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充分發(fā)揮幼兒學前階段家庭教育的作用,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本文根據(jù)游戲化教學的概念和意義,分析了信息技術在幼兒家園游戲化活動中的作用,并從運用信息技術篩選游戲內(nèi)容,豐富家園共育內(nèi)涵;運用信息技術展示游戲過程,創(chuàng)新家園共育模式;運用信息技術展示游戲成果,提升家園共育成效;運用信息技術宣傳游戲亮點,助力家園共育發(fā)展等多個方面入手,為實現(xiàn)游戲化教育理念與家園教育的有效融合提出具有建設性的建議。希望本次研究可為相關人員提供有效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教育;游戲化活動;家園共育
幼兒對外界新鮮事物普遍充滿極大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幼兒教育的目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幼兒的探究興趣和探究能力。為更好地保護幼兒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學校要重視幼兒家園游戲化活動的開展,以達到激發(fā)幼兒探究欲的目的[1]。家庭在幼兒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幼兒園游戲化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在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幼兒家園游戲化活動中,為保證家園共育成效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2]。所以,在開展幼兒家園游戲化活動時,如何強化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值得相關教育工作者關注并思考。
一、游戲化教學的概念及意義
游戲化教學主要是指教師采用游戲方式吸引幼兒積極參與到日常教學活動中的教學方式。教師通過設計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活動,將幼兒引導至對知識的積極探究和挖掘過程中,從而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目的。教師通過游戲化教學,為幼兒打造輕松、愉悅、自由、快樂的教學氛圍,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還能培養(yǎng)幼兒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促使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3]。
二、信息技術在幼兒家園游戲化活動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術是搭建家園交流溝通的橋梁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幼兒園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家園共育領域,更應強化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家園交流搭建有效溝通橋梁,保證家園溝通交流的有效性和及時性[4]。例如,幼兒園教師可運用QQ群、微信群等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互動與信息交流。即時通訊工具能夠方便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更好地交流,便于家長和教師了解孩子在幼兒園或者家庭中的表現(xiàn),共同交流和探討對幼兒的個性化教育方式。
此外,教師還可借助QQ群、微信等信息化工具,將幼兒教學活動相關信息及時分享給家長,方便家長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幼兒教育內(nèi)容,并積極有效地參與到幼兒教育工作中。此外,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外地的父母可以及時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留守兒童在幼兒園中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以保證家園溝通的順暢性和有
效性。
(二)信息技術是連接孩子快樂學習的紐帶
通過開展幼兒家園游戲化活動,可以幫助幼兒形成系統(tǒng)化、完整化的知識體系,激發(fā)和調(diào)動幼兒學習和探討的欲望和興趣[5]。為保證幼兒家園游戲化活動的開展效果,教師要利用和發(fā)展信息技術在連接家園教育中的紐帶作用,保證家園互動的有效性和及時性。例如,在開展“身體密碼”這一主題游戲活動時,家長和孩子要齊心協(xié)力,積極合作,提前完成前期準備工作,教師可借助本班的微信群,和家長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完成游戲活動的設計和游戲活動相關信息資源的搜集和整理,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家長根據(jù)這些信息資源,尋找和挖掘自己和孩子之間相似的地方,引導孩子意識到基因遺傳的強大和神奇。
