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介紹中國醫(yī)患溝通的社會現(xiàn)狀,對中英醫(yī)患溝通培養(yǎng)模式、眼科醫(yī)療體系及專用英語課程體系進行對比。從中得出在醫(yī)療發(fā)展日益國際化的今天,結合中國研究生的教學大綱,以工作坊的形式將英國的醫(yī)患溝通培養(yǎng)模式融入我國眼科研究生的專用英語口語課符合其職業(yè)發(fā)展方向。筆者進行三個融入中、英醫(yī)患溝通能力培養(yǎng)的學術英語口語工作坊構建,提出新的思路:醫(y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融入醫(yī)學生任何學習階段的任何課程中。盡管此類工作坊的實施在當前中國國情下存在諸多困難,但希望本文能為促進此類課堂的研究與推廣提供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英國;醫(yī)患溝通;眼科;研究生;專用英語;口語;工作坊
DOI:10.13555/j.cnki.c.m.e.2024.05.020
中圖分類號:G642. 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3181(2024)05-0642-07
基金項目:2021年濟寧醫(yī)學院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項目(SZ2021001)
Construction of Spoken ESP Workshop for Ophthalmology Integrated with the UK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Mode
ZHAO Chenxi1,CHU Hongrui2,3
1.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Manchester Royal Eye Hospital, Manchester M139PL, the United Kingdom; 2.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ing 272067, China; 3.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273165,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in China and conduc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hinese and British modes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the ophthalmic medi? cal system, and the ESP curriculum system. From this comparative study, we have gained the insight that, given the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ealthcare developmen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UK’s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training mode into the ESP spoken course in workshop is in line with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ese ophthalmic postgraduate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yllabus of Chinese postgraduates. In addition, three ESP spoken workshops were constructed to incorporate the development of British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A new idea is proposed: the cultivation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can be integrated into any course at any learning stage of medical students.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ch workshops under the current national conditions in China, we hope that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research and promotion of such diversified courses.
Keywords: The United Kingdom;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Ophthalmology; Postgraduate;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Spoken English; Workshop
1 醫(yī)患溝通
