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以學生為中心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應以提高素養(yǎng)為目的,以設計情景為依托,以實現育人為根本。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在品味情感中成長》的教學設計意圖是以“春節(jié)返鄉(xiāng)”為主題,以“一案到底”的方式設計“春節(jié)返鄉(xiāng)”的各種生活情景,讓學生體味美好情感。
一、以學科素養(yǎng)培育為目標,用學科知識觀察世界
該課例的核心素養(yǎng)目標是健全人格,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fā)掘生命的美好,通過人際交往、與外部環(huán)境的積極互動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將負面感受轉化為成長的助力,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影響身邊環(huán)境,學會創(chuàng)造美好的情感體驗。教學重點在于通過“春節(jié)返鄉(xiāng)”這一親情主線,以線帶面,讓學生充分體味美好情感,而教學難點就在于如何將這一情感升華。
二、以生活為載體,以問題導向為抓手,以學科思維為課堂核心思考世界
本課以照片引入在中國疫情防控新階段下的首個春運情況,順勢開啟活動:觀看春節(jié)返鄉(xiāng)視頻,感受視頻中體現的情感。設計意圖就是想通過直觀、鮮明的真實照片、視頻激發(fā)學生探究情感,從而引出該課題的總議題——在品味情感中成長。選取教學設計的資源要基于學生實際,營造貼近學生的教育情境,運用學生自身的閱歷、經驗,使學生的生活融入課堂教學,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親身體會去獲得道德體驗,內化道德情感,提升道德境界。
三、以變革學習方式為課堂追求,以活動生成為課堂抓手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以學生為中心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應是生成性的課堂、建構性的課堂、內生性的課堂,所以除設置總議題外,我還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和規(guī)律設置了子議題和議學情境。
子議題1:體味美好情感。通過展示一系列親情照,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從而引發(fā)思考:在生活中,我們還有哪些美好的情感體驗?這些美好的情感對你有什么影響?
子議題2:如何獲得美好的情感?如何正確認識負面情感?出示一系列生活寫實照片,啟發(fā)思考:這些感動的瞬間和美好的情感是怎么來的呢?如何獲得呢?
為了解決“如何正確認識負面情感”這一問題,教師展示一張沉迷網絡的圖片,順勢發(fā)問:①這種獲得“快樂”的途徑可取嗎?②如何主動創(chuàng)造正面的情感體驗?對于如此直觀的圖片,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不可取”,畢竟這是很直觀的反面教材,于是教師借勢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創(chuàng)造正面的情感體驗”。
四、以學生的獲得感為評價準則
本課以“一案到底”貫穿始終,最后還設計了“返程”環(huán)節(jié),播放視頻《后備箱里的愛》,在觀看過程中,學生看著鏡頭中“滿滿的愛”及“依依不舍”的畫面,忍不住潸然淚下。教師乘勢啟迪式發(fā)問:視頻中親人之間是如何傳遞情感正能量的?請分享一下生活中你和親人之間的暖人故事,聊聊如何傳遞情感正能量。學生開始自發(fā)地舉手回答,在講述親情暖人故事的過程中閃爍淚花,他們紛紛提到“情感是相互的,我們付出的感情得到回應,才能引起共鳴。我們可以在與人的情感交流中傳遞美好,傳遞正能量”。
教學目標既要“頂天”也要“立地”,既有高度又接地氣,既要有宏觀更要有微觀,畢竟,思想是浸潤的,思維是訓練的,思緒是激發(fā)的,思路是開創(chuàng)的。至此,學生的獲得感、幸福感油然而生,課堂的情感落腳點得以升華,道法學科健全人格這一核心素養(yǎng)得以提升,教師巧用一案到底,完美收官,捕獲到了最美的風景,達成了最終的教學目的,也更好地詮釋了思政小課堂、社會大課堂的真諦和內涵。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