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資本主義新變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當代價值
進入21世紀以來,資本主義社會在全球范圍內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和趨勢。不均衡加劇“發(fā)展赤字”,貧富差距擴大,保護單邊主義抬頭,霸權政治依舊。此變化激化內部矛盾,挑戰(zhàn)全球治理。馬克思主義批判面臨新課題。在這一背景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批判面臨著新的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洞悉馬克思主義思潮,深刻剖析資本主義深層矛盾,涵蓋結構、生產、階級及社會各層面,揭示其發(fā)展趨勢[1]。全球化加劇資本主義體系不均衡,“發(fā)展赤字”顯著,貧富差距、南北差距擴大,保護主義轉嫁危機,加劇全球不平等。金融資本壟斷強化,隱蔽剝削發(fā)展中國家,生態(tài)危機嚴峻[2]。國際格局中,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崛起提供新動力,推動“東升西降”。中國倡導和平發(fā)展、多邊合作,以“一帶一路”等倡議促進全球經濟均衡,貢獻中國智慧與方案,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謀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3]。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需根植于馬克思、恩格斯等經典理論家的深邃思想中。他們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階級矛盾及變革的深刻剖析,構成了意識形態(tài)批判的基石。馬克思、恩格斯揭露了資本主義私有制與雇傭勞動制的剝削本質,通過《資本論》解析剩余價值生產,揭示資本家對工人的無情剝削,加劇了階級對立,阻礙了社會進步。《共產黨宣言》預言了階級斗爭的必然性與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強調了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建立共產主義的決心。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馬克思主義批判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虛假性,喚醒階級意識,推動革命覺醒[4]。為有效批判,馬克思主義提供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前者倡導對立統(tǒng)一視角,揭露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內在矛盾;后者則從生產關系矛盾運動出發(fā),分析其歷史根源與消亡趨勢[5]。新時代下,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需堅持其基本立場、觀點與方法,同時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結合時代特征提升實效性與針對性。通過深化理論研究與宣傳教育,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深入人心,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社會全面進步提供堅實思想支撐[6]。
全球化促進了全球經濟深度融合,也引發(fā)了文化、政治及社會領域的廣泛變革。信息技術,尤其是新媒體與社交媒體的興起,加速了全球文化交流與價值觀碰撞,模糊了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界限。跨國活動增強了文化多樣性,但也加劇了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競爭,西方國家通過文化輸出等手段模糊了界限[7]。信息技術革命改變了意識形態(tài)傳播方式,信息碎片化和去中心化讓每個人都成為傳播者,虛假信息與謠言泛濫加劇了意識形態(tài)混亂。金融資本與跨國企業(yè)通過廣告、公關和文化產品等手段,隱蔽傳播自身價值觀,進一步模糊了意識形態(tài)界限[8]。
在全球化與信息技術的雙重沖擊下,資本主義社會雖展現出新面貌,但其內在矛盾與剝削本質依舊未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批判理論成為穿透表象、洞察本質的有力工具。它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與私有制之間的根本矛盾,指出全球化雖促進資源流動與效率提升,卻也加劇了貧富差距與不平等。消費主義與個人主義價值觀的泛濫,加深了社會分裂與精神空虛[9]。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批判理論不僅是對資本主義的深刻剖析,更是無產階級與勞動群眾行動的指南。它激勵人們認清資本主義本質,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組織起來形成斗爭力量[10]。面對全球化帶來的挑戰(zhàn),無產階級需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揭露資本主義虛偽,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構建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馬克思主義不僅是批判的武器,更是引領我們向無剝削、無壓迫、無不平等的理想世界邁進的燈塔[11]。
21世紀資本主義展新貌,影響經濟格局,挑戰(zhàn)全球治理。本文剖析其變,強調馬克思主義批判之現代價值。資本主義表象雖變,內在矛盾未改。馬克思主義揭本質,明斗爭方向。新歷史下,應堅持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促進全球治理變革,傳社會主義思想,共筑公正、合理、可持續(xù)的世界秩序,貢獻力量與智慧。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7
[2]李靜.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影響研究[J].中國軍轉民,2024(08):145-147.
[3]王水興,劉勇.智能生產力與當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新變化[J].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24,9(01):80-91+123-124.
[4]歐亞琴,袁華.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虛假性的批判與超越[J].武夷學院學報,2024,43(02):25-29.DOI:10.14155/j.cnki.35-1293/g4.2024.02.015.
[5]馮旺舟.穿越意識形態(tài)的幻象——國外“政治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批判[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07):149-161.
[6]黃力之.資本邏輯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張力關系[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2(09):31-38.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09.003.
[7]盧旭東.馬克思對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四重批判及現實啟示[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0(04):5-11.
[8]孫輝.全球化時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與新危機[J].唯實,2002(11):11-16.
[9]李金見,許徐琪.當今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新變化及其歷史本質[J].世紀橋,2016(03):88-90.DOI:10.16654/j.cnki.cn23-1464/d.2016.03.040.
[10]李鵬.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非意識形態(tài)化批判——基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理論[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4,16(02):77-79.DOI:10.19576/j.issn.1008-5424.2014.02.018.
[11]韓健鵬.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當代困境及其應對——基于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新變化的思考[C]//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黑龍江省委黨校政治學部,2009:11.
(作者單位:西安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