在進行幼兒家園游戲活動期間,教師可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與家長、幼兒進行在線互動,引導家長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與其他家庭分享各種親子游戲片段,從而幫助幼兒提升溝通能力與分享意識。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認知差異,設計美食制作、手工比賽等多種家園游戲化活動,讓幼兒體驗到童年的無憂無慮和天真快樂,從而促使幼兒的身心健康和綜合化發(fā)展。
(三)信息技術是促進孩子能力發(fā)展的渠道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智能設備的普及,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業(yè)余生活。但對于幼兒和家長來說,智能設備卻也沖淡和影響了親子關系[6]。家長將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手機上,減少了對幼兒的陪伴,無法充分滿足幼兒對親子游戲的需求。為確保家長將更多時間用在對幼兒的培養(yǎng)和陪伴上,家長可以借助手機,與孩子一起娛樂或者學習,從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促使幼兒在家長的細心陪伴和呵護下健康快樂地成長。如在開展“繪本閱讀”游戲化活動期間,教師可以借助各種視頻軟件,將無聲繪本轉(zhuǎn)化成有聲繪本,并將其分享到班級群里,方便家長利用睡前時間,與孩子一起聆聽,既能滿足幼兒聽睡前故事的需求,還能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傾聽習慣。
此外,家長還可利用拍視頻的方式,記錄孩子講故事的過程,并將其分享到班級群里,一方面可與其他家長進行分享和互動活動家園共育氣氛,另一方面可有效提高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最后,教師可以借助希沃軟件,將每周的教學內(nèi)容統(tǒng)一制作成微視頻,方便家長模仿教師游戲化教學模式,與孩子共同探討和學習新知識,確保家庭和幼兒園在教育目標上達成共識,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
(四)信息技術是提升家園共育實效的途徑
隨著家長對幼兒園教學活動參與度和配合度的不斷提升,幼兒園要重視對家園共育活動內(nèi)容的補充、豐富和完善,促使家園游戲化活動更加豐富化、多樣化、趣味化,確保家長真正體會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意義,進一步地提高家園共育效果[7]。例如,在開展“下花雨”小班親子音樂活動時,教師要應用信息技術,完成對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并借助課件為幼兒打造輕松愉悅、自由快樂的活動氛圍,促使家長和孩子感受到春天萬物復蘇、春光明媚的氣息,并為家長和孩子播放動聽的音樂,讓家長和孩子一起用肢體動作體驗音樂的美妙和悅耳,從而有效地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促使家園活動的有效性進一步提升。
三、信息技術在幼兒家園游戲化活動中運用策略
(一)運用信息技術篩選游戲內(nèi)容,豐富家園共育內(nèi)涵
游戲教學可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欲望,滿足幼兒愛玩的天性。網(wǎng)絡中含有大量的幼兒游戲化教學資源,可以有效地豐富幼兒游戲活動內(nèi)容。在開展親子游戲活動時,很多家長在篩選游戲內(nèi)容方面存在困難。為拓展家長的思路,教師可以引導家長利用手機、電腦等移動設備,通過搜索網(wǎng)絡資源搜索合適的幼兒游戲內(nèi)容。通過全面地查找和篩選,家長可以選擇既符合幼兒實際情況又符合幼兒教育目標的各種小游戲,教師還可以鼓勵家長將自己找到的資源分享到班級群里,從而達到共享優(yōu)質(zhì)資源的目的[8]。
例如,在開展“科技小玩家”活動時,家長可借助網(wǎng)絡資源搜索大量的科學小制作案例,并從這些案例中選擇合適的科技作品,然后,借助日用品、廢棄材料,與孩子一起制作科技小作品。教師通過開辦家長會,評選優(yōu)秀的科技小作品,激發(fā)和調(diào)動家長參與幼兒家園游戲化活動的興趣和欲望。
通過優(yōu)秀科技小作品展示、交流和觀摩過程,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家長和孩子的自豪感。
(二)運用信息技術展示游戲過程,創(chuàng)新家園共育模式
在開展幼兒家園游戲化活動時,教師可借助二維碼的特性,對家園共育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例如,為了將孩子在幼兒園的游戲過程形象、直觀地呈現(xiàn)在家長面前,教師可以采用圖片、視頻方式,記錄和保存各種小游戲過程,并將其制作成二維碼,供家長掃描并觀看。又如,教師還可以收集和整理家長社區(qū)優(yōu)質(zhì)資源,完成對游戲資源地圖的初步制作。當教師無法有效繪制該地圖中所含有的具體資源標識內(nèi)容時,可將所有的資源信息制作成相應的二維碼,并將其設置在資源標識的旁邊,方便家長掃描觀看?;诙S碼的資源地圖,可以幫助家長直觀形象地了解幼兒園四周的游戲資源,方便家長利用休閑時間帶領孩子到各個地方開展親子探究游戲,促使家園共育更加便捷化、智能化。
(三)運用信息技術展示游戲成果,提升家園共育成效
