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促進中醫(yī)藥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意見》指出,要把中醫(y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中小學進一步豐富中醫(yī)藥文化教育,使中醫(yī)藥成為群眾促進健康的文化自覺。我校近年來以傳授式、體驗式、實地對話式等多元化方式,開設了以本草為核心的勞動特色探索與實踐。
一、傳授式認知本草
1.中醫(yī)藥文化進入校園
我校邀請了廣州中醫(yī)大學附屬一院內科專家溫偉強副教授開展專題講座“健康與預防”,讓教師和家長領略中醫(y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強化教師和家長對中醫(yī)中藥的認知,帶領他們領略《黃帝內經》經典智慧,也讓他們學會如何充分調養(yǎng)身體,跟著自然界的節(jié)奏調整生活狀態(tài),提高工作效率。
2.構建本草課程
一年級主要探究《我的植物朋友——金銀花》,了解金銀花的藥效及其正確使用;二年級開展《植物秘密我來探索》,研究植物的生長、特性等;三年級研究《滋養(yǎng)人體五臟節(jié)氣茶制作》,與中國的24節(jié)氣融合,利用本草制作節(jié)氣茶,以達到養(yǎng)生和治療的作用;四年級研究《植物性狀探究》,主要是探索不同的本草植物的藥性等;五年級研究《神奇的中草藥——艾草和益母草》,探究艾草與益母草的區(qū)別,各自的藥性及如何使用;六年級則是與其即將畢業(yè)聯系起來,引導學生以頑強生命力的本草石斛為榜樣,克服重重困難,努力進取。
二、體驗式了解本草
1.校外農場體驗勞動
利用每周的勞動課,各班教師帶領學生到本草園開展活動:給本草除草、施肥、澆水,觀察本草的成長。每逢周末,各班家長按照班級本草園輪值制度,帶上自己的孩子到本草園勞作,增進親子交流,營造良好的熱愛勞動的氛圍。
2.戶外研學體驗勞動
我校組織一二年級全體師生到小農街自然農國進行戶外研學活動?!把砻缤禺嫛弊寣W生們了解拓畫的操作步驟,利用大自然植物的形狀、紋理,吹打出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畫;在中藥師那里,學生們認識了中藥的重要性及其功效,同時發(fā)現荷葉、魚腥草、茉莉花、桑葉、蒲公英等植物都可以做成藥材。通過學習,學生了解了中藥包是如何制作的,還親自動手分藥、稱藥、包藥,并且通過分工合作和動手操作,掌握了稱藥和包藥的本領。這次活動,豐富了學生對本草文化的認知,增進了學生對中醫(yī)藥歷史發(fā)展的了解。
3.動手制作本草香囊
學生對香囊很感興趣,由此,我校組織學生對本草香囊進行研究。例如,一二年級學生體質較差,學習制作醒神防感香囊;三四月蚊子猖獗,學生又動手制作了驅蚊包。
4.傳承提升“艾”系列活動
2020年,我校在二年級開展了“艾”系列活動。2021年,學校以此為基礎,傳承并提升“艾”系列活動,以親子的形式在二年級開展“艾”活動。如,用艾草煲水為家里長輩泡腳、學做艾糍并分享、制作艾草香囊、了解艾灸等。
三、實地對話式感知本草
1.采訪中醫(yī)教授
我校本草園中有桑樹,每年三月底四月初就會有酸甜可口的桑葚。學生對此充滿好奇,并提出家里有桑葚酒,不知道桑葚有什么功效等問題。因此,我校再次邀請了廣州中醫(yī)大學附屬一院內科專家溫偉強副教授到校,接受學生的采訪。
2.建設校園本草博物館
我校投入資金,將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贈送我校的100多種常見本草植物標本,建成了校園中草藥博物館,以開放的方式向全校師生展示中國中草藥的博大精深。
3.走訪國醫(yī)小鎮(zhèn)
2021年10月30日,組織全校教師走訪國醫(yī)小鎮(zhèn)。通過實地對話式學習,讓教師對本草文化構建了更加全面、科學的認識,并更好地了解了中醫(yī)藥的發(fā)展歷程、種植情況、藥用價值、文化內涵等基本情況,獲得了研究所需的大量文獻圖片資料。
我校本草勞動探索與實踐,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又讓學生因地制宜了解中醫(yī)藥文化,推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在以后的課程實踐中,我們還計劃將更多富有嶺南文化特色的課程以多種形式融合進來,讓學生更全面了解家鄉(xiāng)文化、親近家鄉(xiāng)文化。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