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第9期《軍嫂》如期而至,我翻開雜志細細品讀。作為一名從軍多年的老兵,我尤其喜愛《兵家常事》這個欄目。
讀著文章中那或溫馨或深沉的話語和帶有畫面感的細節(jié),我這個輕易不會流淚的人也一次次地被感動,甚至鼻子發(fā)酸。
“長大方知年少純,回首才懂師恩深。”在《難忘恩師》中,作者寫了少年求學時遇到的三位老師的故事,以及老師們對其成長的影響。這也不禁讓我想起自己少年求學時的“先生”們。
我是山東曲阜人,那里是至圣先師孔子的故鄉(xiāng),有濃厚的學習氛圍。記憶中,我的老師們個個都“身懷絕技”,育人有方。教我語文的張老師,能流利背誦《出師表》,他把自己讀私塾時受過的嚴苛“家教”用在我們身上,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的戒尺里藏著對孩子們的愛;教體育的趙老師是我的籃球啟蒙教練,正是在他的培養(yǎng)下,我有了上縣業(yè)余少年體?;@球班的機遇,也為我以后從軍奠定了身體基礎(chǔ)……正如作者所寫,我的老師們也“都很平凡,但他們教會了我如何仰望星空,如何樹立不屈不撓精神,如何一筆一畫書寫人生”。
“張教員并沒有因為我們的學習成績就疏遠大家,而是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優(yōu)點,教我們放大它、運用它?!痹谖铱磥?,年輕的張教員教書育人很有方法?!皬埥虇T的每一次肯定,都會讓我開心一整天?!眮碜岳蠋煹目隙ň褪菍W生前進的最大動力啊。我作為在軍校從教多年的教員,讀《我的“親教員”》這篇文章,更感同身受。
有一年夏天訓練,為了錘煉學員們相互關(guān)愛的品質(zhì),休息時,我有意拿一瓶礦泉水讓學員輪流喝,到最后卻還剩大半瓶。
我問大家:“為啥你們不喝完?”
年輕的學員們異口同聲地說:“教員,我們想留給你喝!”這讓我頓時眼睛濕潤。
《寫給老歐》的作者是一名軍醫(yī),父親老歐同志曾是一名高原軍人。盡管作者曾一度認為父親并不愛她,因為父女團聚后,“關(guān)系并沒有因此而得到改善,甚至反而越來越糟”,而且,作者考上軍校后心里很高興,因為“終于可以擺脫”父親的控制了。但隨著她的慢慢成長和不斷反思,也最終明白,“天底下哪一個父親不愛自己的兒女?。 庇绕洚斪髡哂辛撕⒆?、當了母親之后,才知道,父親和她一樣,“不是不愿意陪伴孩子,而是因為無法陪伴啊”。讀到此處,我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
寫兵事,書家事。愿《兵家常事》講好更多軍人及軍人家庭的故事。
(作者單位:武警特警學院)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