在進行幼兒園游戲活動期間,學習空間、QQ群、微信等多種新媒體工具,可以保證家園共育互動效果。例如,教師可借助幼兒園微信公眾號發(fā)布各種小游戲成果,方便家長實時了解孩子參與游戲教學活動的過程,為后期親子故事的講述提供新的素材和話題,促使家長和孩子之間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此外,教師還可借助幼兒園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創(chuàng)新“游戲化教學”網(wǎng)絡學習空間,借助其上“親子游戲”和“育兒知識”兩大模塊,實時發(fā)布和分享家園小游戲和家園共育視頻等游戲成果。以上這些信息化展示游戲成果的方式,都可以有效提升家園共育成效。
(四)運用信息技術宣傳游戲亮點,助力家園共育發(fā)展
親子游戲活動的開展,可以增強親子感情,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電視臺、網(wǎng)站等新聞媒體通過宣傳親子游戲的好處和亮點,可以激發(fā)和調(diào)用家長參與幼兒家園游戲化活動的興趣和欲望,確保幼兒家園游戲化活動有效開展。
例如,教師在組織“大手拉小手,觸摸大自然”的春游活動時,可以邀請當?shù)匦旅襟w工作人員進行拍攝、宣傳和報道。教師可以讓孩子和家長在大自然中,開展吹泡泡、放風箏、手影游戲等多個親子游戲。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幼兒在感受大自然美麗風景的同時,與家長一起采集植物并制作標本。此外,教師可讓幼兒和家長尋找不同種類的昆蟲,觀察并記錄它們的行為。在整個幼兒游戲活動期間,家長全程與孩子共同玩耍、共同探索,有效提升親子情感?;顒咏Y(jié)束后,教師應當及時將當?shù)厝诿襟w對親子活動的相關報道分享給家長,一方面可以提升參與其中家長的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可利用融媒體的大眾傳播功能,讓其他意識到參加幼兒游戲活動的意義和重要性,從而為提升幼兒游戲活動的社會認知度和認可度。
(五)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游戲形式,實現(xiàn)家園共育目標
為激發(fā)家長和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興趣,教師可以“語言活動游戲”為案例,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游戲形式,實現(xiàn)家園共育目標。
例如,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看圖說話”語言活動游戲。首先,引導家長利用智能手機拍一些孩子在游樂場、動物園等景區(qū)中游玩的照片,并將這些照片分享到班級群中。其次,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將家長分享的素材制作成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最后,在課堂上,教師借助希沃白板教學軟件,對幼兒照片進行適當遮擋處理,在進行游戲活動期間,教師可以依次顯示遮擋照片的一部分,引導幼兒猜想被遮擋的照片內(nèi)容,即幼兒在什么地點做了什么事情,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豐富和發(fā)展幼兒家園游戲化活動內(nèi)容,促使家園共育模式走向多元化、多樣化。因此,相關教育工作者在開展幼兒家園游戲化活動期間,要強化對信息技術的靈活運用,促使家園共育向高層次、高標準方向不斷發(fā)展,確保家長真正成為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向家長生動形象地展示幼兒游戲化教育的理念、內(nèi)容和形式,引導家長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幼兒家園游戲化活動中,與孩子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為促使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張振婧 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qū)楓林綠洲幼兒園
參考文獻
[1]肖秀榮.家園共育模式在幼兒園游戲改革中的運用對策[J].文淵(小學版),2022(2):70-72.
[2]宋君.基于信息技術的幼兒園游戲化主題教學活動探研[J].成才之路,2021(8):104-105.
[3]江偉.信息化教學在幼兒園課程教育中的應用與探討[J].教育界,2023(7):95-97.
[4]董雪.信息技術巧妙融合,自主能力培養(yǎng)有道——幼兒園教師將信息技術融入幼兒自主能力培養(yǎng)教育的策略[J].互動軟件,2020(5):5960.
[5]馮麗紅.疫情下家園共育課程的思考——以荔灣區(qū)協(xié)和幼兒園"和樂·苗坊"家園共育課程為例[J].師道·教研,2021(2):40-41.
[6]鄧小梅.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幼兒游戲策略[J].新課程研究,2023(24):96-98.
[7]徐宗霞.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下幼兒園游戲化課程的有效實施[J].科普童話,2023(41):7-9.
[8]史娜.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背景下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J].新課程研究(下旬),2022(3):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