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tǒng)機械性的記憶與操練、知識點碎片化的學習以及學習內容與生活失聯(lián)等問題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和學科育人價值的實現(xiàn)。
【關鍵詞】小學英語;主題意義;單元整體教學;核心素養(yǎng)
據(jù)現(xiàn)有研究,結合實踐教學案例提出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教師可通過提煉單元主題、整合教學資源、優(yōu)化教學活動及注重情感體驗等策略高質量地進行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引領學生深度探究主題意義,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本文結合滬教版牛津教材教學案例來闡述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優(yōu)勢和策略。
一、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優(yōu)勢
1.激發(fā)學習興趣
語言不是學習的直接對象,而是學生所學主題內容的媒介和工具,而對語篇內容主題意義的探究可一定程度上減少語言學習產(chǎn)生的枯燥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
2.構建知識體系
此教學可使知識化零為整,學生可感受到同一單元詞匯、句型、語篇之間的聯(lián)系,能順利構建單元知識體系,并運用所學詞匯和句型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和思考,更準確、更深刻地把握語篇內容的主題意義。
3.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在基于主題意義的英語教學中,由于各課時都圍繞同一單元主題開展,因此與主題相關的語言現(xiàn)象就會有很高的復現(xiàn)率,這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而單元整體設計關聯(lián)性、遞進性和綜合性的特點使學生在探究主題意義的過程中啟智增慧,提升思維品質、提高學習能力,在更深入理解周圍世界中培育文化意識。
二、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新課標倡導基于主題意義的單元整體教學,其對教學質量提升有著FbdqipxXVgSF2GI0lZdIzQ==積極影響,能夠有效組織單元整體教學,輔助學生開展主題意義探究活動。下面將結合教學案例,分享如下教學策略。
1.研讀教材,準確提煉單元主題
提煉單元主題是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重點環(huán)節(jié)。為有效提煉單元主題,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多元深入的解讀,從What(主題內容)、Why(目的和主題意義)和 How(問題特征、語言結構和語言特點)三個維度研讀語篇,從中深刻理解語篇傳達的信息,深入提煉單元主題。
以滬教版牛津教材2AModule 4 Unit 1 In the sky為例,分析教材內容和提煉單元主題如下:
(1)分析教材內容。
(2)提煉單元主題意義。從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出發(fā),圍繞單元主題“In the sky”深入研讀語篇,挖掘語篇蘊含的育人價值,在單元主題意義的引領下,整合了單元內各板塊內容,搭建具有整體性和結構化特征的內容框架,在單元主題和各語篇子主題之間建立關聯(lián),并制定單元教學目標,為科學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2.整合資源,促進主題意義探究
為避免學生對單元不同課時內容產(chǎn)生的割裂感,教師不僅要在單元主題上進行統(tǒng)整,還要妥善利用課內外教學資源,通過創(chuàng)編具有單元整體性的語篇、補充教學資源、螺旋式復現(xiàn)教學內容等方式,促進學生對單元主題意義的探究。以滬教版牛津教材3AM2U2 My family第四課時為例,教師運用以下方式促進學生探究“感悟家庭成員之間彼此關愛,懂得感恩,表達對家人的愛”的主題意義。
(1)創(chuàng)編具有單元整體性的語篇。本課時為復習課,教材中沒有對應語篇,因此教師聚焦主題意義,基于單元目標,整合單元核心語言和學生已學知識,創(chuàng)編語篇(如圖1)。學生通過總—分—總結構的語篇閱讀、學習,促進了主題知識結構化,加深了對主題的理解,凸顯了育人價值。
(2)補充單元教學資源。在教材中,復習課缺少單元主題資源,但這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割裂地、機械地進行語音、詞匯和語法題的操練。本課時中,教師將收集的多模態(tài)語篇巧妙融合在教學活動中。
補充的歌曲《Our routine》與單元主題相關,學生在聆聽中熱身,在圖片閱讀、問答交流等基于主題意義的活動中復習鞏固音素/ai/,在吟唱中感知家庭生活的美好。
(3)螺旋式復現(xiàn)教學內容。單元整體教學中各個課時之間呈關聯(lián)性和遞進性,螺旋式復現(xiàn)單元重點內容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找出單元內部聯(lián)系,提升單元主題意義探究效果。
如本單元中家庭成員的詞匯每個課時復現(xiàn),但隨著主題意義探究的深入,對其語言和情感表達的要求也是螺旋式上升的。第一課時只需說出家庭成員稱呼,并簡單描述其特點即可;第二課時則要詢問家庭成員情況、介紹家庭關系或社會關系;第三課時需介紹全家福;第四課時在第三課時基礎上,還要表達情感。
3.優(yōu)化活動,深化主題意義探究
充分挖掘單元主題所承載的內涵,通過優(yōu)化教學活動深化主題意義探究,更有利于實現(xiàn)學科育人價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下以3B Module 2 Unit 1 Animals第二課時為例,分享幾種方法。
(1)巧用游戲,引出主題。通過動物謎語(如圖2)創(chuàng)設與主題意義相關聯(lián)的語境,在語篇信息與學生的已知經(jīng)驗間建立起聯(lián)系,從而激活學生閱讀興趣,激發(fā)其對第一課時內容的思考和回顧,實現(xiàn)對語篇主題的初步解讀,從而引出本課時主題“We love animals.”
