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微生物學及實驗是乳品工程專業(yè)的一門基礎核心課程,與很多學科都有密切聯(lián)系,實踐性和技術性均較強。該課程主要介紹微生物的基本理論和技能,闡述在食品尤其是乳品制造中應用微生物的方法,以及進行微生物學檢驗的基本技術,如培養(yǎng)基的制備與滅菌、微生物的接種與分離培養(yǎng)、染色制片技術、顯微鏡的使用技術、微生物的數(shù)目測定等。
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乳品工程專業(yè)于2023年順利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在認證之前,乳品微生物學及實驗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評價方法單一,僅以期末考試和實驗報告對學生能力進行評價,沒有量化的分析和評價,無法支撐畢業(yè)要求,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改革后,教學團隊采用了面向產(chǎn)出的量化多元評價方式,對課程教學思路和方法進行了探索與改進,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提高,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增強了學生對該課程內(nèi)容的理解,且能夠學以致用,培養(yǎng)出了實用型、創(chuàng)新型及復合型的工程技術人才。本文主要對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乳品工程專業(yè)乳品微生物學及實驗課程開展量化多元評價方式的過程進行分享,以期為其他課程的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鑒。
一、理論及實驗課的多元評價方法
(一)理論課
在考察學生對理論課的掌握程度時,總成績由學生平時表現(xiàn)和提問(占15%)、平時作業(yè)(占15%)、期中考試(占10%)、期末閉卷考試(占60%)四部分成績綜合得到,成績采用百分制。其中,期末考試創(chuàng)新性地采用“三自模式”,即自主學習、自我評價、自我考試。
在期中考試成績公布后,教師會劃定出題小組,由期中考試成績較好的學生擔任命題小組組長,全員參與出題工作。按照6-8人1套題的方式組成出題小組,每個自然班出4套題,每套題的內(nèi)容重復率≤15%。學生自主出題占60%-70%,主要題型為填空題、判斷題、名詞解釋和簡答題,均為學生應知應會的知識點;教師出題占30%-40%,主要為選擇題和綜合應用題,考察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工科專業(yè)問題的能力,同時注重各種題的難易程度,以區(qū)分出不同層次的學生。
(二)實驗課
學生的實驗課總成績由實驗報告(占60%)、實驗口試(占20%)和實驗技能考試(占20%)三部分成績綜合得到,成績采用百分制。實驗考試創(chuàng)新性地采用“抽簽式”,一對一考試,每名學生兩個問題——口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實驗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涵蓋實驗作業(yè)和操作要點;實際操作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
采用多元評價方法后,教學團隊選取14級至19級試點班級學生進行改革前后平均成績的比較,14級至16級為改革前(組1),17級至19級為改革后(組2)。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對樣本進行方差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法,比較改革前后成績差異的顯著性。
二、對教學改革效果的分析
(一)理論課成績分析
運用SPSS軟件對乳品工程14級至19級學生乳品微生物學課程的理論課期末成績進行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再使用Duncan氏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得到的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14級、15級和16級兩兩比較,理論課成績均無顯著性差異;17級、18級和19級兩兩比較,理論課成績均無顯著性差異;而改革前(組1,即14級至16級)與改革后(組2,即17至19級)各組間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16級之后,學生的理論課平均成績呈現(xiàn)上升趨勢,說明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按照教改前后分組對不同組進行t檢驗,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改革前后學生成績差異極顯著(p<0.01),說明理論課教學改革后學生成績顯著提高,理論課成績在教改后平均值提高了16.5%,極端值消失,離群值減少,課改后整體成績波動較小。多元評價能督促學生主動學習,提升成績,說明教學改革在理論課上取得了一定成績,應繼續(xù)保持這種教學方式并不斷深化。
(二)實驗課成績分析
運用SPSS軟件對乳品工程14級至19級學生乳品微生物學課程的實驗課成績進行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再使用Duncan氏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得到的結果見表5。
由表5可知,實驗課成績方面,14級與15級和18級,15級與14級、16和18級,16級與15級、18級和19級,17級與18級,18級與15級、16級、17級和19級,19級與14級、16級和18級均有顯著性差異。按照教改前后分組對不同組進行t檢驗,結果見表6。
由表6可知,p>0.05,說明改革前(組1,即14級至16級)與改革后(組2,即17至19級)各組間沒有顯著性差異,改革后學生的實驗成績無顯著提高,進一步說明教學改革沒有取得成效。造成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實驗課的考試方式改為了抽簽和口試,對學生的操作能力要求較高,平時不重視實驗的學生在實驗操作上往往得不到高分。不過,這同樣說明了多元化評價能較為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提醒學生在今后要注重提高實驗操作水平。
綜上,通過對乳品微生物學及實驗課程實施面向產(chǎn)出的量化多元評價方式改革,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理論課方面,改革后學生的整體成績呈現(xiàn)上升趨勢,平均成績提高了16.5%;實驗課方面,在考核實驗操作的基礎上增加了抽簽和口試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成績拉開了檔次,說明學生的能力有待提高,未來需加強實驗操作方面的訓練。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GJC1318011)。
作者簡介:杜鵬(1978-),男,漢族,遼寧營口人,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為乳品工程。
*通信作者:李艾黎(1978-),女,錫伯族,黑龍江哈爾濱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為乳品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