醫(yī)患溝通,本質上是人與人的溝通,是醫(yī)患對自身的認知與覺醒: 醫(yī)患一體——人人皆患者,人人皆醫(yī)者;醫(yī)者維護人的生命健康;患者是醫(yī)學和醫(yī)者最好的助手,是醫(yī)者生存和發(fā)展的根本所在[1]。解決醫(yī)患矛盾的關鍵就是從醫(yī)學生開始培養(yǎng)良好的醫(yī)患溝通能力[2]。
研究表明,98. 47%的醫(yī)院被醫(yī)療糾紛所困擾,其中70%是由醫(yī)生和患者之間的無效溝通造成的醫(yī)療糾紛[3]。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的醫(yī)生信任度較低[4]。由于醫(yī)患之間缺乏信任和相互理解,醫(yī)患關系已成為我國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5]。因為在人際關系中,醫(yī)患關系是最復雜的關系之一。它涉及處于非平等地位的個人之間的互動,往往是非自愿的,涉及至關重要的問題,因此充滿情感,需要密切合作[6]。
2 中英醫(yī)患溝通培養(yǎng)模式對比
目前,中國醫(yī)患溝通課程普遍開設在醫(yī)學生的本科低年級階段,采用按教材章節(jié)講授理論課,并以教材為范圍出題考試的教學方式,授課時長往往僅為一學期,形式化嚴重。而臨床醫(yī)學研究生教學的重點是對“三基”的訓練,醫(yī)患溝通培訓不足,課時也有限,很多學校則不開設醫(yī)患溝通課程,即使開設,內容、形式也多為本科階段的重復,同質化嚴重。在進行醫(yī)患溝通時往往停留在簡單的“交談”層面,使患者容易對其產生不信任感,進而對醫(yī)療行為產生疑問。對于大多數(shù)臨床研究生來說,他們的醫(yī)患溝通能力來源于臨床培訓時導師的言傳身教,學生未來走向臨床崗位成為醫(yī)生的溝通方式也大多和導師保持一致,缺乏思考、變通的能力。
英國的醫(yī)學院則通常不單獨向醫(yī)學研究生開設醫(yī)患溝通課程,不設置特定的醫(yī)患溝通教材,往往將醫(yī)患溝通教育融入所有的醫(yī)學專業(yè)課,貫穿醫(yī)學生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在親身實踐和閱讀海量的文獻中自行探索無形的教材,在實踐中尋找、在研討中思考,探索出適合不同人群、不同病種患者的溝通模式。
英國因醫(yī)生和患者之間的無效溝通造成的醫(yī)療糾紛相對較少,醫(yī)患溝通教育的形式更多元化,培養(yǎng)時長也貫穿醫(yī)學生的整個學生生涯。相比于我國為期一學期的理論教學,英國的教育方式更為深入,更側重于實踐與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
3 中英眼科醫(yī)療體系對比
中國眼科相關的職業(yè)有“眼科醫(yī)師”和“驗光師”兩種。眼科醫(yī)師就是我國五年制眼視光醫(yī)學本科或臨床醫(yī)學本科畢業(yè),或者繼續(xù)攻讀碩士、博士學位選擇了眼科方向畢業(yè)后在各級醫(yī)院眼科工作的臨床醫(yī)生。而驗光師培養(yǎng)體系則良莠不齊。無論是四年制眼視光學畢業(yè)的本科生,四年制本科畢業(yè)又花三年攻讀眼科學或眼視光學碩士學位的研究生,三年制眼視光學畢業(yè)的專科生,還是未接受過高等視光學相關專業(yè)教育的中職生和僅經過社會相關培訓的驗光從業(yè)人員都無法報考執(zhí)業(yè)醫(yī)師證,都無法擁有眼科醫(yī)師的醫(yī)藥處方權、疾病診斷權,無法從事視光臨床工作,只能做一些基礎門診的輔助工作。在考取相關資格證后都有驗光處方權,可從事驗光、配鏡相關的工作。區(qū)別只是本科、研究生畢業(yè)的驗光師可以去各級醫(yī)院工作,??茖W歷或社會培訓出身的驗光師大多只能去眼鏡店工作。除驗光、配鏡以外幾乎所有眼科相關的工作皆由眼科醫(yī)師負責,在如此廣泛的責任和臨床工作壓力下,眼科醫(yī)師也往往會忽視醫(yī)患溝通的重要性。此外,國內眼科相關執(zhí)照都是一體的,考取之后只要不被吊銷則終身無須再考其他執(zhí)照,相對來說“一勞永逸”,很難與時俱進。當公民眼睛出現(xiàn)視力問題時,除了在已知是近視或遠視等屈光不正問題的情況下,會直接去眼鏡店驗光后配鏡,除此之外的其他視力問題則往往不論大小及嚴重程度皆去各級醫(y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就導致了各大醫(yī)院看病難,進而產生一系列的醫(yī)患糾紛。
英國眼科相關的職業(yè)有“opthalmologis(t眼科醫(yī)師)“”optometris(t視光師)”“optician(視光技師)”三種。英國并沒有驗光師這個職業(yè),英國的視光師相當于眼科的全科醫(yī)生,擁有驗光處方權和對眼科疾病的診斷權和相關藥物的處方權,但英國視光師的執(zhí)照及其處方權等的執(zhí)照并不是一體的,每一種眼科疾病的執(zhí)照都要單獨考取。視光師的職責是保護公民的眼科健康,屬于一級醫(yī)療,驗光只是眼視光學的一小部分。當公民因視力模糊等問題來眼科門診進行眼科檢查時,所做的檢查不僅僅是驗光,還要進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等全套的眼科檢查,因為不只有屈光不正會導致視力出現(xiàn)問題。英國的視光師大多在眼視光診所工作,與國內商業(yè)化的眼鏡店或眼視光中心不同,這些眼視光診所由眼科醫(yī)院運營。以筆者所在的曼徹斯特大學為例,眼科附屬醫(yī)院為曼徹斯特皇家眼科醫(yī)院,該眼科醫(yī)院在曼城總共運營八家眼視光診所。如果在檢查中診斷出白內障等需要進行眼科手術的眼科疾病,視光師就會將其轉診到曼徹斯特皇家眼科醫(yī)院,由眼科醫(yī)師對其進行相關的眼科手術,這也就進入到英國醫(yī)療體系的第二級醫(yī)療。此外,英國還有另外一個眼科相關的職業(yè)叫視光技師。他們沒有任何處方權、診斷權,所做的工作就是根據(jù)視光師所下達的驗光處方幫助患者選擇最合適的鏡片、鏡框等并進行配鏡。
