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是教育的靈魂,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內容,把德育滲透于語文教學之中,用語文陶冶道德情操,以德育提升文學素養(yǎng)。文章以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為例,闡述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立德樹人”;低年級語文;識字;閱讀;口語交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立足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jīng)說過,“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認為‘道’與‘文’是不可分割的?!彼刭|教育理論提出:要把我們的學生培養(yǎng)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新型人才。德育工作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之一,是我國教育事業(yè)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內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正式頒布明確了教育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小學低年級正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啟蒙階段。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失時機地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語”中滲“德”,以“德”促“語” 。
一、在趣味識字中展開德育
中華漢字源遠流長,漢字中有文化,漢字中有美德?!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在小學階段,學生要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累計認識30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德育滲透到識字教學中,成為了教育領域的重要探索。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正處于生理、心理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在學習中往往缺乏持久性、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在識字教學中需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漢字特點,采用“看圖識字”“分類識字”“編口訣”“猜字謎”等趣味識記方式,將枯燥無味的識字變得生動有趣,并不失時機地滲透到德育中去,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一年級上冊識字單元的第一課《天地人》,筆者在教學漢字“人”的時候,出示了“人”站立的圖畫,引導小朋友觀察字形和圖畫的相似性,并且讓小朋友學著圖畫的樣子做做動作,幫助他們識記字形。同時講解,一撇一捺就是“人”,雙腳踏在地面上,腳踏實地才能讓步伐邁得更穩(wěn)。人立于地,頭頂為“天”,“天”覆萬物,“地”載萬物。
在教學一年級下冊識字內容《猜字謎》的第二則謎語時,筆者先讓小朋友復習了前面學的《小青蛙》一課中的生字“青、請、情、晴、清”,然后提示小朋友現(xiàn)在所要猜的字謎與這一課的生字有關,降低了本則謎語的猜謎難度。接著,筆者出示了謎面 “言來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動,”小朋友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不僅猜出了字謎,還理解了“請、情”的含義,明白了言行一致、以禮相待、誠心誠意做人的道理。在寓教于樂的識字過程中,滲透了德育的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
二、在閱讀感悟中滲透德育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既是學習新知的過程,也是一個情感熏陶的過程。閱讀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更重要的是把德育滲透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部編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升國旗》一課,是一首清新自然、淺顯易懂的兒童詩。“五星紅旗,我們的國旗。國歌聲中,徐徐升起。迎風飄揚,多么美麗。向著國旗,我們立正。望著國旗,我們敬禮?!倍潭處拙湓?,飽含濃濃的愛國情義,將升旗時的禮儀知識融入其中。如何讓學生透過文字,感悟到文中的愛國之情,是這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語文學科人文性特點對語文教學的必然要求。課上,筆者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升國旗、奏國歌的場景,讓學生感受國歌的雄壯、國旗的美麗,然后帶著濃濃的自豪感朗讀兒歌。筆者還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升國旗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從而讓學生了解基本的升旗禮儀,懂得要尊重國旗,熱愛國旗。