(2)問題引領,探究主題。如本課時利用稻草人系列繪本故事,創(chuàng)編發(fā)生在馬戲團的故事語篇,即三個好朋友興奮地看馬戲—尋找失蹤的朋友—解救動物,學生在封面閱讀時,會提出“Who are they?”“Where are they?”“What are they doing?”等的簡單性問題,通過后續(xù)聆聽故事、觀察圖片可解決問題。這種基礎性問題可使學生梳理語篇信息,有助于初步探究單元主題意義。
而復雜性問題雖然回答難度較大,卻可以進一步探究單元主題意義。如在閱讀完繪本故事后,教師提出“Do you like the animals at the circus? Why?”和“If you were the animals,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live? Why?”兩個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鞏固語言知識,并進一步探究主題意義。
(3)有效閱讀,深化主題。本課時讀的環(huán)節(jié)包括導讀、默讀和朗讀。在導讀時回顧上一課時內容,新舊知識銜接,預測新故事發(fā)展。在默讀時學生根據(jù)要求和提示做些批注,或在有疑問的地方做標記,這屬于獲取與梳理的過程。較多學生閱讀繪本時圈畫出流淚的馬戲團動物圖片,并在閱讀到最后時劃出動物的吶喊“We want to go home.”這句話,學生在讀中思、思中學,在讀思中獲取信息、解決問題。朗讀可以是角色扮演,感悟角色情感,內化主題意義;朗讀也可以是梳理、概括、歸納文本細節(jié)信息,賞析語言特點,學生加工語言信息,深層理解文本,建構文本意義。言的環(huán)節(jié)對應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基于讀和思,學生在此環(huán)節(jié)結合所學語言與同伴交流是否喜歡馬戲團的這些動物并詢問原因,發(fā)散思維回答“如果你是小動物,你想生活在哪里?”實現(xiàn)交際目的,深化主題。
4.注重情感體驗,內化主題意義
例如,3B Module 3 Unit 3 Seasons第二課時學生猜猜對方所描述的季節(jié),通過角色代入,在神態(tài)和肢體語言中體會各個季節(jié)的氣候特點及其特有活動,更真切地感受季節(jié)之美、活動之趣。
(1)思維導圖,融入情感。思維導圖是讓知識結構化、思維可視化的一種方式,有助于學生探究主題意義。3B Module 3 Unit 3 Seasons第三課時中,利用思維導圖(如圖3),從天氣、景色、活動及服裝全方位挖掘對冬天的體驗,在描述中發(fā)展語言能力、提升思維品質。
(2)感官沖擊,升華情感。視頻是融合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模態(tài)的高密度語篇形式,能帶給學生直接的感官沖擊,有助于他們在真實的主題情境中升華情感,內化主題意義。如3B Module 3 Unit 3 Seasons第三課時,學生通過觀賞四季的景色和活動視頻,在音樂、色彩和動態(tài)圖片等的多重沖擊下,喚起與自己生活經(jīng)驗的共鳴,升華情感。
【參考文獻】
[1]湯莉莉.主題意義下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研究:以譯林版四年級下冊Unit 5《Seasons》為例[J].小學生(下旬刊),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