相比之下,英國眼科從基層到上級的兩級醫(yī)療體系以及眼科醫(yī)師、視光師與視光技師之間的分工關系則更為明確合理、不浪費醫(yī)療資源,也更有利于創(chuàng)建有效的醫(yī)患溝通,中國眼視光領域的醫(yī)療體系則需要進一步規(guī)范和提升。
4 專用英語
專用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也叫專門用途英語,是指某種與特定職業(yè)或學科相關的英語,課程的設置主要是在學習者的特定目的與特定需求的基礎上進行[7]?!斗怯⒄Z專業(yè)學位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2020)》明確了研究生英語課程在我國研究生人才培養(yǎng)中不可替代的地位[8]。課程構成如圖1,專用英語分為專業(yè)英語和學術英語兩個分支。大綱規(guī)定專業(yè)英語的教學重點為專業(yè)知識教學,由專業(yè)課教師授課;而學術英語是為滿足某專業(yè)學習者的特定需求從語言分析的角度進行的語言教學,由英語教師進行授課[8-9]。
4.1 中英醫(yī)學研究生專用英語課程對比
中國研究生的專用英語課是必修課,不同高校也制定了不同的研究生英語課免修標準,但標準過于單一,因為免修不等于不修,而是換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方式學習[9]。此外,按照最新的教學大綱要求,研究生英語課程基本課時為64 ~128學時,之后可以繼續(xù)開設必修課或選修課,但有些高校甚至將課時壓縮到了32學時,完全達不到要求[9]。由于課時的局限性,由外國語學院開設醫(yī)學學術英語后,醫(yī)學院系研究生院通常就不再由醫(yī)學專業(yè)課教師開設醫(yī)學專業(yè)英語課程了[9]。上課形式多為傳統(tǒng)的大班單向授課,按選定的課本章節(jié)學習醫(yī)學相關的課文和詞匯,以詞匯和閱讀為主,口語及寫作內容涉及較少。
英國高校則并不將專用英語課作為必修課或選修課開設,其專業(yè)課本身就是英文教學。因此,讓學生根據(jù)自身需要和興趣自愿報名參加“Academic Success Program”此類的學術英語項目,該項目由大學語言研究中心提供,以學院為單位開設學院相關專業(yè)的學術英語課程,并且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需要選擇報名口語還是寫作、語法等專項課程,在每種專項課程內(比如寫作),學生還可以根據(jù)自身需要選擇要學習專用英語寫作風格還是寫作內容和含義等單項課程。同時,每一個專項課程的形式也可以根據(jù)學生需要自行選擇線上還是線下,每個班級人數(shù)普遍不超過20人,充分考慮每個專業(yè)、每個個體的差異性。
4.2 為何選用專用英語作為融入英國眼科醫(yī)患溝通培養(yǎng)體系的媒介
在中國臨床研究生重視臨床培訓或實驗室培訓的培養(yǎng)體系下,很多學校并不單獨向各個方向的臨床研究生單獨開設專業(yè)課,因此即便是眼科方向的臨床研究生,無論是專業(yè)型碩士還是學術型碩士也都很少開設眼科的專業(yè)課。而專用英語課、思政課、醫(yī)學統(tǒng)計學等基礎課卻是國家要求必須開設的科目,具有普適性。
如上所述,我國的醫(yī)學院校往往忽視對研究生的ESP口語的教學。而48%的留學生指出在中國就診時,由于溝通過程中的一些語言障礙,往往會影響到患者就診時的情緒,導致部分患者對醫(yī)生有抵觸情緒,耽誤了疾病的診療[10]。69%的留學生建議,在醫(yī)學英語醫(yī)患溝通這門課程上,一定要注重英語口語技能的提高,因為這是解決語言溝通障礙的最好辦法,從而能方便外籍患者就診[11]。同時,語言是文化和溝通的載體,專用英語口語課作為一門英國的語言課也更容易融入英國的眼科醫(yī)療體系。因此,在醫(yī)療發(fā)展日益國際化的今天,結合中國研究生的教學大綱,將英國的醫(yī)患溝通培養(yǎng)模式融入我國眼科研究生的專用英語口語課,符合其職業(yè)需求和發(fā)展方向。
4.3 為何選用工作坊作為課程形式
英國醫(yī)學研究生的授課形式普遍為“l(fā)ecture(講座)”“seminar(研討會)”“workshop(工作坊)”三種。無論是醫(yī)學專業(yè)課還是“Academic Success Pro? gram”授課形式都以“workshop”為主?!發(fā)ecture”即為由教師向學生單項授課的模式,和國內基本一致?!皊eminar”則是討論課,師生之間以類似圓桌會議的方式自由交流、討論“l(fā)ecture”或閱讀文獻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交流觀點。“workshop”則更像是實踐課、“l(fā)ecture”與“seminar”三者的結合體,形式多種多樣。每一個工作坊都有一個特定的主題,采用以目標為導向的教學方式。一堂課的授課教師也可以有多名,能讓專業(yè)課教師與英語教師合作,在專用英語課上將醫(yī)患溝通的研討、教學融入專用英語口語課堂,結合臨床觀察實踐、思考總結。因此選用最多元化的工作坊作為課程形式。
5 融入英國醫(yī)患溝通模式的眼科ESP口語工作坊構建
5.1 不同視光檢測法視角下探索醫(yī)患溝通如何有效進行
不同國家常用的驗光方式和標準各不相同。在所有學生都不了解“Amsler Chart”(圖2)檢查中心視野的前提下,兩人一組,一人飾演視光師,一人飾演患者(飾演患者的學生自身視野都是正常的),讓其親身體驗患者在沒有任何理論和實踐基礎的視角下,醫(yī)生要怎樣溝通才能使其清晰理解,讓檢查順利有效地進行。