二年級下冊《雷鋒叔叔,你在哪里》,詩歌以簡潔的語言帶領我們沿著“長長的小溪”、順著“彎彎的小路”,乘著“溫暖的春風”,在一次次的呼喚聲中尋找雷鋒的足跡,了解雷鋒的先進事跡。雷鋒這個英雄人物對于二年級小朋友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在教學時筆者先簡單介紹了雷鋒,讓小朋友對課文的主人公有了初步的認識,產(chǎn)生想要了解雷鋒事跡的欲望。然后在研讀課文時,抓住一些關鍵詞進行理解,如“泥濘”是什么意思?你能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泥濘的小路是怎樣的嗎?引導小朋友關注到“蒙蒙的細雨”“路上的腳窩”等細節(jié),從而理解“泥濘”的意思,體會到雷鋒叔叔抱著迷路的孩子行走的艱難,學習雷鋒關愛他人的精神。這篇課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讀句子想象畫面,所以在學習中,筆者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環(huán)境和人物的表現(xiàn),營造一定的情感氛圍,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雷鋒樂于奉獻的精神。最后,在補充閱讀“雷鋒故事”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在口語交際中融入德育
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是口語交際,它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作為語文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在口語交際的教學中滲透德育,讓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基本能力的同時,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剛入學的小朋友有強烈的交際需求,進入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希望能認識更多的新朋友。一年級語文上冊口語交際《我們做朋友》為小朋友們提供了一個學習認識新朋友的舞臺。因為還沒有對環(huán)境和同學很熟悉,孩子們往往在與別人交流時表現(xiàn)得不夠自信,說話聲音很輕,眼睛不正視對方,看著地面或四處瞟。所以,本次口語交際強調了交際的基本原則和禮儀。小貼士提示學生“說話的時候,看著對方的眼睛”,引領學生在日常交談中,養(yǎng)成良好的交際習慣。課上,考慮到學習的趣味性,筆者首先借助游戲“找朋友”讓孩子們在音樂聲中唱唱跳跳,站到自己想交往的朋友面前,向對方進行自我介紹,并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和對方交流。在他們交流的時候,筆者在旁邊進行觀察。自由交流結束后,筆者請幾組小朋友上臺演示。在演示的過程中,孩子能清楚地意識到和別人說話時要注意儀態(tài),說話時神情自然大方,眼睛要看著對方,還可以用一些手勢動作來表示自己的熱情。在聽別人說話時,也應該看著對方,臉上的關注神情會讓說話的人覺得你很尊重他。在懂得了這些道理和交往禮儀之后,筆者再次讓小朋友們站到朋友面前進行交流,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交際禮儀明顯有了提高,筆者對他們及時進行了表揚和獎勵。
言為心聲,一個人的語言是心靈的鏡子。好好說話是一種禮貌,也是一種文明的表現(xiàn)。好好說話不僅能夠給人以良好的印象,而且能夠讓人與人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因此,讓孩子學會好好說話非常重要。低年級學生,他們的口頭語言普遍存在著不文明、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也因此會產(chǎn)生很多同學之間的矛盾。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教育學生,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一年級下冊口語交際《請你幫個忙》,旨在通過學習讓學生學會請人幫忙,知道在請別人幫忙時使用合適的禮貌用語。同時,筆者引申到課外,當與別人產(chǎn)生摩擦時應該怎樣解決,進一步讓學生了解禮貌用語的重要性。課一開始,筆者首先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小朋友們說說自己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遇到過哪些困難,是怎么解決的?在交流中,激發(fā)小朋友交往的欲望。然后,筆者創(chuàng)設情境由老師向一位小朋友借一把尺,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以后發(fā)表意見,是幫助還是拒絕,原因是什么?小朋友們普遍覺得不愿意借。因為老師在借尺時,語氣很生硬,沒有用禮貌用語,眼睛也沒看著對方。然后,筆者問小朋友,你們覺得應該用上哪些禮貌用語呢?在交流中,孩子們學會了說“ 請,請問,您,您好,謝謝,不客氣”等。接著,筆者請學生找小伙伴進行練習,然后選幾組小朋友為大家展示。接下來,筆者將教學內容引申為如何處理矛盾。筆者提問:如果在隊列踏步時,后面的小朋友手臂碰到了前面的小朋友,前面的小朋友很生氣。再比如,課間走路時不當心踩到了別人的腳,兩個小朋友為此事吵了起來。碰到這些問題,有什么好方法去解決嗎?孩子們思考后回答,當碰到別人踩到別人的時候,應該及時說“對不起”,這樣對方就不會那么生氣。而被碰到的小朋友,也應該有禮貌地回答“沒關系”。這樣就會避免一場沖突的發(fā)生??谡Z交際讓學生在練習中學會使用文明用語,在潛移默化中習慣運用文明用語,日積月累就能使學生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小學語文教學作為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之一,是德育滲透的最好場所和基地。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要用一雙慧眼去挖掘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充分利用教材感化學生,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應用巧妙的教學手段,把學生最真實的情感給激發(fā)出來,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語文學科傳遞的真、善、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