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鋦藝,就是把破碎的瓷器用鋦釘‘縫補’起來,讓瓷器‘起死回生’的一門手藝。流程包括制鋦、制鉆、拼接、打眼、鑲鋦、填縫、蒸補、拋光等近十道工序,而這也是對生活、對一器一物的愛和用心。”非遺鋦瓷傳承人王克劍對鋦瓷頗有心得。
9月2日,《科學導報》記者來到忻州古城文創(chuàng)街王克劍的鋦瓷工作室,里面擺放著各式各樣的老物件,而王克劍正聚精會神地鋦補一件青花茶盞,碎紋的茶盞在他行云流水的操作下又增添了幾分韻味,煥發(fā)出獨特之美。
王克劍的曾祖王宜春和祖父王貴都是當?shù)厥炙嚫叱⒙劽谶兊匿|瓷匠人,對“修補”瓷器這門手藝獨具匠心。自幼受祖輩熏陶,王克劍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一次偶然的事件,堅定了他做專業(yè)鋦瓷人、傳承鋦瓷手藝的決心。“看了央視的一篇報道,關于最后一個鋦瓷人,對我觸動很大。作為鋦瓷傳承人,有責任也有義務讓傳統(tǒng)手藝在新時代能夠傳承下來?!蓖蹩藙φf。
鋦瓷是個精細活,需要高度的耐心和專注力。多年來,王克劍埋頭反復練習,錘煉技藝的同時也在打磨自己的心性?!澳玫揭患埰?,第一步是‘找碴兒’,先清理碎口邊緣,如拼圖一般將碎片拼湊完整;第二步‘捧瓷’,用細繩綁好殘器,用小錘輕敲使破損瓷器貼合,用筆畫好鋦釘?shù)奈恢?;第三步‘打眼’,下鉆時的深度、力度,聽聲音、憑感覺;第四步‘制釘’,我都是用鐵絲銅絲、銀片銅片自制,購買標準件固然省力省事,但鋦補效果可就大打折扣;第五步‘上釘’,依照打好的眼位,用上釘錘敲打鋦釘砸到瓷器中,此時力度的把握又得千錘百煉……”在工作臺上,王克劍憑借著自己的一雙巧手,讓那些破碎、損壞的瓷器得以修復、延續(xù)生命,變換成別具一格的工藝品。
讓損壞的器物在修復成功的同時又能賦予其美感,就好像鋦藝人與當時制作器物的工匠隔空對話、與他們共同創(chuàng)作,這也是王克劍樂在其中的一大原因?!颁|瓷是自制鋦釘和破損瓷器的完美結合。手工鋦釘呈現(xiàn)樸拙原始之美,現(xiàn)代金工體現(xiàn)精工細作,素釘、花釘在布局結構上富有韻律、統(tǒng)一和諧。一件器物鋦好后,鋦釘、花片與器物渾然一體,一件件修復的器物在經(jīng)歷‘破碎與重生’后,更顯獨特氣質?!闭勂痄|瓷這門手藝的魅力,王克劍滿腔激動與熱情。
“鋦瓷技藝也要與時俱進,融入更多元素和審美內涵,才能像破碎的瓷器一樣,經(jīng)過鋦瓷,煥發(fā)新的生機。”近幾年,王克劍在傳承文脈的基礎上,結合藝術化與生活化,改進新材料、新工具、新技法,形成多花色、多形式的修復方式,讓瓷器復原的同時融入現(xiàn)代審美元素,將鋦瓷技藝升華成為鋦瓷藝術,賦予器物更高的藝術價值,呈現(xiàn)出新的美感。
擇一事,愛一生。王克劍把破碎的瓷器一鉆一補,化碎為整、化殘為美,他用雙手把愛好做成了藝術,開啟了自己的鋦瓷人生。談及未來,王克劍表示,他會繼續(xù)發(fā)揚匠人精神、豐富技術水平,來傳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讓這門特色技藝能夠在新時代繼續(xù)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