首先提供給飾演醫(yī)生的學生以下有關使用該圖表的說明:1. Wear reading glasses; 2. Hold the chart about 15 inches away from eyes; 3. Close one eye and look at the central dot; 4. Note any wavy lines distortion or fuzziness; 5. Repeat with the other eye; 6. Tell your patient to inform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if he notices a blurred or grey patch in vision straight lines appearing distorted and objects appearing smaller than normal[12]。令其思考應該如何表述清晰以上六點,并詢問他們是否能將這六個祈使句直接告訴患者。小組演練結束后,教師將各組的“Amsler Chart”圖紙進行回收,分別讓順利使患者畫出中心視域的小組和檢測結果不正常的小組上臺演示其使用語言的溝通差異,并表達自己在溝通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哪些。之后教師進行點評、總結其醫(yī)患溝通的差異,并詢問學生此刻能否與患者共情后給出溝通范例如下:
1.“Can you see the two diagonal lines?”
2.“Can you see where they meet in the middle? Can you see a spot there? Is it there all the time or does it disappear?”
3.“Keep your eyes fixed on the centre where the lines meet or where you think they should meet if the patient says the centre is blank. Can you see the 4 corners of the big square? Can you see the 4 sides of the square?”
4.“Keeping your eyes looking at the centre, can you see the whole of the pattern inside the big square? Are there any bits missing blurred dis? torted? Any holes or spots?”
5.“Are the squares and lines that you can see straight and regular? Are all the small squares equal in size? Do any areas appear to move or shimmer?”
由此可見,與其使用祈使句以指令式的口吻讓患者完成檢查,不如采用問詢式的引導,減少祈使句帶來的思維偏倚,因為這會讓患者即使沒看到也會下意識地刻意去尋找并誤認為自己看到了指令中的圖像。最后令其思考,此時如果換用中國常用的動態(tài)視野檢查法,假定患者是一個不了解中國視力檢測法的英國人,他來中國旅行時被鞭炮炸傷了右眼,應該如何溝通表達才能讓患者順利完成檢查。
5.2 Communication Scenario引導下的問診及反思教學
將眼科研究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三人一組,由教師提供一個溝通場景。三名學生一人飾演視光師,一人飾演患者,一人作為旁觀者記錄問診過程所問的所有事項并對整個醫(yī)患溝通過程進行評估,在結束后指出他認為問診過程遺漏的事項。Communication Scenario
Pre-registration optometrist has just completed a full eye examination with OCT scans for a patient,Mr Colin Boothroyd, a 70-year-old retired fireman who presented complaining that his vision was ‘not as good as it has been in the past’. This was the pa? tient’s first ever eye examination. Pre-registration optometrist has found evidence of dry age-related macula degeneration in both eyes with reduced VA ,RE 6/15 N6 LE 6/12 N6. You have been asked to talk through the findings with the patient. Please communicate the examination findings, diagnosis and any appropriate management or lifestyle consid? erations.
以如上溝通場景為例(該病例來自曼徹斯特皇家眼科醫(yī)院),教師在學生們完成醫(yī)生對患者的個人信息、相關病史以及癥狀的詢問后,進行進一步的引導:已知患者是一名70歲的退休消防員,所患的疾病為干性老年黃斑變性,該疾病是由黃斑中的感光細胞在數(shù)年內逐漸分解造成的。思考如果他問你們以下問題,應該如何委婉地回答?!癉o I have to stop driving? I can’t manage without my car and independence. How long have I got before I go blind? I am carer for my wife, if I go blind she would have to go into a home. Can I get some medication or surgery to fix this problem?”
