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在課程實施部分提出,應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加強知識間的內在關聯(lián),促進知識結構化。當前,大單元教學理念已成為教育改革的一個大趨勢,它要求教師具備前瞻性的視野與教學規(guī)劃能力,以及對單元教學整體性的深刻把握與細致關照。教師在實施以統(tǒng)編版教材為依托的大單元教學時,應依據(jù)教學目標靈活編排、整合教學內容,強化教學內容的大單元目標意識。
基于這一理念,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授田英才學園在推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將大單元教學視為推動知識結構化、落實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核心教學策略。筆者認為,作文教學作為語文大單元教學中一塊非常重要的內容,也可以遵循大單元教學的理念,圍繞同一單元目標,設計跨越多個課時的作文教學,以此更新傳統(tǒng)的習作教學觀念,提升習作教學的效率與成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本文以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相關單元及課文為例,介紹筆者對于單元習作一體化教學設計的探索與實踐。
解碼單元要素,明確教學內容
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包含《古詩詞三首》《鄉(xiāng)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四篇課文,緊密圍繞“鄉(xiāng)村生活”這一人文主題展開,均表達了作者對于鄉(xiāng)村生活的熱愛。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抓住關鍵語句,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寫某個喜愛的地方,表達自己的感受。前者指向閱讀,后者指向寫作。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同時學習其表達的方法與技巧。隨后,在日常閱讀教學中進行微寫作訓練,為學生搭建撰寫整篇單元習作的腳手架,引導學生將這些從閱讀中汲取的“營養(yǎng)”轉化為寫作的“工具”,實現(xiàn)單元教學中以習作為目標的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系統(tǒng)整合。
本單元的習作任務是寫一篇地方場景的話題作文《我的樂園》,在內容與情感上與本單元課文有許多相關之處,重點在于表現(xiàn)“樂”,“樂”是喜愛、熱愛的情感表現(xiàn),寫好“樂景”“樂事”,“樂園”就豐滿了。四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寫作基礎,多數(shù)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樂景”與“樂事”展開敘述,但如何在這些場景中細膩地表達出“樂”的情感,仍是他們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也是習作教學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學之初,教師需明確相關難點與重點,并將之融入單元習作一體化教學的整體設計。
讀寫結合,開展微寫作專項訓練
在開展微寫作專項訓練時,教師應聚焦核心困難,選擇核心知識,解決要害問題,在閱讀教學中針對“樂景”與“樂事”的描繪技巧穿插強化練習,以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
此外,微寫作專項訓練還要求教師具備高度的語言敏銳性,能夠在進行文本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靈活運用教材課文、專項閱讀材料及整本書閱讀資源,針對學生習作中的難點與重點,敏銳捕捉有助于學生形成表達習慣的經(jīng)典句段,進而將其轉化為習作中可直接應用的表達技巧與方法。在開展這一訓練時,需堅持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雙線并行,進行多次專項讀寫結合訓練,以最大限度地拓寬學生與語言文字的接觸面,加深他們對語言文字的個體感受,為他們構建起堅實的語言表達框架。
