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抵押、低利息、審核快、秒放款”,看似低息簡單易辦理的貸款其實暗藏陷阱,“以擔保費的形式變相抬高利率”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多名網貸用戶的還款記錄顯示,他們被收取了除利息以外的還款費用,換算下來實際年利率逼近36%,遠遠超過司法保護上限的24%。
針對這種情況,《消費者報道》記者展開了采訪調查。
用戶不滿擔保費大幅提升貸款利率
今年4月施行的《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第五十三條規(guī)定,除因借款人違反合同約定情形之外,消費金融公司不得向借款人收取貸款利息之外的費用。
但記者在多起貸款投訴案例中注意到,擔保費的存在一直困擾著貸款用戶,雖然擔保費用并不高,但如果計算上該項費用,用戶的實際貸款年利率將會飆升。
“他們宣稱擔保費加利息都是合規(guī)的,但36%的利息太高了?!毙菆D金融一名用戶向記者展示了他在今年4月的一筆2000元貸款。該筆貸款還款方式為等額本息(一年12期),每期的還款額為200.92元,其中本金加上利息為179.57元,擔保費為21.35元。如果還款時僅計算本金和利息,這筆貸款的年利率為14%。但如果加上擔保費,換算下來實際利率去到了36%。
值得關注的是,“還款時捎上擔保費”似乎是網貸平臺的普遍現(xiàn)象。一些案例中甚至出現(xiàn)擔保費比利息還要高的情況,這無疑增加了用戶的還款壓力。
記者從黑貓投訴平臺聯(lián)系上另一名星圖金融用戶,他的還款記錄顯示,每期的擔保費是利息費的兩倍多。
58好借一名用戶向記者投訴,他在平臺借了5000元,擔保費比利息還要高。他的借款記錄顯示,一年12期每期的還款額為501.42元,每期利息從34.2元開始遞減,但每期的擔保服務費固定在66元。如果還款時僅計算本金和利息,這筆貸款的年利率為8.2%。但如果加上擔保費,實際利率去到35.64%。他告訴記者:“我的訴求是平臺方要退還不合理的擔保服務費?!?/p>
除了擔保費,貸款中的保險費捆綁/搭售問題也屢屢遭到用戶投訴。這些費用的存在到底合理嗎?
一名金融機構從業(yè)者向《消費者報道》記者解釋稱,融資性保證保險是以借貸關系為承?;A的保證保險產品,該產品的借款人為投保人,出借人為被保險人,其功能是為有融資需求的借款人提供增信支持,借款人可根據(jù)自身經濟承受能力自行選擇是否購買貸款保證保險產品。
如果借款人不符合出借人的貸款審批條件,可通過購買保證保險增信,以提高貸款成功率。如果借款人符合出借人的貸款審批條件,可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自行獲取貸款,無需購買保證保險增信?!昂弦?guī)的個人貸款保證保險業(yè)務是經過監(jiān)管部門批準的合法業(yè)務,它不可能脫離借貸法律關系而單獨銷售給客戶,不屬于‘捆綁搭售’;而搭售是指兩種完全可分開銷售的商品或服務被同時強制銷售給消費者,從而侵犯其選擇權。”
不過,《消費者報道》記者注意到,此前監(jiān)管部門曾發(fā)布《關于防范“套路”營銷行為的風險提示》指出,在貸款營銷中,消費者要警惕類似“套路貸”的營銷宣傳行為,如息費不透明,故意模糊借貸成本,不明示年化綜合資金成本、還本付息安排等。有的借款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收取了高額費用,所謂“零息”名不副實。比如借款人有的遭遇了砍頭息,有的貸款后發(fā)現(xiàn)還須支付擔保費、服務費、保險費等,真實的貸款成本很高。
就上述金融消費投訴,《消費者報道》記者向星圖金融、58好借方面發(fā)送了采訪函,但截至發(fā)稿時未獲回復。
36%和24%的利率紅線以哪個為準?
據(jù)《消費者報道》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部分平臺通過增設擔保費、服務費等將實際貸款年利率逼近到36%。擔保費的出現(xiàn)變相提高了用戶的實際貸款年利率。但也有一些平臺在只有利息費的情況下,將貸款年利率逼近36%。
輕花優(yōu)品一名用戶告訴記者,他的借款額為9000元,本金加上息費,一年12期每期的還款額為904.07元,根據(jù)計算他的貸款年利率為35.98%。他不滿平臺沒有給予用戶自由查看貸款合同的權限,申請查看合同要等40多天。
為什么一些平臺在拼命“壓”這條36%的利率線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 (2015年9月1日施行版)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
通常情況下,民間借貸案例的審判都是參考上述“兩段三區(qū)”。借款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有權要求借款人按約定支付利息;如果年利率超過36%,超過36%部分的利息被認定無效并可追討;介于年利率24%和36%之間的利息,不受法律保護,但如果借款人已經償還了這部分利息,之后又想追討,法院同樣駁回。
值得一提的是,為推動民間借貸利率與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相適應,最高人民法院調整了上述規(guī)定中的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
隨著上述規(guī)定修訂版的施行,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被大幅降低。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修訂版,2021年1月1日施行)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約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但是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的除外。“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是指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yè)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發(fā)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以2024年7月20日貸款市場一年期報價利率(LPR)3.35%為例,當前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為13.4%。
值得一提的是,陽光保險相關負責人曾向《消費者報道》記者表示,“民間借貸”活動為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之間的借貸法律關系。不適用于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適用范圍問題的批復》,經征求金融監(jiān)管部門意見,由地方金融監(jiān)管部門監(jiān)管的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區(qū)域性股權市場、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yè)保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七類地方金融組織,屬于經金融監(jiān)管部門批準設立的金融機構,其因從事相關金融業(yè)務引發(fā)的糾紛,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北京市京師(鄭州)律師事務所歐陽一鵬律師接受《消費者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按照司法解釋,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經金融監(jiān)管部門批準設立的從事貸款業(yè)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fā)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yè)務引發(fā)的糾紛,不受現(xiàn)行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的利率上限規(guī)制,可以參照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金融審判工作的若干意見》第二條第二款“金融借款合同的貸款人可以主張的利息、復利、罰息、違約金和其他費用總計不超過年利率24%”的標準。京東金融、安逸花等貸款App/平臺屬于金融機構發(fā)放的產品,由地方金融監(jiān)管部門監(jiān)管,一般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但若其年利率高于24%,借款人有權請求對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進行調減。
這意味著,24%是針對正規(guī)貸款平臺的一條司法保護貸款利率上限線,在相關審判案例中也可以體現(xiàn)這一點。此前,在興業(yè)消費金融與被告劉某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的一審民事判決書中(2020鄂0106民初6016號),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人民法院認為興業(yè)消費金融主張的利息、罰息等,合計已超過年利率24%,該約定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對超過部分不予支持。
《消費者報道》特別提醒有貸款需求的用戶,務必在貸款前了解清楚年利率與各項附加還款費用,最好根據(jù)實際還款金額對實際年利率有初步估算,遇到超出司法保護上限的利率時務必第一時間進行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