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并分享各組的答案之后,由教師給出另一溝通場景的病史及相關癥狀溝通樣例(該病例來自曼徹斯特皇家眼科醫(yī)院運營的眼視光診所),如表1。其中1~4為個人相關信息,5~11為來訪原因,12~15為總體健康情況,16~20為既往眼部病史,21~23為眼病家族史,24為初步診斷。
最初作為旁觀者的學生總結小組在練習問詢時遺漏了什么事項,并點明不同場景下、不同眼科疾病、不同社會背景的患者在溝通時醫(yī)患溝通技巧有何不同,應該詢問問題的差異有哪些。例如表1中第2項顯示患者為78歲,由老年黃斑變性引起的中央視力問題的高發(fā)人群為70歲以上的老人。第12項顯示患者曾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第22項患者的母親有黃斑變性的疾病史,而2型糖尿病、高血壓和黃斑變性家族史都是導致視網(wǎng)膜疾病的危險因素。因此,問診中獲得的隱性信息有助于視光師進行下一步診斷,同時問題之間也存在隱性聯(lián)系。最后,由教師總結醫(yī)患溝通技巧,并引導學生思考如下問題:為什么要先報上自己的姓名和工作內容?為什么要用患者的敬語稱呼患者?為什么要使用通俗、非技術性語言說明什么是干性老年黃斑變性?如何通俗地告訴患者這一疾病應該如何管理?為什么要給患者提問的機會?四、如何表現(xiàn)出同理心?
5.3 面對特殊的視力障礙者創(chuàng)建有效的溝通
白內障、青光眼和老年性黃斑變性等幾種常見眼病的發(fā)病率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癡呆癥的患病率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再加上癡呆癥是由神經退行性變造成的,后皮質萎縮也經常會導致視力障礙,因此視力障礙和癡呆癥并存的老年患者并不在少數(shù)。癡呆癥共有九種,阿爾茨海默病只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癡呆癥在中國的就診率以及公眾認知度都較低[13],英國早已在應該何時以及如何向患者下癡呆癥的診斷結果展開了激烈討論[14],而國內醫(yī)院神經內科卻很少收治到癡呆癥患者。因為國內很多家庭并不認為癡呆癥是一種疾病,認為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認知功能下降是正常的現(xiàn)象,就診率自然也就較低。一些癡呆癥的首發(fā)癥狀就是視力障礙,而不是記憶力、認知功能障礙,從而導致很多癡呆癥患者來看眼科。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首先讓學生們思考這一問題。癡呆癥患者會優(yōu)先忘記他們一生中后發(fā)生的事情,逐漸只剩下兒童時期的記憶,因而表現(xiàn)得像兒童。作為眼科醫(yī)生面對癡呆癥患者這一特殊人群可以以向兒童溝通的方式進行醫(yī)患溝通嗎?之后向他們展示如下案例,令其思考表2中的五種溝通策略哪種更為合適,并給出理由。
Mabel is 87, and she has dementia. She has been admitted to an ophthalmology ward and has been there for 4 days. Mabel is frequently asking medical staffs if they have seen her mother. Her mother died 20 years ago. Mabel approaches you and with a worried expression and says “Please tell me where my mother is, I need to know.” What could you say what would you say[15]
事實上更為合適的策略既不是講實話也不是說善意的謊言,而是2~4三項。因為第1項講實話會讓患者產生消極情緒,第5項雖然是充滿善意的謊言,但從溝通的角度看,告訴她媽媽在家,也就暗示她等她住院結束回家就可以見到媽媽了,同時醫(yī)生和患者的溝通也就終止了,沒有繼續(xù)發(fā)展下去的可能。而第2項的表達方式會讓患者思考自己是因為需要什么幫助而想到媽媽,進而可能想到自己身體有哪些疼痛或不適,進而產生發(fā)展式的醫(yī)患溝通,她會愿意表達更多。同理,第3項和第4項也是發(fā)展式的醫(yī)患溝通表達,但相比于第2項又增加了參與性。因為這兩種方式邀請她同正常人一起參與社會性的活動,把癡呆癥患者當作了正常的個體。
向學生講述以上案例后總結面對特殊的視力障礙者創(chuàng)建有效醫(yī)患溝通的方式如下:盡可能讓患者看到你的臉;使用直截了當?shù)慕忉?、簡短的問題,并要求他們做出簡單的決定(只有兩個選擇)。如果他們不明白,就換一種方式解釋;語速放慢,具體做法是在句子之間留出額外的空隙,給他們 “處理時間”,并在再次提問之前留出額外的時間讓他們回答;不應該把他們當成兒童,不應使用“長輩語”。應該繼續(xù)使用他們的名字和職業(yè)稱呼,并不斷提醒他們正在發(fā)生的事情。告訴他們你是誰,為什么他們會和一個陌生人在一個陌生的房間里。
6 結語
筆者將英國的醫(yī)患溝通培養(yǎng)模式融入我國眼科研究生的專用英語口語課的目的不僅是提供一種新的專用英語課形式,還提出一種新的思路。醫(y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融入醫(yī)學生任何學習階段的任何課程中。上述工作坊既包含眼科專業(yè)知識又包含英語口語表達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但既具有完備的眼科的專業(yè)知識又具備英語口語語言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在當前國內醫(yī)學院校尤為匱乏,因此將這一課程模式在中國推廣面臨著一些難題。但筆者希望未來中國的醫(yī)學院校也能涌現(xiàn)出更多的“雙師型”教師。希望教育部門能制定更合理的大綱、推廣更多元的課程形式,讓醫(yī)學專業(yè)課教師與英語教師能在課堂合作;希望未來中國的醫(yī)患溝通教育也能貫穿醫(yī)學生的整個學生生涯。希望中國未來的眼視光醫(yī)療與教育體系不斷改善;希望本文能為促進此類多元課堂的研究與推廣提供參考依據(jù)。
