個小時。早晨天還未亮,父親就得出發(fā)。
父親往自行車后座左右各掛上一蛇皮袋辣椒,后座再綁上一袋青皮豆和嫩姜。賣完菜,父親又要頂著烈日騎車回來。若賣得快,他能早點回來;若不好賣,就得晚回來。到家時,父親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濕,但自行車把上卻會掛著些糖果、零食。
高中畢業(yè)后,我參軍入伍。一次探親回家,我坐車到鎮(zhèn)上,父親騎車來接我。
“回來了,累了吧?”父親不善言辭,簡單打過招呼,就掉過車頭,左腳踩在腳踏板上,手扶著車把,右腳如蜻蜓點水一樣,在地上輕點幾下,自行車就向前滑行。隨即,他右腳抬起,快速跨過后座上車,左右腳交替踩腳蹬。
“上車吧,回家!”父親說。我像從前那樣,雙手扶撐后座,兩腳一蹬,一躍而起,穩(wěn)穩(wěn)坐在后座上。自行車晃動了幾下,呈“S”形前行,隨即又恢復了直行。
一路上,我對父親講著部隊的生活。不經(jīng)意間,一抬頭,看見他后腦勺滿是白發(fā)……
現(xiàn)在,村里家家戶戶都添了電動自行車,有的還買了小轎車,但父親的交通工具一直都是自行車。我和哥哥要給父親買輛電動自行車,但父親就是不同意。他說:“騎自行車安全,還能鍛煉身體呢。”
想家的時候,打開手機上家里的監(jiān)控軟件,我總能看見父親騎著自行車,或消失在視野里,或風塵仆仆趕回來……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消防救援大隊)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