在課內閱讀部分,筆者緊密圍繞單元習作要求,設計了一系列微寫作專項練習,使之直接服務于《我的樂園》這一習作主題,以實現(xiàn)從課內閱讀向寫作的自然遷移。每次微寫作需做到目標明確,聚焦于具體的語言運用訓練。例如,筆者結合《古詩詞三首》中運用的表達技巧,設計了兩個微寫作任務,一是引導學生運用色彩對比的方法描繪一處喜歡的風景,二是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還原詩中“兒童急走追黃蝶”“溪頭臥剝蓮蓬”等場景,寫出兒童的快樂與天真;針對《鄉(xiāng)下人家》中運用多種修辭方法描繪風景的寫作方式,組織學生圍繞關鍵句,運用對比、比喻、排比等多種修辭描繪場景,表達自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針對《天窗》和《三月桃花水》中的特色表達,分別引導學生寫出對生活中某一事物的獨特感受,并嘗試運用五感法描寫一處美麗的景象。
此外,課外閱讀也是學生獲取大量寫作技巧的重要途徑。文學經(jīng)典作品中的精妙構思、匠心獨運的遣詞造句,均能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豐富他們的閱讀認知,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教師需引導學生將經(jīng)典作品中的表達技巧與自身生活體驗相結合,在此基礎上開展有針對性的微寫作專項訓練,逐步培養(yǎng)其深層次的表達思維,為其構建起穩(wěn)固的語言表達體系。以美國經(jīng)典童話《夏洛的網(wǎng)》為例,筆者先向學生解析了弗恩與威爾伯的深厚情感,再指導學生撰寫“我的動物朋友”,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他們以往忽略情感融合的問題。另外,“逃走”章節(jié)中威爾伯的無聊和寂寞引發(fā)了很多學生對留守現(xiàn)象的共鳴,筆者鼓勵他們抒發(fā)埋藏心中的真實情感,實現(xiàn)閱讀與自我表達的深度融合。
聯(lián)結生活實踐,拓展應用空間
技巧指導能為學生提供寫作的抓手,讓更多學生“敢寫”,若要實現(xiàn)從“敢寫”到“會寫”的跨越,還需他們在實踐中不斷累積素材,深化體驗。教師應敏銳捕捉日常教學中的每一個契機,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讓他們將習作方法與技巧巧妙融入日常表達。為此,教師應在強化技能訓練的同時,注重實現(xiàn)課上方法學習與學生當下生命的聯(lián)結,使每一次寫作都成為他們生命體驗的自然流露,讓技能練習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他們的表達思維,豐富他們的思想內涵,進而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運用語言文字表達內心的感受。
例如,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海的女兒》一文從水的清澈、顏色、深度三個方面,展現(xiàn)了一個唯美而廣闊的童話場景;海王宮殿的墻角用珊瑚砌成,窗子用琥珀裝飾,屋頂鋪滿蚌殼,呈現(xiàn)出一個瑰麗無比的海底世界;通過對皮膚、眼睛、腿部的細膩描繪,使海的女兒的形象躍然紙上。筆者從這些經(jīng)典句段中提煉出一項語用技巧訓練,引導學生圍繞一個核心主題,從多個方面展開敘述,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且層次分明。掌握這一技巧后,學生的想象力如同插上了翅膀,在他們的生活視野中自由飛翔:童話城堡式的校園、天上千變萬化的流云,一望無際的遼闊草原……都成為他們筆下的素材。同一項語用訓練,在萬千兒童的獨特視角下綻放出不同的光彩,促使語言系統(tǒng)的構建向著學生生命的更深處、更遠處延伸。
教學評一體化聚焦,落實相關語文要素
現(xiàn)代教育評價理念特別關注“目標的明確性”及“與目標相匹配的評價”。新課標中特別強調了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教—學—評”一體化。筆者認為,在寫作訓練中,也應秉持這一理念,確保教師教授的內容、學生學習的焦點以及評價的標準均緊密圍繞既定目標展開,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以促進學生掌握語文的基本要素,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
以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習作《推薦一個好地方》為例,習作目標為:抓住“好地方”的特點,按照一定順序寫清楚推薦理由,吸引更多人;從多個角度對選擇的“好地方”進行推薦,將推薦理由寫充分,激發(fā)讀者的向往?;诖?,筆者在設計作文評價標準時,具體涵蓋以下幾點:運用通順的語言,寫清楚推薦的地方;準確把握并凸顯“好地方”的特色,按照一定的順序寫明推薦理由;多角度深入挖掘“好地方”,確保推薦理由充分且引人入勝。同時,設置自評、同伴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為學生指明后續(xù)努力的方向。
在大單元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學生的習作水平得以大幅提升。筆者將繼續(xù)探索單元習作一體化教學設計,進一步落實并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