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突出學習任務群的重要性,學習任務群契合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觀,旨在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探究意識,提高課堂教學質效;學習任務群突破了碎片化知識的局限,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等核心素養(yǎng)。下面,筆者以六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為例,探討新課標任務群視域下實施整本書閱讀策略。
一、新課標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整本書閱讀
(一)與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的關聯(lián)?;A型學習任務群專注于“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這為整本書閱讀提供了必要的語言基礎。在深入閱讀整本書時,學生需要準確理解和運用書中的語言,這不僅僅是對詞匯和語法的簡單記憶,而是要通過實際語境中的應用來深化理解。例如,在閱讀具有復雜句式或生僻詞匯的文學作品時,對語言的深入理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本意義和作者意圖。
(二)與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群的銜接。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群涵蓋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以及“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策略可以將這些任務整合到閱讀和學習的過程中。例如,在整本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任務,讓學生探討書中的主要議題,通過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實用性交流。同時,文學作品的閱讀和分析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意表達,如通過寫作、繪畫等方式來重現(xiàn)或重新詮釋文本。此外,書籍中的復雜主題和多樣化視角也為思辨性閱讀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三)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中的角色。在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中,整本書閱讀不僅是閱讀教學的一種方式,更是一種跨學科學習的橋梁。通過整本書閱讀,學生可以探索與歷史、哲學、藝術等其他學科的連接,從而開展跨學科學習。例如,閱讀關于歷史事件的小說可以加深學生對特定歷史時期的理解;文學作品中的科學元素或哲學問題可以成為科學或哲學課堂討論的起點。整本書的深入閱讀使學生能夠在綜合多個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更全面的思考和學習。
二、六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的閱讀指導策略
(一)整體教學框架的設計。在設計六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時,重要的第一步是構建一個綜合性的教學框架。這個框架應當能夠涵蓋《魯濱遜漂流記》《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湯姆·索亞歷險記》和《愛麗絲漫游奇境記》等作品的核心要素,如文化背景、主要人物、關鍵情節(jié)以及它們的文學價值和教育意義。為了使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賞這些文學作品,教學框架需要設置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評估標準,并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先驗知識。教師應通過多樣的教學方法如故事講述、角色扮演和小組討論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
(二)文化和歷史背景的融入。《快樂讀書吧》所收錄的作品跨越了廣泛的文化和歷史背景,這為教學提供了極佳的機會來引入跨學科的內容,使學生能夠在閱讀的同時,學習到關于不同地區(qū)和時代的知識。以《魯濱遜漂流記》為例,教師可以深入講解18世紀的航海探險時代的背景,包括海上貿易的興起、殖民主義的擴展以及與之相關的倫理和政治問題。這些討論不僅增加了學生對作品的歷史感,也能激發(fā)他們對全球歷史和政治動態(tài)的興趣。在處理《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時,可以通過地理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了解瑞典的地理特征、文化風俗和自然環(huán)境。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通過文學作品了解一個國家,還能幫助他們建立對生態(tài)和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三)推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創(chuàng)意表達。在整本書的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意表達是至關重要的。通過設計深思熟慮的問題和開展多樣化的活動,教師可以激發(fā)學生深入探討文本中的復雜主題和人物。例如,在討論《愛麗絲漫游奇境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討書中的奇幻元素如何象征現(xiàn)實世界的社會、政治或心理問題。學生們可以被鼓勵通過角色扮演來表現(xiàn)書中不同場景的象征意義,或通過小組討論來分析這些象征如何與他們自身的生活經驗相連。
(四)跨學科的整合學習?!犊鞓纷x書吧》的文學作品提供了絕佳的跨學科整合學習機會。通過將文學與地理、歷史、科學等學科相結合,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充滿挑戰(zhàn)和創(chuàng)新的學習環(huán)境。例如,通過《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的教學,可以引入瑞典的地理特征、生態(tài)系統(tǒng)和文化遺產,設計一個研學旅行項目,讓學生規(guī)劃一次虛擬的旅行,研究不同地區(qū)的動植物以及地形地貌。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