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而單元整合主題閱讀教學是達成這一目標的有效方法。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往往以單一知識點為單位,缺乏對文學作品的整體性理解。而單元整合主題閱讀教學方法將不同文學作品進行整合,引導學生在一定主題下全面理解文學作品,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學鑒賞水平?;诖?,就初中語文單元整合主題閱讀教學實踐方法進行研究。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單元整合;主題閱讀教學;實踐方法
作者簡介:葉麗芳(1983—),女,廣東省惠州大亞灣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澳頭實驗學校。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單元整合主題閱讀教學是一種新穎且高效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本文將探討開展初中語文單元整合主題閱讀教學的意義與方法。
一、開展初中語文單元整合主題閱讀教學的意義
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單元整合主題閱讀教學已經(jīng)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將同一主題或同一類型的多篇文章進行整合,形成一個教學單元,通過閱讀、討論、比較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提升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1]。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學生往往是一篇一篇地閱讀,這種方式雖然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每一篇文章,但閱讀效率低,而且學生難以形成對文學作品的整體性理解。而單元整合主題閱讀教學將多篇相關(guān)文章整合在一起,學生可以通過對比閱讀快速把握主題,提高閱讀效率[2]。在單元整合主題閱讀教學中,學生不僅需要理解每篇文章的內(nèi)容,還需要通過比較和討論,分析各篇文章之間的異同,形成自己的見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獨立思考,批判性地看待問題,進而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單元整合主題閱讀教學通常涉及多篇文學作品,包括詩歌、散文、小說等[3]。學生閱讀這些作品,接觸到不同的文學風格和寫作技巧,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同時,學生對同一主題下的多篇作品進行比較和討論,能更深入地理解這個主題,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
二、初中語文單元整合主題閱讀教學實踐方法
(一)確定閱讀主題,甄選閱讀材料
閱讀主題是設(shè)計與開展單元閱讀教學的核心依據(jù)。適合初中生的閱讀材料有很多,閱讀主題也有很多,比如節(jié)日主題、傳統(tǒng)文化主題等,因此在甄選閱讀材料前,必須先確定閱讀主題,圍繞選定的閱讀主題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4]。
經(jīng)過教研與討論,本文選定“母愛似海”主題閱讀教學作為案例[5]。選定該主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考量:第一,通過本次主題閱讀教學,學生對母愛能夠有更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在字里行間感受母愛,對親情形成更加感性的認知,這對學生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第二,“孝悌”是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一,選定“母愛似?!睘橹黝},旨在通過字里行間的真情實感讓學生更好地感悟母愛,培育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實現(xiàn)“孝悌”文化的傳承與弘揚[6]。
確定閱讀主題后,要根據(jù)所選主題對閱讀材料進行甄選,并遵循以下幾個原則。首先,所選閱讀材料要符合初中生的閱讀能力,應當選擇語言簡潔、行文流暢且易于被初中生理解的材料,以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其次,必須考慮課堂教學安排和課堂時間,控制好所選閱讀材料的篇幅,保證學生既能夠完成閱讀,又有一定的思考與討論時間,確保課堂教學目標順利實現(xiàn)。最后,所選閱讀材料要貼合本次閱讀主題,服務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遵循上述原則,本次“母愛似?!敝黝}閱讀教學共選取了三篇具有代表性的閱讀材料,分別是老舍的《我的母親》、鄒韜奮的《我的母親》以及宗璞的《花朝節(jié)的紀念》。
(二)確定教學目標,提升閱讀指向性
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有助于學生從一個又一個故事中得到啟發(fā)與成長。教師要從單元主題閱讀的特點出發(fā),結(jié)合所選的閱讀材料,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制定差異化的教學目標,以此來提升主題閱讀教學的針對性,更好地發(fā)揮主題閱讀教學的作用。
在本次“母愛似?!敝黝}閱讀教學中,根據(jù)所選閱讀材料制定了不同的閱讀目標,通過布置任務和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閱讀,以此提高閱讀的指向性,優(yōu)化閱讀教學效能。具體如表1所示。
圍繞閱讀教學目標設(shè)置問題,以問題驅(qū)動學生閱讀,這樣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有意識地從文中挖掘問題的答案,閱讀的深度自然能夠提升。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設(shè)計了兩個層次的問題,即基礎(chǔ)問題和探究任務。
基礎(chǔ)問題考查的是學生捕捉文章信息的能力。基礎(chǔ)問題都可以從文章中找到答案,學生只要完成閱讀,就可以回答基礎(chǔ)問題。能否完整地、準確地回答基礎(chǔ)問題,是判斷學生是否閱讀到位的一個標準。探究任務則是在基礎(chǔ)問題的基礎(chǔ)上設(shè)計的,需要學生認真思考以及合作探究,從文章中提煉觀點并表達出來。
相較于基礎(chǔ)問題,探究任務更具深度與廣度,學生只有讀懂文章才能夠準確作答。比如,對于《我的母親》(鄒韜奮)的第一個探究任務,學生想要揣摩母親說“打得好”時的思想感情,就需要將自己代入母親的角色,從母親的角度體會看到自己孩子不用功讀書時所產(chǎn)生的情感。用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去理解父母的不易,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孝順自己的父母。第二個探究任務的答案雖然在文章中有所提示,但學生想要正確回答,必須跳出文章、跳出課堂,將“母親”這一角色放在社會、家庭、個人三個維度上進行思考。
(三)整合教學內(nèi)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本次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所選文章都與“母親”這一人物形象有關(guān),這為閱讀整合教學創(chuàng)造了條件。通過整合教學內(nèi)容,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比、聯(lián)系實際與其他相關(guān)內(nèi)容更好地解讀文章中的母親形象,更全面地解讀“我”與母親之間的情感,對學生讀懂文章、理解母親、感悟親情有很大的幫助,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也有重要意義。
