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語言學科,衡量其教學成效的關鍵在于學生能否在實際情境中有效運用英語。為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普遍采用合作學習模式,旨在為學生搭建廣闊的語言實踐平臺,從而全面提升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然而,鑒于班級學生能力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難以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本文深入剖析了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個人教學經驗,提出了若干優(yōu)化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的策略,以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提升他們的綜合語言能力,推動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初中英語;小組合作
作者簡介:陳文玲,中山市板芙鎮(zhèn)第一中學。
自主學習是一種新型學習模式,它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要求學生擁有強烈的自主學習動機和意愿,積極投入英語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不斷探索有效的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長期的自我學習要求學生具備強大的自控力,能夠進行自我激勵、自我調整。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可引入小組合作模式。這種模式通過學生間的相互監(jiān)督和幫助,可以促進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激發(fā)學習潛力。為了最大化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益,教師需要精心設計科學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確保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僅能提高語言能力,還能培養(yǎng)自主學習所需的各項能力。
一、當下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不足
當前,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中暴露出一些明顯的問題。首先,互動活動過于單一,往往僅圍繞核心教學內容進行,缺乏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性,長此以往,學生已對這些互動形式感到疲倦,難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往往只是機械地執(zhí)行教師設定的任務,知識目標的達成成為他們關注的焦點,而其他重要的能力,如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得不到應有的發(fā)展和提升。其次,在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上,教師往往只根據學生的最終成績進行評判,評價方式和內容單一,無法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這種評價方式導致學生只關注自己是否達到了教師規(guī)定的標準,而忽視了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其他方面的成長和進步,不利于學生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優(yōu)缺點。
二、基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策略
(一)依據教學內容,設計合適的合作模式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具備良好學習習慣的體現,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障。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前提。而在合作學習中,通常是教師為學生布置一定的學習任務,學生作為學習主體,主動探索知識點。而鑒于班級學生的學習水平存在客觀差異,針對同樣的學習任務,不同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存在差異。為了使學習基礎較弱的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模式中可以找到自我價值,有所收獲,教師需要基于教學內容和目標來設計不同的合作學習任務,確保班級所有學生在該模式中都可以在自己的學習水平范圍內獲得收獲。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的教學為例。在Part A 1a部分的教學中,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將單詞與圖片進行匹配,以增加學生對單詞詞義的理解和記憶。本部分的教學內容比較簡單,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兩人合作的模式,先各自完成圖片的匹配,然后相互檢查,根據對方與自己的完成情況來進行糾錯。這一合作模式中,學生將再次復習所學單詞,包括發(fā)音和拼寫。兩兩合作的模式有助于本環(huán)節(jié)教學效率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需要關注二人的學習能力是否可以支撐該部分的學習。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可以匯集不同學生的智慧,緩解他們的學習壓力。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學生可以基于自己的理解進行集中探索,當學生在班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整體表現來重新定位教學重難點。如在Part A 2d的對話練習中,教師發(fā)現多數學生對于單詞vegetables、tomatoes的發(fā)音存在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對這兩個單詞再次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發(fā)音技巧和記憶方法,實現以學定教。
(二)設置合適的學習任務,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不局限于學生對基礎英語知識和技能的探索,還涉及學習方法的總結和歸納,語言知識的實際應用等。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都隱藏在豐富的學習活動中。而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通常是基于教師設置的任務來展開探索。離開教師的指導,學生對于同樣的學習內容,學習能力是有限的。為此,教師需要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為學生設計合適的學習任務,促使他們在合作學習中可以發(fā)展多元能力。
如教師設計以下學習任務:1.請分析對話中涉及的疑問句型,分析其基本構成和運用規(guī)律;2.請結合生活實際,根據你所喜愛的食物將對話進行改寫?;谶@樣的任務,學生在完成對話內容的梳理之后,會探索其中基本的語法知識,如句型“Are there...”“There are...”“I'd like ...”的具體運用規(guī)則。這樣的探索和實際運用活動,將為學生后續(xù)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在習作中可以正確地運用各種豐富的語法結構,以及在實際的情境對話練習中也可以自信地進行交流。另外,在設計新的對話內容時,學生可以結合所學單詞和自己的知識儲備將對話中可以替換的內容進行替換,從而豐富對話內容,學生也可以在具有參考性的對話練習中不斷加深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總之,學生的學習經驗有限,要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需要基于教材內容設置豐富的學習任務,確保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有足夠的內容進行探討,可以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好課堂上有限的時間,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也為教師了解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提供參考。
