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蕉林酌酒圖》的時候,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樣的呢?
乍一看,是不是嚇一跳?里面的人物形象怎么這么夸張呢——八字眉、瞇瞇眼、大鼻頭、小嘴唇,腦袋還都那么大!
不過仔細再看,場景和道具倒是渾厚而樸素,一種遠古的藝術(shù)氣息撲面而來。
如果你有這樣的感受,那么恭喜你,你已經(jīng)領(lǐng)略到了“晚明變形主義繪畫大師”陳洪綬作品的藝術(shù)精髓!
陳洪綬這個人,被認為是明朝最優(yōu)秀的人物畫家。他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可以直接和北宋的人物畫大師李公麟相比。在陳洪綬還活著的時候,以傳摹他的畫作為生的人就有成百上千??梢哉f,“模仿陳洪綬的畫”都形成產(chǎn)業(yè)鏈啦!
陳洪綬不僅對中國畫壇有深遠的影響,而且其影響力還遠播海外。日本不少畫師,例如浮世繪的重要畫師葛飾北齋、安藤廣重等都曾學習、借鑒陳洪綬的畫作,西方的印象派畫家莫奈、凡·高、馬奈、雷諾阿,甚至現(xiàn)代藝術(shù)大師畢加索,他們的作品也受到了陳洪綬作品的影響。
這樣一位大畫家,也是一位熱愛生活的、有真性情的人。陳洪綬喜愛牽?;?,在杭州居住的時候,長橋湖灣附近有很多牽?;?。早秋時節(jié)的清晨,花草上掛著露珠,牽牛花花瓣細膩潤澤,煞是好看。為了看花,陳洪綬每天天不亮必定出門,在長橋漫步、看花,吟詠賞玩半天,唯恐錯過了牽牛花開放的最美時刻。他甚至還專門創(chuàng)作了一首《牽?!吩姡惆l(fā)自己的心情。
認識了陳洪綬,我們再來仔細看看這幅《蕉林酌酒圖》。
這幅畫的背景是高高的芭蕉林,旁邊有奇形怪狀的假山。假山前面,有一張長長的石案。石案上有書,但收到了書函中;有琴,但放在了琴套里。石案被掏空了一塊,上面放置了一個青銅酒甕。
石案邊,一位驕傲的文士正在小酌,他右手拿著盛酒的角狀杯,高高舉起,凝視遠方,若有所思。畫面右側(cè)的樹根“茶幾”上放著青銅鼎。畫面的左下方還畫有竹石作為點綴,非常雅致。
畫面正前方有兩名女子,一名女子在煮酒,她手中捧著陶酒壺,目視青銅火爐,爐火正旺。另外一名女子坐在一大片芭蕉葉上,正雙手把菊花倒到一個容器中……從畫面幽冷迷蒙的色調(diào)可以看出,這個場景應該是在微茫的月光下。整個畫面非常有張力。
該怎么準確形容這幅畫的風格呢?古人早有定論:“高古奇駭!”我們不妨把這四個字拆開了說。
“高”是指這幅畫的繪制技巧高。仔細看,此畫的線條沉著剛勁、勾勒精細,我們甚至能看出篆書的筆法。
“古”指這幅畫的味道古??粗嫞覀兎路鹈鎸σ患倧牡叵峦诔鰜淼?、來自幾千年前的文物。這幅畫銹跡斑斑卻又古雅渾然,富有趣味。
“奇”指這幅畫的構(gòu)圖奇。其中的人物,頭身比是縮小的,臉部趨于方正,頭大身短、軀干偉岸,厚實而有張力。這種在傳神基礎(chǔ)上夸張變形的畫法,表達了作者的情緒,也可以說是高古脫俗。
“駭”,顧名思義,指的是這幅畫的效果驚人,讓人一看嚇一跳!但是,雖然有沖擊力,這幅畫卻并不荒誕。
那么,這幅“高古奇駭”的畫作究竟表達了什么主題呢?
這里要結(jié)合作者作畫的時代背景來看。這幅畫創(chuàng)作于陳洪綬晚年,當時時局動蕩,他為了躲避戰(zhàn)亂,一度到山中出家為僧。
后來的日子,陳洪綬的生活非常清苦,只能在杭州賣畫為生?;蛟S正是因為這樣,他這一時期的作品,經(jīng)常把自己融入畫中,來表達自己苦悶的心情。
仔細品來,畫面中堅硬的石頭、易朽的芭蕉、銹跡斑斑的古舊青銅器和大片綠色、灰色的主色調(diào)融在一起,給人一種幽冷的感覺。然而在這片冷色調(diào)中,卻又透露出希望。比如女子衣服的紅色內(nèi)襯、文士背后靠墊上的一抹紅色、綠色芭蕉葉中的幾瓣紅花,尤其是那青銅火爐中熊熊燃燒的火苗,都讓人在蕭瑟悠遠的古韻中生出一些希望來。
或許,畫家只是從他生活的當下出發(fā),在表達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同時,堅守自己內(nèi)心角落的一抹清明,追尋自己的生命價值和意義吧。在他的心中,芭蕉易朽、紅顏易老,但青山不老、綠水長流,內(nèi)心需要堅持的原則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數(shù)百年前的畫家都能堅持自己的原則,作為現(xiàn)代人,我們更應該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只要認準了就不要輕易更改,用心過好每一天,無論年少或者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