首先,主題閱讀是對閱讀材料的整合。比如,將兩篇《我的母親》進行對比,讓學生理解兩位作家對于母親形象的不同詮釋,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全方位地理解母親、感受母愛、感悟親情。其次,主題閱讀是對閱讀材料、生活實際和社會背景的整合。比如,在閱讀《花朝節(jié)的紀念》時,教師用多媒體設(shè)備展示一些與花朝節(jié)有關(guān)的紀錄片和圖片等,幫助學生了解花朝節(jié)的歷史淵源和傳統(tǒng)習俗等,既能夠豐富閱讀內(nèi)容,拓展教學容量,還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提升個人文化素養(yǎng)。最后,主題閱讀還可以將知識進行整合。比如,在閱讀《我的母親》(老舍)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shè)備展示其他作品中的母親形象,比如小說《紅樓夢》中的賈母、動畫《哪吒傳奇》中的殷夫人等,由此完善學生心中的母親形象,使其更加全面地把握“母愛似?!敝黝}閱讀的內(nèi)涵。
(四)開展多元化教學,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在初中語文單元整合主題閱讀教學中,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至關(guān)重要。為了提高本次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效率,強化閱讀教學效果,我們采取了多種符合初中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方法,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優(yōu)化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體驗,促進本次閱讀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第一,開展討論式教學。在學生完成閱讀并對每篇文章的探究任務有了一定的思考后,教師組織學生分為四人小組進行討論、交流,讓學生對閱讀材料理解得更加透徹。第二,開展角色演繹活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母親形象,在完成閱讀以及探究任務后,教師利用課堂剩余時間組織學生以文章內(nèi)容為基礎(chǔ),進行角色演繹,引導學生站在相應角色的角度去思考,更加透徹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理解“母親”的想法,促進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比如,教師選擇《我的母親》(鄒韜奮)中父親打“我”,母親哽咽地說“打得好”的片段,請學生自由分組并分配角色,分別飾演父親、母親和“我”。學生通過演繹再現(xiàn)文章情景,用生動的演繹代替抽象的思考,能夠更好地把握文章中不同人物形象的特點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第三,開展情境教學。教師利用多媒體、問題、任務等為學生構(gòu)建閱讀情境,使學生更好地代入文章角色,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把握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比如,在進行《我的母親》(鄒韜奮)閱讀教學時,教師用多媒體播放了文中母親生活年代的社會風貌的視頻,讓學生結(jié)合當時的社會背景,理解文中的母親形象。
(五)落實教學評估,強化教學反饋
教學評估是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教學效果,為進一步提升教學質(zhì)量提供有力的依據(jù)。在初中語文單元整合主題閱讀教學實踐中,選擇合適的教學評估方法,對于全面評估學生的語文水平和閱讀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1.測試與自我評價
教師在講完一個單元的內(nèi)容后應設(shè)計一系列與單元主題相關(guān)的閱讀理解題目,要求學生在閱讀相關(guān)文本后回答問題。測試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給予反饋和指導。自我評估是指學生通過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來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和閱讀理解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例如通過提供自評表或評價標準,讓學生對自身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估,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并加以改進。
2.課堂觀察
課堂觀察是指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和參與情況,評估他們的學習效果和閱讀能力。教師可觀察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情況、回答問題的積極程度、合作交流的情況等,還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閱讀理解過程和表達能力來評估他們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深度以及閱讀教學效果。
3.主題式寫作與閱讀聯(lián)動
閱讀與寫作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閱讀能為寫作積累素材,寫作能夠反映閱讀的效果。在本次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結(jié)束后,教師讓學生用隨筆練習的方式,以“母親”為主題進行寫作練習,鼓勵學生在課后與自己的家人交流,觀察母親的生活狀態(tài),從而完成寫作,使本次閱讀教學的目標真正落到實處。教師通過寫作情況評估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與寫作技巧掌握情況,對后續(xù)調(diào)整語文閱讀教學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三、總結(jié)
初中語文單元整合主題閱讀教學實踐需要將不同文學作品進行整合,引導學生在一定主題下全面理解文學作品,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綜上所述,初中語文單元整合主題閱讀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我們應該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大力推廣這種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閱讀體驗,促進他們?nèi)姘l(fā)展。
[參考文獻]
張榮.淺析智慧課堂下中學歷史教學模式[J].文理導航(上旬),2023(11):40-42.
李尚.淺析初中歷史智慧課堂的構(gòu)建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5):46-48.
何亞妮.信息技術(shù)環(huán)境下的歷史智慧課堂[J].實驗教學與儀器,2023,40(1):112-114.
葉舒霞.淺議構(gòu)建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歷史智慧課堂[J].學周刊,2022(29):166-168.
胡文敏.立足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培養(yǎng)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J].學苑教育,2022(25):34-36.
曹愛國.“三環(huán)三案”智慧課堂模式下的初中歷史課堂[J].啟迪與智慧(上),2022(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