(三)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互動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重視跨學科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設計多元化的互動性活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在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的同時,增強他們的英語學習自信心,進而有勇氣去探索更多的英語知識,同時也敢于通過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去輸出自己所獲得的英語知識和技能。
例如,在Part B 2b“Birthday food around the world”的文章教學中,一般以3~5個人為一個學習小組,除了教材中提及的問題,學生需要合作探討其答案外,教師還可以設置以下互動性更強的活動,以發(fā)揮學生的不同優(yōu)勢,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得他們在英語課堂上可以實現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活動1:跨文化生日場景繪畫。
活動步驟:學生3~5人一組,每組選擇一個國家(UK或China)作為繪畫主題。
閱讀理解:學生首先閱讀課文,理解兩國在過生日時的食物及習俗差異。
繪畫創(chuàng)作:基于閱讀理解,學生開始繪畫創(chuàng)作。他們可以畫出生日蛋糕、長壽面等特色食物,并描繪相關的場景和人物。在繪畫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文本中的描述來完善作品的細節(jié),如“people have birthday cakes with candles”和“They never cut up the noodles”。
展示與交流:完成繪畫后,每組輪流上臺展示他們的作品,并解釋創(chuàng)作思路和畫中細節(jié)。其他小組可以提問或給出建議。
活動設計目標:加深學生對UK和China兩個國家人們在過生日時食物及習俗方面差異的理解;通過繪畫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合作能力;讓學生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鞏固文本中的詞匯、句型等知識;幫助學生探索更多有趣的英語學習方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其自主學習意識。
活動2:描述生日活動的句子拓展與優(yōu)化。
活動步驟:學生回憶自己參加過的生日活動,分享除了文中提到的食物外,還有哪些活動,如贈送禮物、賀卡、唱生日歌等。
句子創(chuàng)作:學生基于自己的回憶和分享,創(chuàng)作描述生日活動的句子。例如,“On birthdays, people often give gifts to the birthday person, such as toys, books, or clothing. They also send greeting cards with warm wishes. Singing the birthday song is a must-do activity, bringing joy and happiness to the special day.”。
句子優(yōu)化:學生互相交流和討論自己創(chuàng)作的句子,相互提出修改建議,優(yōu)化句子表達。
展示與點評:每組選擇一位代表,上臺展示他們優(yōu)化后的句子,并解釋創(chuàng)作思路和修改過程。教師和其他學生可以進行點評和補充。
活動設計目標:鼓勵學生基于個人生活經驗,補充與生日活動相關的其他內容,將英語學習與生活實際進行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句子優(yōu)化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調動他們的知識儲備;加深學生對不同國家生日文化的理解,提高英語表達能力、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還能在英語學習中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長,增強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同時,這些活動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設計并完善評價機制,發(fā)揮學生的評價主體作用
初中生是比較敏感的群體,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和自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師和同伴的影響。在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中,為了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教師需要設計完善的評價體系,借助學生間的力量,通過客觀的評價幫助學生發(fā)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并引導他們積極改正不良的學習行為和習慣。
以“Birthday food around the world”的文本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豐富的學習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評價方式和內容。首先,教師可以設計一張多維度的評價表格,評價內容不僅涵蓋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貢獻值、配合度等核心指標,還可以加入創(chuàng)意表現、溝通協(xié)作、問題解決能力等維度,以全面反映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成長和進步。在評價的過程中,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評。每個組員都需要對其他組員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并盡量使評價內容詳細具體。這樣的互評活動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還能加強他們之間的溝通和合作。在得到同伴的評價后,學生需要針對自身的不足之處進行反思,并寫下具體的改進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認知和自我提升能力至關重要。學生可以通過分析自己的不足,制定針對性的改進計劃,并在后續(xù)的學習中付諸實踐。這樣不僅能夠促進他們獲得學習進步,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自律性和責任感。
總之,通過構建全面的評價體系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評價主體作用,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和自我成長。在這樣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將逐漸養(yǎng)成主動參與英語學習活動的習慣,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并彌補不足,進而全面提升自己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同時,這樣的評價體系還能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為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具有顯著優(yōu)勢。它不僅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還能活躍課堂氛圍,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激發(fā)其學習潛力,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了實現以上目標,教師應積極探索多樣化的小組合作模式,結合豐富的教學內容和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適宜的學習任務。同時,教學評價的作用不容忽視,它能引導學生自我反思,促其不斷改進自身不足。除此之外,教師應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英語學習渠道,將合作學習模式延伸到課堂之外,通過組織各類實踐活動,為學生打造銜接性強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這樣,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課堂外,學生都能通過合作學習模式提升英語綜合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周彥菊.基于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8):60.
[2]鄭彩枚.基于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19(1):38-39.
[3]程麗萍.談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科技視界,2016(7):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