參考文獻:
[1]王錦帆,尹梅.醫(yī)患溝通[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
[2]趙文榮,謝穎,黃賢莉,等.浸入式醫(yī)患溝通技能實訓課程的建設與探索[J].醫(yī)學與哲學,2019,40(24):58-60.
[3]LIU X C,ROHRER W,LUO A J,et al.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in Mainland China: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2015,98(1):3-14.
[4]WANG W X,ZHANG H,WASHBURN D J,et al.Fac? tors influencing trust towards physicians among patients from 12 hospitals in China[J].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Behavior,2018,42(6):19-30.
[5]SUN C,ZOU J K,ZHAO L B,et al.New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learning software to help interns succeed in communication skills[J].BMC Medical Education,2020,20(1):8.
[6]VEGA HURTADO C.Importancia de Las estrategias de comunicación entre médico y paciente[J].Revista Médica del Instituto Mexicano del Seguro Social,2021,58(2):197-201.
[7]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8]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研究生英語教學研究分會.非英語專業(yè)學位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
[9]趙辰茜,褚宏蕊.中國研究生學術英語研究可視化分析:兼談研究生醫(yī)學學術英語教學發(fā)展展望[J].醫(y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3,31(4):467-475.
[10]劉瑛,張淑玲,朱莉莉.言語行為理論在提升醫(yī)患溝通英語口語技能中的積極作用[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15,28(5):734-736.
[11]劉瑛,劉俊峰,張航.以ESP理論為指導提升醫(yī)學生醫(yī)患溝通英語表達能力[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7,31(5):599-602.
[12]Assosiation of Optometrists. Amsler Chart leaflet[EB/ OL].(2018-04-09)[2023-10-27]. https://www. aop. org.uk/advice-and-support/for-patients/sight-tests/ amsler-chart.
[13]史奇,朱麗萍,顏瑋,等.江西省60歲及以上居民老年癡呆癥和記憶力減退流行病學調查[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8,19(1):83-87.
[14]MILBY E,MURPHY G,WINTHROP A.Diagnosis disclosure in dementia:Understanding the experiences of clinicians and patients who have recently given or received a diagnosis[J].Dementia (London),2017,16(5):611-628.
[15]Simon Burrow.Dementia-communication[EB/OL].(2023-09-18)[2023-10-31]. https://online. manchester. ac. uk/bbcswebdav/institution/Faculty% 20of% 20Biol? ogy%2C%20Medicine%20and%20Health/MAHSE/ HSST/Dementia/Week-7/.
[16]Mental Health Foundations. What is Truth? An inquiry about truth and lying in dementia care[EB/OL].(2022-09-01)[2023-10-29]. https://www.mentalhealth.org. uk/explore-mental-health/publications/what-truth-inquiryabout-truth-and-lying-dementia-care.
(編輯:趙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